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当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研究

2016-11-30 0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构建学院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学院加强教学质量建设、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非常值得职业院校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分析了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世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进入崭新的时代,职业院校办学模式日益多元化。同时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着职业院校对教学质量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20156月 教育部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512月 教职成司制定了《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这些足以说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的重视。

 

  二、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师资队伍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是现代职业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比严重低于本科院校,学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大部分是重点学院校接受研究生毕业生,新进教师比例大,比如某职业院校近三年引进的教师占全校教师的41%。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基本基于学科体系,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比较低。实践教学能力差,不能真正承担起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能够指导实训的老师上课时班级人数又过多,促使教学质量下降。三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教学手段单一,课堂组织管理松散,对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讲话及玩手机等现象不闻不问。四是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恶意批评学生学习能力差,不主动学习;对学生缺少关心和交流;还有的教师不及时批改作业或批改马虎,最终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和厌学情绪,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随着生源数量锐减,高等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受职业院校激烈竞争和各行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录取的门槛普遍偏低,部分专业之间差距非常明显,导致不同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有较大差异,同等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区别,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无法使每位学生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是很满意,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实训条件的影响因素

 

  一是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多,校内的实训设施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要求,往往一节课结束后,还有部分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仪器,没有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有些特殊专业,其实训设备的购置受到行业和企业的限制,无法完成实训内容,不能实现与未来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二是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组织困难。校外实训基地无论是在种类、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各专业、各课程、各教学环节的需要,使学生实习、实训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

 

  ()教学质量诊断机制不完善

 

  教职成司在201512月制定实施了《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办法。2016年教育部确定了927所高职院校为诊改工作试点学校。诊改工作也是十三五期间高职质量工程的重点。该项工作目前正处于启动阶段,部分学校对其思想认识程度不够,面临作业流程不清、工作重点不明确、评价要素不全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主体失位等诸多问题。

 

  三、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专兼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学校、院系、专业等层面要建立科学的、一致、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用资格考核标准,提高教师质量意识、教学改革主动性。多渠道引进高层次的实践技能名师作为专职实训教师,多聘请技能娴熟、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企业骨干作为兼职实践教师,丰富专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构建二级系部监控与反馈机制

 

  二级系部是教学工作的直接指导部门。在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系统,是保证高质量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和传感器。只有充分发挥二级院()的督导作用,才能激发职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实时全面监控,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社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从专业的岗位技能设定出发,组织校内外专家认真编制实践课程标准,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规范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只有构建完善的质量标准和评价制度、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是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为主体,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为效果,发挥教学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控作用,依据自我评估和状态数据形成年度质量报告,建立课程评价的的有效机制。建立每3年至少完成一次的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保障制度。

 

  二是引入第三方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形成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始终的及时性评价、由系部组织的阶段性评价和教务处实施的结果性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寻求最适合学院自身的PDCA质量组织体系。

 

  三是树立由教师主导、教学部门监督、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统筹指导新型评价关系,使教评的主动权回归到教师手中。同时,制定教学评价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评工作,避免草草应付,或者带情绪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公平。

 

  四、结语

 

  在快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迫切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更加深刻地认识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的意义。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具体的保障措施,不能仅从单方面着手解决和具体实施,它要求我们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思考,开展院校自主常态化多层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金鹏涛 来源:丝路视野 2016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