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职教育质量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呈下滑趋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在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市场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来开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长。在大学扩招的大形势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问题也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就业难题再次凸显。2008年中职的就业率全国是90%以上,高职是70%左右。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和中等职业教育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这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还有和现实需求、市场需要不一致的地方。必须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比较低,造成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不明确
2005年,仅在广东省一个省高级技工的缺口就有100万人。wWW.133229.coM而当时全国高校的毕业生还有100万人在找工作,让这100万没找着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去做普通的技术工人,不一定愿意去。〔’‘究其原因,除了高校专业设置等客观因素外,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同度比较低是重要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知识型、研究型人才的意识逐步升温,接受职业教育成为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的无奈选择。在高校招生中,高职的录取在本科之后,招收的生源较差,于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把高职教育看成“低层次”高等教育。由于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比较低,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了定位不准确,有了向学术偏移的倾向,希望借此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固有形象。有些高等职业院校甚至模仿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质量保障体系,严重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仍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这就造成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竟争力不强。
《二)经费投入保障体制仍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998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使得准备工作跟不上需要,办学投人严重不足。
在对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第五期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的高职院校的调查中,高达85.2%的学校主要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分别为:34.7%的学校主要依赖于学生学费,30.7%的学校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拨款,16.8%的学校主要依靠学校自筹,2%的学校主要经费来源于中央政府,1%的学校主要依靠企业拨款。同时,33%的学校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经费投人难以保证或不能到位。
(三)生源质量下降也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校扩招之后,给高等职业学校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生源的进一步萎缩。有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出现录取不报到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因为高等职业学院为了招满学生,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录取分数,这无疑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传统的高等专科教育招收学生是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收,而新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招收学生来源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简称为“三校生”)和普通高中,各种层次不等。除应届毕业生外,往届毕业未升学者、失业人员、外来务工及其子女、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岗职工、退休人员等,都将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生源年龄结构从单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增加到包括中青年、老年人在内的多个年龄段的人口。通过几年的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办学实践不难看出,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学校,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显现出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难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来源的多样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大幅下降。
(四)教学质量下降,人才质量不高
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的素质难以实现全面的提高,社会适应力比较差,会直接影响高等职业学院的社会认可度,最终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就难以维持。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制造业在迅猛发展,真正的制造业中心要能创新,要能掌握高新技术,要有能操作最新机床车床的人才。这就需要培养高技能的技术人才。这种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而且是工业化进程不可缺少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社会对高技能的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职的就业还不令人满意。高等职业学院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思想上又有一定的负担,一种毕业后没有出路的忧虑和恐慌控制着他们,反映在学习上便是厌学、逃学、注意力不集中等,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的提高。
此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高职院校教学需要,学生的实践动手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还未到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高职特色难以体现。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不一致,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不够科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取向不明显。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重要原则和保证。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首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一切服务学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设置灵活的教学计划、专业规划、实训基地以及考核办法等。其次要以教师为本,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还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规模与质量、改革与稳定是相辅相成的,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应该继续保持持续的适度规模的增长。在高校扩招和经济大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却相对地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比较显著的表现就是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远不及中职院校。这就要求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现存的矛盾,保持规模发展和质量提高之间的平衡。
2.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杠杆,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我国高级技工严重短缺。高职院校要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解决好定位问题。正确定位,就是要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要防止走“普通本科”办学模式。要加强专业调整建设,注重与企业联系、沟通,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结合,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加强与经济界的合作,在考试成绩中加入实际操作测试,校内实习场所的建设应达到一定档次,以求实习环境与实际操作环境尽可能一致,注重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推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高职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科技市场紧密结合,与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相连,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从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科学合理地进行,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包括产业、行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层面。fz〕首先,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要与社会就业结构相协调,如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学专业的三次产业分布要与所在区域社会就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大体相当;其次,专业大类的毕业生规模应当与相关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体平衡;再次,各个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要与就业岗位的专业需求基本对口。
3.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是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八大措施,主要有:(1)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3)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4)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5)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7)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g)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控制体系两个方面。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建立组织决策系统、质量控制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市场反馈系统。在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需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要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预测制度和政府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控制评测体系。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准确预测是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课程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参考项目。香港的职业教育有一个人力资源预测制度,其职能机构是职业训练局下属的28个行业训练委员会和部分一般委员会。}4j训练委员会由企业、商会、公会、政府与教育界等方面的代表担任,义务为职业训练局服务。训练委员会通常每两年一次对所在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现行职业教育规模、办学方向甚至课程内容做出客观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公之于众。政府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控制评测体系的建立,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德国在政府组织下设立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常设机构—教育质量考评委员会,由受过专门质量管理培训的教育专家、教育行政人员、企业人员组成,负责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并定期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委员会深人学校与企业,以合作的方式重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校质量体系建设的咨询与评估,有力地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2.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院校和不同地区设置教学质量评测指标,要有严格的课程流程设置,调整专业时要考虑是否切实可行,学校自身要量力而为。ls]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的种类结构、布局、专业结构等应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一般应该设置面向大区域的宽口径的专业,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以有限的专业覆盖尽可能多的职业岗位。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之前,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学校的人、财、物状况,充分考虑开办某个专业能否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益。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使得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能否适应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能否克服和削减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文化、信息诸方面条件的限制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便成了各地区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3.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积极发展高职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作用。在德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有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其职责包括:认定企业培训资格;协会通过培训顾问对培训人员与培训场所进行监督,对资格条件变化的企业采取相应处理,同时还接受企业和学徒就培训提出的咨询,并对职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教育部门反映等;此外,行业协会还具有审查培训合同、组织技能考试等职责。
4.工学结合是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尤其注重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养成教育。高技能人才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所特别倡导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的教学才能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才能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就业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潜力。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人点。在工学结合中,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理顺管理关系,采取统分结合的方法,结合不同办学地域、专业类别、社会需求,创建品牌院校和专业。
5.融人is09000质量管理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引人is09000质量认证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提供了一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途径,学校要依托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落实质量标准,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影响教学质量体系的因素量大且多变。既要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科学适用的教材和图书资料、端正的学风、优秀的教师、优良的后勤服务,也要有品质优秀、学习刻苦、身体健康的学生。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必须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等原则建立一个符合fs09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包括为了实现质量管理所需的结构、组织、程序、过程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