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对口单招背景下教学管理有效性的理性的策略分

2015-12-18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我省对口单招政策的调整,对口单招人数的恢复性增长,本专科计划的增加,将为宣传职教、带动职教招生、提高职教知名度、引领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做大做强中等职业教育等起很好的作用。对口单招就是面向中职生,面向某一专业的,能体现中高职衔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口单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文化基础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毕业生。在对口单招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更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教学管理者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首要前提

  时下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在这种社会形势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中心发生了偏移,整个学校的工作重心向招生、学生管理等方面倾斜,把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了这些方面,而作为学校管理中心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所削弱,从而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招生、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更加困难,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进一步恶化。中等职业教育除了承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外,还承担着为高校输送合格的文化基础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毕业生的任务。对口单招正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方式,也是职业学校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参与教育竞争的一大优势所在。

  二、借鉴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制度,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和对口单招的特色,形成完备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

  尽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培养中高级实用性人才,我省对口单招考试与时俱进,考试科目适时调整,由“3+2”(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1、专业2,总分750分)→“3+X”(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理论综合,总分750分)→“3+X+Y”(“3”为文化课考试: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00分,“X”为专业综合理论考试:300分,“Y”为专业综合技能考核:300分,总分1000分)。这一变化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考试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体现了由注重应试能力培养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终生接受教育、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我们应该承认,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单招从其本质上来说依然是一种应试教育,只是在考试内容方面更加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作为对口单招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借鉴相对发展得较为成熟的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以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符合对口单招需要的、促进教学管理有效性提升的教学管理制度。

  1.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传统的备课方式完全是由教师自己备课,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等各个环节都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这样的备课方式虽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张扬,但不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而集体备课制度能充分发挥各个教研组、专业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制度,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把握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优化教学环节,为教学过程管理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我们强化了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让教师心中有规则,心中有规范,促进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要包括:

  (1)随堂听课制度。根据教学管理要求,我们实行了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务部门会同教研组对全校教师进行随堂听课,有效地对课堂实施过程性的监督。

  (2)听课评课制度。学校按照职教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做到听课反馈的即时性。

  3.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推行导学案的教学。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单纯的采用讲授方式,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差,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痛苦,为改变这一现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所谓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行两年以来,取得了一些效果。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他们自身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这一教学模式有效地实现了两个转变:由“授”到“导”的转变;由“教”到“学”的转变,前者是指教师职能重心的转变,后者是指课堂格局的转变。如同生产力的解放一样,“导学法”课堂可以放开学生的思想,大家是平等的、民主的,营造了一个充分发挥各个个体认知特点的极为宽松的空间,致使不同思想的学生进行智力激荡,互通有无,甚至和老师展开讨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