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课堂教学“生长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

2015-07-28 18: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董荣森,江苏省怀仁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何志奇,江苏省天一中学.

    在一次“聚焦课堂—生长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笔者听了三节“同课异构”研讨课,课题为“参数方程的意义”(苏教版选修4-4).三位执教教师的教学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和优势,但三节课都存在一个问题:教师非常重视自己的“教”,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死板,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没能得到很好地调动与激发.笔者想,是因为听课的教师多,学生感到紧张而拘谨,还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思维关注得不够而造成的呢?新课程理念倡导:“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维,要在真正意义上找到适合学生情况、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本文以这三节课中的部分教学片断为例,探究如何寻找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一、教师要创设适合学情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参数方程的意义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参数方程的定义,然后对照定义进行例题分析与讲解.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值得大家思考与研究.
    【教学片断1】
    (教师运用多媒体PPT展示,如图1).
    师:相信大家对这张图片肯定很熟悉,是什么游戏?
    生:愤怒的小鸟.
    师:根据这个游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G312Y703.jpg
    G312Y708.jpg
    【评析】教师创设“愤怒的小鸟”游戏情境进行新课导入,缓解了上课前紧张的课堂气氛,也迎合了学生的喜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将问题情境数学化并提出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少之又少,几乎所有问题的提出都是由教师包办.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在细节处理上再多一点雕琢,将会创造更多的精彩生成.例如,学生提出“求小鸟飞行的轨迹”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速度和时间来刻画小鸟飞行过程中所在的位置?”由此导入新课将水到渠成.
    二、教师要把握问题的多元表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对一个数学对象的描述可以是多渠道、多方位的,可以用命题的陈述性语言来描述,可以用图形的表征性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解析式描述等,这就构成了数学多元表征的客观因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建构参数方程的定义时,应把握“问题的多元表征”,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教学片断2】
    G312Y704.jpg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
    G312Y705.jpg:这是二次函数.
    师:哦,你知道它是二次函数图象,为什么?
    G312Y706.jpg:我和他一样的.
    G312Y707.jpg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认为,我们来求轨迹方程.先要建立直角坐标系,还有什么方法来探究二次函数方程?
    G312Y709.jpg
    师:那你能否证明一下这是一个二次函数?
    G312Y710.jpg
    师:由此可以看出大家是正确的,这是不是该曲线的方程呢?
    G312Y711.jpg
    (教师通过PPT给出参数方程的定义.)
    师:大家尝试一下:刚刚给出的式子是不是曲线的参数方程?结合定义来叙述.
    G312Y712.jpg
    师:比如两个人不认识,经过第三个人介绍后,认识了.
    【评析】“问题的多元表征”强调数学概念心理表征的多元性,强调概念表征的不同方面的相互渗透,更重要的是强调数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往往包含多个不同的成分,这些成分对于知识的正确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感到好像比较顺畅,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地方还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理解.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是参数方程的意义,如:为什么要通过引入参数,运用参数方程来刻画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对于“刻画两变量之间关系”这一问题的表征是多元的,当我们直接建立x与y的关系比较困难时,可以通过引入参变量间接地来建立联系,从特殊到一般来构建参数方程的概念.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从教学的指向和最终目的来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通过促进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实现学生发展这个目标,教师包办代替是毫无意义的,为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而教是落实数学学习发展性主体的基本要求.
    【教学片断3】
    1.直线的参数方程
    师:如图4,平面内有一个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点A(2,1),速度为v=(2,-1),求此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学生活动.)
    G312Y713.jpg
    师:关于参数的选择总结:与直线运动有关,通常以时间t为参数.
    G312Y714.jpg
    师:变式:如果是上半圆呢?
    生:只要取θ∈[0,π].
    师:与转动有关时,通常选择角为参数.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参数来求直线的参数方程,求圆心在原点的圆的参数方程,并通过变式来突出参数的意义,应该说比较好.不足:在参数的选择上,教师不要包办,而应该让学生来归纳、提炼与总结,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认知角度来说,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归纳、总结出的结论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中真正地构建新知.
    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暴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常常强调教师的权威而忽视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常常不自觉地牢牢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要求学生的学习行为必须配合教师的教.
    【教学片断4】
    师:求轨迹参数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让学生回忆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
    例1 如图5,半径为R的圆,A点在x轴上,C点在y轴上,一质点P从点A沿圆弧运动到C,求点P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
    G312Y715.jpg
    G312Y716.jpg
    师:通过我的提示与你的思考,对参数方程有没有全新的认识?
    生:参数只负责“媒介”的关系.
    师:选择哪个简洁呢?为什么?
    生: ①.
    【评析】在刻画点P的位置时,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由选择合理的参数,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地暴露;教师不要一味地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参数的选择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角,可以是点P的横坐标,也可以是点P的纵坐标,等等.有人说:“聪明的教师用100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愚笨的教师用一种方法教1000个学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活动差异性和概念表征的多元性,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给学生提供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本质的机会,以此来引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得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片断5】
    G312Y717.jpg
    生:可以直接给算出来比较(引起整个教室内师生的哄堂大笑).
    【评析】课堂教学活动是在一个复杂的教学生态系统中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环境等多个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增长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教师举此例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通过运用“1”这个中介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以此来说明参数的“中介”作用,而学生说出“直接算出来”出乎教师的预料.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想法存在着差异,暴露出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把握是不够的,也说明教师举例不够恰当.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要落在学生的“学”上,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个性得到张扬,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因此,教师要摆正位置,从过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走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的需要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寻找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的“生长点”,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思维更好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