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注重课堂教学引导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5-07-10 0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来提出。本文拟结合自己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引导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指的是从同样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出发,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它具有多问性、灵活性、新颖性的特点。让学生经常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思维方向拓展于不同方面,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灵活,具有创新性。
例如,教学例题:“果园里桃树和杏树一共180棵,杏树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时,我没有把学生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解法里,而是在让学生理解教科书的解法之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法。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思考、讨论、交流,最后得出三种类型解法:(1)直接设元法:设桃树为x棵,则x+3x=180;(180-x)÷x=3;(2)间接设元法:设杏树为x棵,则x+x÷3=180;x÷(180-x)=3;(3)算术倍比法:180÷(1+3)=45,得桃树有45棵,杏树有45×3(或180-45)=135棵。WwW.133229.COM此举,既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列一元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以及进一步认识算术倍比关系问题的内涵,完成了预定的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质疑、探求、合作、开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充分发散。
二、引导学法,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文字题教学实施引导。在文字题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转换思维角度,用多种方法叙述同一种算式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例如,教学“被乘数是12.5,乘数是8,积是多少?”一题时,首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12.5×8,然后再提问:“根据12.5×8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来叙述?”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后,提出了如下几种叙述:“8个12.5的和是多少?”“12.5的8倍是多少?”“12.5与8的积是多少?””12.5乘以8是多少?”“8乘12.5得多少?”“一个因数是12.5,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文字题的自编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通过应用题教学实施引导。应用题学习是在上述文字题学习和式题计算学习基础上的综合集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其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平台。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不应满足学生对问题的直面解答,而应努力挖掘题目的内涵,拓展其外延,使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思维得到不断调动。例如,在教学两积求差应用题时,我出示以下一道题:甲每小时做零件200个,乙每小时做零件的个数是甲的2倍,两人各做了8小时,乙比甲多做多少个零件?教学设计是这样安排:(1)让学生尝试解题思路并列出算式。学生思考后按一般的解题思路列出如下算式:200×2×8-200×8。(2)根据题目提供的“两人各做了8小时”这个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抓住条件和问题的本质联系进行思考:甲乙两人的工作时间相同,只是工作效率不同,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根据题目给予的数量关系,列出如下算式:(200×2-200)×8。(3)再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乙每小时做的零件个数是甲的2倍”这一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甲每小时做的零件个数是几倍的数?(1倍数)乙每小时做的比甲做的多几倍?(多1倍)那么,甲每小时做的零件个数就是乙每小时比甲每小时多做的个数,要求乙8小时比甲多做多少个零件可以怎样列式?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列出了以下简便算式:200×8。(4)引导比较。

引导学生把上述三种解题思路和算式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到第三种解题思路压缩了许多思维过程,解答过程快速又便捷。(5)归纳点化。在解答应用题时,抓住题目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突破常规的分析思路,使分析思维过程简化。
三、引导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就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而人的能力的提升,正是来源于这一次次成功的积累。
加强课堂活动引导体验。课堂是学生建构完整学科知识体系的最重要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我动手活动,有助于学生在独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锻炼创新能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可以这样设计:(1)体验体与面的构成区别,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自己设想的长方体,得出体比面“厚”的直观印象,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必须引入“高”这一元素打下基础;(2)在学生自主摆出的长方体中,引导学生在计算体积时,从二维计算向三维计算转化;(3)验证结论。
精编课内外习题引导体验。课内与课外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创新性思维练习题并指导学生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该类练习一般应体现如下要求:一是新颖性和价值性。指的是所设计的练习在形式、思维方法及过程上与众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价值性高,而不是对知识的“炒冷饭”;二是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三是内容和要求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挑战性;四是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适应性。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成功地使学生的思维情绪和智才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逐步发展起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