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践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15-12-15 10: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思维能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改革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在自已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对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做了不少工作,有一些体会。
    一、通过提高动手能力引导思维
  数学教学同样要注重实践能力,特别是小学教学,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如果能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那么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为此,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情趣教学,使同学们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表面到内在,扎实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为每个小组的学生仔细安排,准备好盒子、备足了本节课需要的人民币,课堂中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认识一角一元的人民币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动手寻找,仔细观察,把从具体情形中找出的规律说说,整理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在认识人民币后,设计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简单的换币,取币,学会合作,学会将知识运用于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兴趣上来,就不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枯燥乏味,同时加深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学完了圆柱体体(容)积以后,我就让学生测量、计算教室里的一个塑料水桶约可以装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进行计算、测量,有的能用两种方法,有的则能用三种方法。在实际的测量、计算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半径、直径、周长诸概念的实际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操作性作业,能使学生学得欢、用得活、记得牢,是他们智能活动的源泉与动力。  
  二、通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思维
  数学同样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学生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首先必须概念清楚,条理清晰,才能表达的正确、完整。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说”,以此来训练他们的“想”,通过指导“讲清楚”来帮助他们“想清楚”。具体做法是:
    1、鼓励学生敢说、大声地说,表扬敢说、说的好、有进步的学生。
  2、教学生会说,训练说完整话,说的有条理。例如,在教“认识时间”一课时,结合钟表,要求学生观察上、下课的具体时间,同时说出自己一天学习、活动的时间,学生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这时教师要收回来,要跟同学们分析,一天有多少时间学习、多少时间休息、多少时间娱乐,引出时间是宝贵的,教育同学们要珍惜时间。
  3、学生的提问一般都应该启发学生自己回答,若有困难,适当点拨引导,尽量不正面直接回答。
  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动脑的过程,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说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三、通过设置疑问引导思维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采取不同形式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一是重现平日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启蒙知识上设疑引思。二是呈现新旧知识之间的生长点,在知识的扩展上设疑引思。三是提供数形结合的图象,在寻求规律上设疑引思。如教应用题:“某工人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400个,6天可以完成。现在要在5天内完成,每天需要比原计划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学生按常规思路解题列式计算400×6=2400÷5-400=480-400=80(个)。这时教师要问:“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探讨出不同的解法,有的同学思路很简便,如“假设把原来第六天加工的400个零件平均分到前5天去做,那么就是5天完成了全部任务,所以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400÷5=80(个)。”这种解题方法一提出,学生陷入一片沉思,学生都感慨自己为什么没有这种简捷,新颖的思维。通过设疑,有时候部分学生在课内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被带到了课外。有的请教家长;有的翻阅资料;有的互相讨论。画一画、读一读、议一议、算一算。使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了延伸。
  四、通过组织讨论启导思维
  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快、有的慢,通过组织他们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快的可以带动慢的,快的也可以启发进一步思考,如此互教互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课前讨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及下一步的课堂教学目标,一部分知识由“全生”变成了“半熟“;新课前再花上一、两分钟时间,让同座间指指、点点、议议,可以强化预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课的结尾讨论。在每节课下课前,预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发言,讨论对本堂课知识掌握情况。对个别学生对个别内容还没有掌握或理解透,争取在小范围内消化吸收,对普遍性问题必要时由全班师生共同讨论。即使拖堂也要保证教学任务“堂堂清”。
    (3)做完练习后讨论。对同一问题,争取多种解题方法,并评出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这样有利于开阔思绪较窄同学的思路。
    (4)单元复习时讨论。对本单元学习重点,教材难点,以及各部分知识的联系点,要拿出来全班讨论,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