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英语教学论文

社会认知视域中意图和注意在英语课堂会话活动

2016-06-23 17: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社会认知是当今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这一视角结合了以合作和自我为基础的两种认知观,强调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融合,并将交际中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总结为四组关系:前经验与现实情境经验、自我中心与合作、注意与意图、凸显义与关联。本文从社会认知视角英语教学中对意图和注意分析出发,试论意图和注意在大学英语课堂会话活动中的作用。

 

  一、引言

 

  社会认知语用思想(the Socio-cognitive Approach,以下简称SCA)是由著名语用学者Istvan Kecskes提出的一种语用研究新视角。在以往的语用学研究中,以格赖斯(H.P. Grice)为代表的语用派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on)”,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谈之所以能成立,主要是因为谈话人都遵循同一套规则,相互之间能够理解彼此,从而使会话顺利进行。[1]而语用学中的另一个学派,认知派则持有另一种相反的观点,BarrKeysar认为,在交流过程中,交际者很难知道交际对象有哪些知识背景或知道什么,因此听说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实际上会违背共同的背景,而不是语用派所认为的遵循同一规则,他们称之为自我中心性(egocentrism)”。对于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两者其实是辨证统一的。[2]

 

  二、社会认知语用思想

 

  根据SCA,交际过程的合作与自我中心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相互排斥,只是出现的阶段和强度不同而已,分别表示互动交际中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3]也就是说语用派与认知派的合作与个人中心两种观点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合的。合作原则是交际中社会因素的体现,个人中心原则是个体因素的体现,在交际过程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原则其实是一个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互动的综合过程。社会因素制约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有可能转化为社会因素。两者即对立又统一,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因此,一方面,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受制于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他们在互动过程中可以自由表达和组织交际的目标、意图和愿望等等。[4]在认知语用学基础上考量社会因素,成为本世纪语用学理论的一个最新发展。[5]

 

  三、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Kecske将交际中的个体因素(Individual trait)和社会因素(Social trait)归纳为四组关系:前经验与现实情境经验(private experience and actual situational experience)、凸显义与关联(salience and relevance)、自我中心与合作(egocentrism cooperation)、注意与意图(attention and intention)。其中前经验、凸显义、自我中心和注意属于个人因素,现实情境经验、关联、合作和意图属于社会因素。社会认知视角强调听者和说者的平等性,不同于以前偏向听者的语用学理论,强调交际过程的动态性,关注说者与听者的互动。[6]

 

  四、意图与注意

 

  ()意图

 

  SCA将意图视为交际的中心,同时强调意图的动态性和涌现性。在交际中,意图对于交际的组织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现象。意图不仅是一种私人的、预先存在的、对于行动起先导作用的因素;同时它也是临时涌现的、具有社会性的。这一点也体现了SCA理论的辨证观点,这两种看似互相矛盾的特性实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造就了意图的性质。正如Searle所说,在一段会话背后,总有一个预先的原因/目的,没有意图就没有开展对话的必要,这种社会行为也会毫无意义。[7]

 

  ()注意

 

  注意指的是交际者能够获得的所有认知资源(cognitive resources),这些资源能够使交流成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注意对于意图的形成、表达和解释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成功进行交流,交际的每个阶段注意都会起到具体的作用。在自我中心论中,谈话者和听话者都会选择最凸显的信息,最终谈话者会选择自己认为最能凸显其意图的语言进行表达,听话者也会选择自己认为最凸显的信息进行理解。由于听说双方的知识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最终双方会选择不同层次的凸显义,从而造成交际的自我中心性,对于不同凸显信息的选择就是注意的一种体现。在交际的动态过程中,注意对意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认知视域中意图和注意在英语课堂会话活动中的作用

  ()意图和注意在英语课堂会话活动中的作用

 

  在日常的会话活动中,学生经常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会简单的说几句或寒暄一下,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难真正起到锻炼口语的作用。Kecskes强调交际过程是一个形成意向、表达意向、解读意向的过程。从SCA中意图和注意的角度来看,学生会话练习之所以会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会话过程中没有形成明确的意图,在会话过程中由于对话练习的虚拟性,也很难形成注意。比如下面一段讨论天气的课堂会话:

 

  AWhat a beautiful weather!

 

  BYesthe weather is great. Well...Do you know how the weather is tomorrow?

 

  ASorryI don’t know.

 

  对话中的两个学生仅知道要讨论天气,但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意图,因此只是草草几句话就结束了交谈。因此,教师在布置会话任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交际过程中的意图和注意,最好不要直接给会话设计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使得对话匆匆结束。由于注意对于意图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会话中应当鼓励学生多注意外界环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环境顺势产生相应的意图,也就是说教师要灵活运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会话意图。针对课堂会话的虚拟性,可以采取鼓励学生在进行会话时带上一些道具等方法来模拟真实的会话场景,进而引发注意并产生意图。比如下面一组课堂会话中,同样以谈论天气作为开头,教师安排学生带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随机的会话。学生A带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傲慢与偏见》:

 

  AIt’s really a heavy rain.

 

  BYesand I feel bored. Waitwhat’s in your hand?

 

  AThis is my favorite bookPride and Prejudice.

 

  BI never heard about this book beforewhat is it about?

 

  AThis is a love story about...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由谈论天气开始,对话并没有明显的意图,在学生B注意到学生A手中的书之后,产生了了解这本书的意向,而学生A也由此产生了介绍这本书的意向。在意向产生之后,会话就自然的进行了下去。由此可见,使用意图和注意正确地引导学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会话过程中无话可说的窘境。

 

  五、结语

 

  作为当今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社会认知视域对于交际的展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交际过程中个人和社会因素对交际产生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阐述。在这两组因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和意图。这两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于推动会话的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理解注意和意图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会话当中,能够帮助教师掌控课堂会话,利用注意激发学生进行会话的意图,解决学生英语会话练习中无话可说、无内容可讲的情况。

 

  作者:张语轩 王垠 姜才胜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