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课文写了一只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它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从而揭示了做事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环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想他们的心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本剧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尽可能亲自去尝试,通过朗读表演,明白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和贴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屏幕出现葡萄架的情境图)
师:这棵惹人爱的葡萄架下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出示四个小动物动画)你们还记得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运用直观、形象的动画课件,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造鲜活的空间。学生一头扎进童话般的学习情境。
二、自主探究,研读感悟
(一)课件出示探究主题:……认为葡萄是酸的,……认为葡萄是甜的。
1.指名生说。(教师相机出示贴图,并点击课件,在两个观点下分别闪现“?”)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学习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讨论交流(随机交流研读内容)
1.探究“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1)探究、揣摩“狐狸”
①讨论: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它想不想吃葡萄?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反馈。板书:狡猾)
②课件出示句子: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a.指名朗读。(可加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
b.看大屏幕,启发想象:狐狸望着那诱人的葡萄,它心里会想些什么?
③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2)探究、揣摩“小松鼠和小兔子”。
过渡:听你们这么一读,让我听出了狐狸真是馋极了,气极了,怪不得它要说葡萄是酸的。那么除了狐狸,还有谁也说葡萄是酸的?(小松鼠和小兔子)
①学习第2-3自然段。
②讨论:你喜欢小松鼠和小兔子吗?为什么?
③小结:是呀,小松鼠和小兔子没有亲自去尝试,轻易相信了狐狸,上当了。(板书:轻信、上当)
2.探究“为什么说葡萄是甜的”。
(1)为何只有猴子认为葡萄是甜的?它怎么做的?
(2)交流汇报:(随机出示两条句子)
①课件出示句子:它望望架上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a.理解词语:迫不及待。(可用换同义词等方法帮助理解。)
b.启发想象:猴子那么迫不及待,此时它心里会怎么想呢?
②课件出示句子: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a.指名朗读。理解词语“大口大口”。
b.看动画课件:想想此时小猴子心里又会怎么想?
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发学生想象,挖掘学生认知体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积累语感;同时还丰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现在你想对故事中的小动物说点什么?(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直接与小动物对话,拉近学生与小动物的距离,帮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表演童话,师生评议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表演故事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作为伙伴参与其中,适当点拨、引导,并且运用发展性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投入语言实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