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小技巧的方式

2015-07-30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小技巧。
  技巧一: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
  骨干教师王老师因病休假,园领导安排我接手她的班。班上的家长对年轻的我很是不信任,其中刘奕小朋友的妈妈表现得尤为明显:她对我总会流露出一种充满怀疑的目光;她送孩子接孩子时从不主动跟我说话;当我跟她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她也总是冷冰冰的……为此我觉得很郁闷。
  一天放学,小朋友们都被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刘奕一个人了。我看到刘奕里面的衣服没有塞到裤子里,就说:“快过来,老师帮你把衣服塞塞好。”就在我把刘奕搂在怀里帮他塞衣服的时候,刘奕的妈妈来了。我帮刘奕把衣服塞好,拍拍他的头说:“快,妈妈来了,跟妈妈回家吧。”刘奕妈妈看了看我,对我说“洪老师,再见!”
  从那天起,我慢慢感觉到了刘奕妈妈对我的变化,她对我的工作总是很配合。当我发现刘奕的小缺点跟她商讨对策的时候,她也表现得非常支持,我跟她的沟通一下子变得顺畅起来。
  心得体会:作为老师,我们都关爱着班上的孩子,但很多老师只是在默默地关爱。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妨把自己对孩子的这种关爱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让家长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这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爱和真心,从而为我们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技巧二:让家长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
  一天园长找到我,说我们班顺宇小朋友的爷爷早上送孩子来园时向她反映:孩子在园吃副餐时吃的是香蕉皮。这件事情在同来送孩子的家长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无中生有”,但家长既然这样说,那一定事出有因,于是我在班上展开了调查。结果发现原来是实习老师在发副餐时,将多出来的一根香蕉作为奖品分给了两个表现好的孩子。顺宇因为没有得到香蕉,就拿着香蕉皮对实习老师说“香蕉皮也好吃的吧!”就这样误会便造成了。
  后来我还了解到,原来顺宇的爷爷第一天晚上就给我打电话想了解这件事,碰巧那天我的手机没电关机了。爷爷打了几遍电话都没打通,结果越想越气,第二天早上送孩子入园时,他就找到园长反映了这件事。事情了解清楚后,我及时向顺宇爷爷做了解释。
  心得体会:我一直在想,如果那天我的手机一直开着的话,顺宇爷爷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联系到我,或许这一切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从那以后,我的手机总是正常开通,确保家长们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虽然这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家长能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到我,省去了沟通上的很多麻烦。
  技巧三:视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锐锐小朋友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交流很正常,但他非常抗拒跟除此之外的其他人说话,就连外公外婆要想跟他说话也很困难。而且上了幼儿园以后,他也从不跟老师交流。通过学习我得知,这应该是一种典型的“选择性缄默症”。
  然而对于普通的农村家长来说,“选择性缄默症”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性格内向罢了,而要他们带孩子去进行专业的心理方面的治疗更是不可能。
  怎样跟他们进行沟通呢?我动起了脑筋。最初我没有向家长透露任何有关“选择性缄默症”的事情,只是每个星期向他们推荐了一本育儿杂志。一个月之后我向他们推荐了含有“选择性缄默症”文章的杂志。锐锐妈妈在拿到杂志的第二天就跟我进行了深谈。我借机说出了一些想法,并对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要求他们多带锐锐到邻居家串门,多让锐锐独立跟周围的孩子们玩,要求锐锐爸爸多陪陪锐锐等等,锐锐家长对我的提议欣然接受。
  心得体会:我们面对的家长各式各样,我们遇到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当我们选择一个让家长能够接受的沟通方式时,我们的沟通便成功了一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