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家庭中儿童责任感的培养的方法创新

2015-12-13 11: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21-01
  在我国,以家庭为单元构建的社会体系,使家庭第一的观念经久不衰,并在经济竞争的社会里越来越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浓郁的家庭观念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人的优秀品格之一。各个家庭自己照顾自己、强调个体的责任感的中国社会心理特征,是我国家庭进行儿童责任感培养极为有利的条件。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责任感要注意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现代家庭教育存在“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三大误区,这是由不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许多年轻的家长只是看到独生子女的弱小性而不能充分看到其发展性,片面注意独生子女的依赖性而不能充分看到儿童的独立性特征,甚至把儿童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儿童的活动包办代替,这一类儿童观导致了“专制型”和“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儿童要想的、要做的,在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中,或不敢想、不敢做, 或已经由成人替儿童想到了、做到了,长此以往,何谈儿童责任感的培养呢? 还有的年轻家长矫枉过正,过度强调儿童的发展性而不能正确地认识儿童年龄阶段特征,甚至不能很好履行监护职责,这种观念导致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模式,儿童想什么、做什么无人问津,任凭儿童的责任感在生活当中自发地形成和发展,自然也就使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丧失了正确的评价标准以及客观的监督、制约和强化机制。因此,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基本条件。
  家庭中培养儿童责任感,家长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为什么教育子女?让他们接受怎样的教育?什么是成才? 这些问题在许多家长的心目当中并不很明确。在我国,传统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腐观念,加之学校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使家长们严重轻视年轻一代责任感的培养,这已成众多有识之士所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
  家庭生活氛围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提高儿童的参与意识是家庭培养儿童责任感的根本手段。责任感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儿童才能切实体验到诸如对自己、对家人、对家庭等的责任;只有儿童认识到了这份责任,认真履行了这份责任,责任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获得发展,因此,家庭教育中,要积极创设民主型的家庭生活氛围,提高儿童的参与意识,首先,家长要承认并尊重儿童在家庭中的权利和相应地位,不搞家长权威,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其次,让儿童主动地分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规定儿童的家务劳动任务和质量标准,提高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次,让儿童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并参与家庭决策,允许儿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儿童对家庭责任的认知和承担家庭责任的自觉性。
  在家庭中,伴随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对责任的承诺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儿童责任感便随之进一步发展起来。儿童责任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实践证明,家长的以情感人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突破口,提高认识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起点,知行统一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根本方法,家长的以身作则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基本原则,鼓励儿童认真履行责任是培养儿童责任感的必要途径。
  一个人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于人的交往中形成和得到巩固的。同时,在交往中学习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有责任感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接纳社会,也被社会接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所发展。一个人的责任感往往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形成和得到巩固的。同时,在交往中学习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这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有责任感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教给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方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所发展。孩子在校当值日生,主动为其他伙伴服务等,家长应以赞许的态度鼓励孩子,千万不能以怕孩子吃亏的狭隘思想来束缚孩子。只要孩子有能力去做,能够承担责任,就不要阻拦。家长可以传授一些做事的方法.技巧,使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体验更加丰富更加愉快。
  必须看到,儿童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家庭单方面努力就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除家庭外,还需要社会、学校齐抓共管, 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