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大学生消费观对比问题建议思考论文(共5篇)

2023-12-09 07: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研究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者和生力军,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注重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使其成长为社会栋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手段的日趋增多,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出现了盲目攀比、储蓄观念淡薄、超前过高消费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见与建议。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借鉴吴等人的调研方法[1],选取周口地区的周口师范学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幼儿师范学校等五所大中专院校的四万多名在校生为研究总体,从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为样本,对样本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采用德尔菲法)。在调研过程中,总体控制调研对象的男女比例、年级比例等因素,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全面性、典型性,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在问卷调查时,除了必要的解释说明,调查者不能对调查对象进行过多的干扰,确保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是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并且当场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无效问卷除外);问卷阶段结束后,及时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问卷的突出特点和反映的具体问题。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合理消费,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2-3],但是,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形式更倾向多样化,除了日常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外,恋爱消费、网络消费、通讯消费、社交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购衣消费、培训消费等也同时存在,不同的学生,消费心理、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形式所占的比重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两名学生的消费结构如图1。总体来看,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图1:学生甲、学生乙的消费结构图


  一是感性消费大于理性消费。大学生缺乏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实力,消费没有经济支撑。这种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很少有自主消费计划和消费经验,对消费缺乏理性的判断,对商品的需求缺乏理性的控制,对价值和成本缺乏理性的比较[4]。他们要么是一味地节约吝惜,要么是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可以说,大学生基本上尚未完全形成稳定的、完整的、成熟的消费理念,自控能力较差,很多消费都没有必要性,而是受社会、学校、宿舍周边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冲动消费、随机消费[5]。


  二是存在盲目攀比现象。现在大学生整体消费能力有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滋生了一些攀比心理。比如,部分同学为了能拥有刚上市新款手机、品牌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一件品牌衣服、名牌化妆品,就拆东墙补西墙,就从自己固定的生活费中,“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省下的钱仅仅是为了满足爱慕虚荣的心理。


  三是恋爱消费不容忽视。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开销往往远远大于没谈恋爱的时候。这是因为,恋爱中的双方,为了取得对方的欢心、满足对方的要求、展示自己的魅力,就会用很大比例的费用来进行物质、娱乐、旅游消费。现在大学生为了所谓的爱情,而节衣缩食甚至借钱度日的情況,在很多高校已经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水平。


  四是缺乏理财储蓄意识。在校的大学生,其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排在第一位的仍是父母,其他来源则是做社会兼职获得的报酬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而后者不论是数量还是持续性都远低于前者(如图2),在适应了向父母“钱来伸手”的习惯后,就很少有同学会有理财储蓄意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图2:大学生消费费用的主要来源


  五是过度超前消费。由于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家庭消费观教育的缺陷、享乐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等原因,目前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加上不断增加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很少有大学生会对每次的消费进行记账,大多数同学的开支往往超出消费计划范围,个别同学在月初时,就常常不自觉地超支,甚至有些同学在学期末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


  三、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建议


  强化大学生健康消费观,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共同努力。


  一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家庭,在我们毫无理智、大把花钱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冲动消费的误区。有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供我们读书、上大学,当我们在学校大吃大喝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想到,父母还没有买一件新衣服,父母可能正在为几毛的菜钱而和别人讨价还价。所以,无论从家庭孝顺角度,还是从社会风尚角度,大学生都应该增强自控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不能盲目的陷入感性消费误区。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应增强对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生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对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义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的培养,加大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化“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指导,进一步塑造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要开展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风气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努力构建节约型校园。


  三是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教育对健康消费观念的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注重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从小、从小事中锻炼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针对大学生,可以帮助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适当控制花销,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四是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拓展校园周边、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途径,宣传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消费,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氛围。


  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消费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能培养好,就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不利于人生发展,相信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家庭培养,以及社会与学校这个集体环境的重视关注和努力之下,大学生消费必然是科学消费,良性消费,生态消费,大学生消费的成长之路一定会走好。


  作者:张宇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分析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举措,因此,世界各国的消费品都不断向中国市场涌现,其中不乏一些奢侈品和高端产品。大学生作为时尚消费一族,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消费观作为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观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防止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非理性、冲动等不正确的观念,必须要深入研究学生消费观念的具体含义,然后才能够提出如何进行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


  一、大学生消费观定义和内涵


  消费观主要是指消费者对于消费的一种态度和观点,大学生消费观,顾名思义,就是大学生进行消费时的一种观念和观点。可以说,这种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消费内容、消费形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的方式。大学生消费观是大学生生活和消费时的重要观点和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当然,反过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是其消费观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的消费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大学生的消费观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的消费行为存在冲动等不正确的行为,那么代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严重失误,因此说,大学生的消费观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密切。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培养。学校作为一个微社会,每个学生的出身和家庭实力各不相同,一部分比较富裕的学生寻求的是比较高端的消费,而部分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盲目攀比,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这就代表着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严重失误,因此,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培养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紧密。最后,我国高校工作重点是培养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养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密不可分。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错误类型


  目前来看,大学生群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错误的消费观念。


  第一,炫富型消费观。部分大学生比较注重面子,强调自己的家庭条件好,在消费中讲求“高、大、上”,国际品牌消费、高价消费是其消费观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科技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部分学生还是不断的更新,譬如手机、电脑等,完全不注重使用价值,盲目的追求高价位和国际品牌,这就是非理性的消费观念。


  第二,超前型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念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够根据家长提供的生活费用,过度追求时尚和个性。他们认为应该引领学生的潮流和趋势,作为潮流前线的他们追求美食、服饰,或者是化妆风格和游戏等。这些大学生片面追求时尚,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根本无法投入当正常的学习当中去,造成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微乎其微,最后影响到了自己的发展前途。


  第三,攀比型消费观。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比其他人差,所以不应该比别人花钱少、消费少。由于极度的自尊心,盲目地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进行攀比,在消费中,别人逛街花2000元,她(他)就花3000元,以满足自己虚伪的内心安慰,最后过度消费,给家里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四,冲动型消费。由于大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还没有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和不良商家的诱惑,导致自己的冲动消费。大学生选择购物如通常都是在商城促销、元旦双节的时候,由于等商家各种活动的诱惑,如满100元返50元,满1000元返1000元这些商家的大让利噱头可以吸引学生消费,导致很多大学生自愿上钩,最后冲动购买了很多无用的东西,浪费钱财,还造成了自身的心理阴影。当然学生上当受骗等现象也就层出不穷。这些和学生的维权意识淡薄也有一些关系。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出现误差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任何事情和观念的存在都是有其存在的原因”大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存在也是内外因共同发展的结果。


  首先,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不健全,消费观念错误。大学生刚刚离开家庭在外求学,由于自我生存的能力不强,在消费观念上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本身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健康的、正确的消费观念,因此,比较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比如西方的拜金、享乐主义影响了一大批当代青年。而且大学生虽然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一些家庭通常会给予丰厚的生活费用,这也就让学生没有那种理财或者节约的消费意识。


  其次,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也就是说家庭对学生各种观念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抗拒的,如果家庭的父母也是铺张浪费的,那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形成节俭的消费观念。部分家长为了孩子不在学校吃苦,也给孩子很多的生活费用,让其不能比别的学生差,这种教育理念也让孩子的消费观念产生了误区,不能够按着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造成了盲目攀比型的错误消费理念。


  再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也是造成学生错误消费观念的又一外因。部分学校过度重视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尤其是培养学生消费理念和能力课程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侵蚀,形成错误的消费理念。另外,当下高校教育是应试教育,即使能够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政治工作,比如消费观的引导课程,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导致了理论学习不足,实际效果更加微乎其微的后果。


  最后,社会外界的影响也是导致学生错误消费观的又一原因。当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消费思潮也是不断地弥漫扩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大众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冲击,造成了消费的各种误区,学生也深受其害,不能自拔。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为了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培养健康、理性、正确的消费理念,高校有必要对学生的消费观念加以引导,并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行为。


  第一,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消费观念的引导。学校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尤其是消费观念引导的课程,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勤俭节约的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个性、时尚,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第二,家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不冲动消费,不盲目的和同事、朋友进行攀比,通过家庭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而不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些错误的消费觀念,让孩子也受到不良影响,上行下效,产生错误的消费意识。


  第三,大学生要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提高自身的节约意识和理财意识。目前,大学生们的生活大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对于生活费用也是毫不顾忌,应该通过勤工俭学等形式,让大学生体会到“一针一线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够为其节约用钱、合理消费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加强对社会消费观念的干涉与引导。国家不应该为了经济收入,盲目的引进国际奢侈品牌,让大众形成跟风、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国家应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或者是讲座等,引领大众的消费,避免消费误区影响更多的人。同时,对于不良商家的假广告等诱惑消费方式进行严厉的惩罚,让消费氛围更加的趋于理陛。


  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观作为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必须要对其加以引导。不然,错误的消费理念就会造成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错误,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也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的培养、社会的帮助、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


  作者:赵晓磊

  第3篇: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养成策略之研究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模式。通过手机和各种软件客户端进行交易在校园中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在消费便捷化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不良的甚至危害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由于金钱引发的校园暴力频频出现。最近媒体频繁报道网络信贷平台以泄漏个人隐私的方式威胁无力还债的在校女大学生的新闻。国家早已出台相关法规严厉打压非法校园借贷活动,然而网络上依然存在很多高利贷团伙通过违法途径向大学生提供贷款,再以威胁泄漏隐私的方式逼迫大学生还债,甚至引诱大学生走向犯罪道路。


  1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问题分析


  1.1自我消费意识淡漠


  每当听到大学生因消费问题引发的社会性事件新闻,我们都倾向于把责任完全推到非法放贷者身上,并对受害大学生感到同情。但与此同时,不妨先冷静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在严厉法规面前仍有不法分子进行网络放贷?为什么这些受过多年教育已经步入大学的学生,会用自己的隐私来交换自己无力负担的钱款?这些受害大学生在交易之前是否考虑过这些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对自己未来的危害?他们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助长网络借贷这样的违法行为?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应该反思大学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消费观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些方面的不足?


  1.2虚荣心消费意识盛行


  很多媒体对大学生“虚荣性消费”做过详细报道,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受害者借钱的目的并非由于经济贫困而弥补生活基本开支,多是为了买高端手机,服装等不在她们消费能力范围的物品。若是借钱交学费或者维持基本生活是情有可原,但放弃自己的隐私和尊严去换取无力偿还的钱款满足一时的虚荣心,我们就需要考虑更多的方面了。在此类案件中,受害大学生明显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和自我保护意识。那么教育工作者要如何在这些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呢?这是高校教学中需要反思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养成策略


  2.1有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里的教育和宣传对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对教育和宣传工作通常会有两种态度: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有效的教育宣传工作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主动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被动的接受并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影响,效率不高。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如何抓住当今的热点和时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率的宣传教育工作。这里就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举一个例子。近期腾讯《事实说》发表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很具有启发性:数据显示超过62.0%的大学生选择兼职赚钱,11.4%的学生会通过争取奖学金补偿生活支出,10.3%的学生通过做自媒体来获得额外收入,而微商作为一种新模式吸引了8.1%的学生,这一项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就购买手机电脑来说,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关注商品的性能和价格是否划算,仅有8.6%的学生会因为品牌改变消费行为。数据说明中国大学生近年来在经济方面变得更加自立,在消费方面也更加理性。腾讯作为年轻人熟悉的媒体,发布的数据自然也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将这些数据和结论通过创新的形式推送给在校学生,让学生知悉获得收入的正确并流行的途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消费意识。此外,经济行为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哈佛大学经济学大师曼昆在他的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列出的十条原理中,第一条就指出,人在生活中不停地面临选择,为了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些东西。大学教育工作者重要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并提高学生面对选择时的判断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会让学生们有效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使其受益终生,大学有机会应多開展一些讲座活动,为学生进行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普及,帮助学生提高逻辑判断和周全思考的能力。


  2.2培养大学生的消费“三观”意识


  另一方面,大学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忽视学生三观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这两点本质上是互通的,一个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思考,能以金钱以外的道德标准对选择进行衡量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明白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非法借贷的例子中,放贷者正是利用了部分女大学生薄弱的价值观和自我保护意识,刺激她们不理性的消费欲望,从而走向歪道。所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人生走向的选择和判断,对于世界的看法与判断,评判其他事物的标准体系。培养三观并非一日乃至一年的宣传便能见效的工作。培养三观最可靠最踏实的途径便是让学生多阅读,多接触经典文化,多了解当今时事和社会动态,从而提高思辨能力。读书太少,接触的知识和观点过于单一自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局限。学校多举办读书节活动,提供舒适的阅读和交流空间,鼓励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基础上自发学习课外知识,如历史,文学,经济,哲学等。


  3结语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给教育工作者提出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传统的教育模式在面临新的社会问题很难受到好的效果。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多总结思考,结合实际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地改善引导,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三观,从而形成健康的经济思维和消费行为,为今后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作者:夏永英

  第3篇: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思考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对促进大学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有关资料与实际经验,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与特点进行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经济来源比较多样。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除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有自己的奖学金或者兼职所得到的收入,整体来说大学生的经济来源相对呈现多样化;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除了学习以及生活费用,还有旅游消费、手机费用、恋爱消费、娱乐消费、交际消费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这和大学生的家境有很大关系,有些学生每月生活费很高,而有的学生为了维持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需要,还需在外兼职赚取收入。其四,大学生比较重视交际性消费以及情感消费。大学生无论是谈恋爱、交朋友还是在社团都不可避免的需要经济支持,这也是一部分学生消费的重要部分。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


  普遍认同勤俭节约的观点,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家长和老师教育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很多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也都是将勤俭节约作为教育的重点,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普遍都比较认同节俭的消费观,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美德;当代大学生对金钱的看法相对比较理性。当代大学生只有5.4%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人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是人众多目标中的其中之一,在大学生的正常生活消费中,42%的学生认为有些钱该省就省,2.5%的学生认为钱是身外之物,经济一般的大学生认为衣食住行以实惠为主,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金钱的看法相对比较理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存在趋同现象。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个群体,群体之间通过群体评价以及群体规范等手段会对个体的行为以及心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就会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在群体暗示下形成消费趋同现象。例如,某个品牌的衣服有可能会很快被抢光,造成大学生群体认同感非常强烈的原因是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会非常快速。


  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科学合理消费观的建议


  大学生的经济实力相对比较薄弱,可是他们消费欲望却相对非常强烈,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比较富足的生活费来支配,经济实力薄弱以及大学生相对比较不安分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的消费处于一种比较不稳定的状态。尽管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比较理性地消费,不理性消费的大学生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对这些不理性消费我们也不能忽视。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大学生一生的品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全社会所有人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尤其是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理念[1]。


  (一)对学生的消费思想进行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消费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很多很小的花费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这些小花费叠加起来就是很大的金额,因此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养就要对大学生节俭的消费思想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形成节俭的习惯。例如,学校可以开设消费心理学的基础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了解消费心理,培养理性消费的习惯,形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另外,还可以在校园经常性组织一些有关消费的知识竞赛,探讨会等。同时学校还需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校报、团训等一些大众传媒工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2]。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当代大学生大多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少的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多的有可能是一年的生活费,而现代大学生生活相对非常的丰富多彩,大学生可以消费的地方非常多,在独立支配自己生活费时存在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需要学校对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合理的引导。仅仅只是依靠思想教育还是不够的,因此学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理财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花费记录下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以及实际生活费多少编制每月的消费预算,然后通过预算引导学生进行消费,避免大学生过度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合理的消费,不盲目随大流消费,从而避免生活费过早被消耗完[3]。


  (三)创造一个合理的消费教育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大学生在高校内部的花费相对高于其他花费,在学生消费中占据了较大部分,因此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校内消费环境。这个消费环境可以在无形中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思想產生影响,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因此,学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平台,在学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氛围,从而有效抑制大学生攀比消费的风气。现阶段很多高校周围建有舞厅,游戏厅以及网吧,这也会对大学生的消费造成不良的影响,诱惑大学生进行不良消费,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同学校相联合,对高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治理,通过优化周边环境来给大学生创造一个理性的消费氛围,从而引导大学生能够理性消费。


  三、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对大学生一生的品行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社会全体应该充分的意识到培养大学生文明理性的消费观的重要性,尤其是高校,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节俭的习惯,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作者:刘一泽

  第4篇:中日大学生消费观的对比研究


  一、大学生的消费观的概念


  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消费观念指的是关于消费人们的基础见解和态度,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消费人群,他们的消费观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著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判断。是大学生进行消费时的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二、中日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观对比


  1、大学生消费的几个方面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消费主要包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娱乐消费。此外,通信手段的发达也使大学生用于网络消费和智能手机的通信费用一再增多。在娱乐消费中ktv消费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考证消费和就职消费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此外,随着旅游的概念引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步有了这方面的花费需求。


  2、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大学生在已经超越生存型消费的社会条件下,日益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据2016年初中国新华网发布的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显示现如今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平均在1000元以上,消费能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同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其中大学生网购费用占生活费的30%。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大学生在购物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实用>价格>时尚>品牌。中国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整体上来看基本合理,对自身消费都有较好的把握,但是其中个体差异很大。主要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合理消费。


  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经济上不独立。由于缺乏自主性的消费经验,消费自制力不强。在攀比心理或是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容易受受媒体或是朋友影响,有随机消费和冲动型消费的倾向。


  ②喜爱名牌,爱赶时髦。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追求流行商品。娱乐消费在消费总额中占的比重高。


  ③网购成瘾。


  网购成瘾是个伴随着网络发达而来的新问题,部分学生沉迷网购,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发生大学生把学费用于网购,害怕事情父母知道后会责备选择自杀的悲剧事件。


  3、日本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近30年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严重影响了消费水平,在大学生中也不例外。据2011年日本大学生活协同联合会调查,校外租房独居的大学生,平均每月从父母处获得的生活费首次下降到7万日元以下。直到2012年,大学生的生活费才开始有了少许正增长。跟早年相比,日本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主要表现为消费心理趋向保守,实际消费转向低价商品等方面,当然也有极少数由于过度消费致使生活入不敷出深陷信用卡借贷危机的泥潭。日本大学生对品牌有着相当高的忠诚度,也很注重彰显个性,穿着奇装异服的现状十分普遍。与此同时他们还有十分强烈的环保意识,以环保为卖点的商品往往销量不俗。


  三、中日大学生消费的比较与特征


  大学生属于思想活跃的群体,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差距的缩小、文化价值观上的趋同性使得中日两国的年轻人在生活上开始具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消费构造由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向娱乐消费、享受消费进行转变。目前在大学生消费行为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享受生活;2.追逐前卫和新潮;3.崇尚个性品位;4.消费的趋附性强。


  在日本,90%的大学生都通过打零工赚钱来实现学费以外的消费支出,这样的模式为他们的时尚、娱乐、旅行等消费提供了较大的支出空间。而在中国的家庭模式下,大部分的大学生经济上压力不大,学费和生活支出完全由家庭承担,学生勤工俭学的比例仅有六成左右,而且从频率和工作时间来看远远少于日本大学生,因为大部分人出去打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增强实践工作能力,获得收入的多少并不重要。而日本大学生打工就是单纯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与扶持家里或兴趣无关。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教育应纳入学校课程


  在日本,将消费者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已有几十年历史,早已实现了从小学,初高中,大学一贯制的消费者教学体系,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目前我国高校仅在马克思理论课中有涉及到消费的知识,但内容抽象,理论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展开专业指导课程、各类讲座或实践活动。


  2、发挥家庭教育中的消费引导作用


  家庭是消费教育的摇篮,父母的消费观影响并塑造了孩子的消费观。在中国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部分大学生的冲动、随意消费可能与家长自身不正确的消费观引导有关。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铺张浪费。其次对于孩子的零花钱要适度控制,帮助孩子制定储蓄和消费计划,时常关注子女的日常开销和消费情况,引导他们学习理财技巧,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大学生自身的良好消费观培养


  大学时代是独立生活、独立理财的起步阶段。大学生要保持消费水准和家庭收入相一致,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寻求高消费。贫困生应重视本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大学生们同时注重要培养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尝试通过记账和做预算等方法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提倡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体验赚钱的艰辛,体会父母的不易,更能为将来踏上社会做好准备。


  结论:大学生的消费观中渗透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决定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与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相连,乃至对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有重大影响。家庭、学校和大学生自身都应引起重视,三方合力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作者:费钰琼

  第5篇: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观问题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消费观日益多元化、超前化、过度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多数学生消费是理性的,但是也存在着攀比消费、过度消费等问题。大学生普遍对消费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高校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来到大学有了更多的金钱支配权利,为了一时的享乐和攀比无节制的消费,沉溺于消费带来的所谓快乐,忽视了家庭和个人的承受能力。部分学生超前消费意识增强,出现了月光族、贷款族等超前消费群体,会通过各种途径提前预支消费能力,造成大学生消费无节制、无控制。


  (二)物质消费明显偏高


  调查显示,低年级大学生的消费超过80%是用于吃饭、购物娱乐、旅游等物质性的消费,而用于书籍、学习培训等精神消费的比例非常少。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多数用于吃饭、购物、恋爱、人情交往等,考研、学习的消费增多,但是仍然比例不高。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对生活得要求也越来越高,偏重物质消费的倾向也明显增多。


  (三)人情消费日益增长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际关系交往的消费比重日益增长,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往往通过人情消费来解决,为了所谓的面子,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甚至借钱来进行人情消费,比如:生日宴、恋爱请客、获奖请客等,甚至有同学之间隔三差五的聚餐,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


  (四)消费心理不平衡


  调查显示,消费观不合理的大学生,多数存在着消费心理不平衡,不成熟,难以对消费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去消费,消费不经过自身的理性思考,自控力一般较弱,容易出现消费过度和攀比。


  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加强马列主义哲学的学习,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清享乐主义的不良影响,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消费。把消费观和自己未来发展结合起来,更好的学习生活。其次,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引导教育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认清自身的经济情况,明确消费的方向,适度节俭的理性消费,把消费用于自己素养提升上来。引导大学生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不要超出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能力进行消费,不要通过信用卡、网络借贷、同学之间借钱来进行超前消费。第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按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提出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互动、典型人物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


  (二)自身素养提升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首先,认清自我。通过自己反思以及亲朋好友来评价自己的消费行为,通过多方面的评价来总结出自己的消费问题和消费倾向,来不断调整。其次,调整消费习惯。降低吃饭、购物、娱乐等物质性消费,增加学习、书籍等精神性消费,把消费用于自己长远发展中去,制定计划,每一笔消费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第三,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艰辛,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和消费观念,培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精神。亲身感受挣钱的艰难,体会父母的不易,能够从内心深入改变错误的消费观念。


  (三)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举办消费心理的主题讲座,开设关于消费心理的专题课程,引导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消费中如何缓解心理冲突,如何在消费中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帮助大学生认清攀比消费、过度消费、人情消费的危害。通过案例分析、主题沙龙、个体咨询等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消费观的引导。


  作者:郑慧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