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2015-08-31 1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构建与党的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要论述社会转型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冲击;主流价值观;构建
一、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内涵及其构建的意义
    当前我们党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来引领社会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代的主导价值观,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就是指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努力让大学生树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取向的价值观念。
二、社会转型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的冲击
    一是转型期的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3],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思潮激荡,不同的价值观念及其表现出的多样的社会现象都引起大学生在思想上的迷茫与困惑,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很大的心理冲击。
    二是转型期的体制改革使得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偏差,高校收费与就业分配等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制度改革,使得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偏差,集中表现在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价值手段实用化,价值评价多元化[4],也就是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关注怎么做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
    三是部分高校不能处理好业务素质与思想教育间两手抓两手硬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重业务教育轻价值观等思想领域教育,没能很好地分析大学生价实际认知水平、值观需求,忽略了用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四是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社会转型就是一个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过程,这过程中必然有一些社会问题没能及时地得到很好的解决,比如腐败问题、上学贵,看病贵,房价贵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抑制了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途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
    引导广大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定信念,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自身价值取向,克服社会转型中出现的腐朽价值观的不利影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自身价值观。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大学生健康主流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途径。必须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寓荣辱观教育于日常管理、教育、服务之中,全方位、多渠道努力让广大大学生能认同、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内化,才能更好地克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的消极影响,构建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致的价值观。
    3.党与国家历史的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党与国家历史的教育,有利于广大大学生更加认同我们党和国家,继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时代精神,有利于他们更加认同我们党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地位;
    4.社会实践
  这种实践包括业务实践、课余实践,内容可丰富多彩比如三下乡,支教,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让广大大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中去认识社会,去面对和克服社会转型中出现各种情况,提高自身辨认是非的能力,更好地构建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建辉.论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69-173
[2]廖小平.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辩证----兼论改革开放以来主流价值观的变迁[J].教学与研究.2008,(8):11-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