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廷杰是清末民初研究东北史非常有成就的学者,他的研究广泛涉及东北民族、历史、考古以及历史地理等许多领域。曹廷杰同时还是一个很有才略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一些重要著作,大都是为适应当时抗俄斗争的需要而撰写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三部:《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曹廷杰为东北史地研究作出了极大贡献,尤其是对于奴儿干永宁寺碑文的拓取和研究,对学术界影响巨大。
关键词:曹廷杰;东北史地;清末边防
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70-02
19世纪后半期,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东北、西北大片领土被沙俄侵占,边疆形势严峻。在这种形势下,边疆史地之学兴起,其中又以东北、西北为重。清末研究东北史地的学者众多,曹廷杰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为东北史地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曹廷杰的生平及思想
曹廷杰,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生,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廪贡生的身份考取汉誊录,进入在北京的国史馆当差,时年二十五岁。光绪九年(1883年),三十四岁的曹廷杰投笔从戎,来到吉林,以候选州判资格被吉林将军派往驻三姓(今黑龙江依兰)的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此时正值沙俄步步紧逼,边防日益紧张,同当时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一样,曹廷杰也开始从事东北历史与地理的研究,以期对抗击沙俄侵略有所助益。他到吉林后的次年冬开始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着手研究和著述。曹廷杰在东北史地方面的才识得到靖边后路马步全军副将葛胜林的赏识,葛胜林认为他“品行端方,手不释卷,于兵法舆地甚为熟习”[1]。
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清政府为在抗俄斗争中做到知己知彼,决定派人前往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的俄罗斯境内进行调查。曹廷杰受葛胜林推荐担当此任,他四月十三日从三姓启程,“嗣于四月二十七日入俄界,即顺松花江至东北海口,复由海口溯流入黑河,至海兰泡地方,仍顺黑河返伯力,溯乌苏里江过兴凯湖,经红土崖由旱道至海参崴,坐海舟入岩楚河海口,于九月初八入珲春界,九月三十日抵省,共在俄界一百二十九日”[2]。是年十月,曹廷杰根据游俄期间的笔记写成《西伯利东偏纪要》一书。1886年六月,曹廷杰由吉林将军希元等保奏入京引见,后以知县资格回吉林办差。1887年七月,曹廷杰离开东北进京,并于次年九月出任山西和顺知县,后历任山西宁武知县、崞县知县等职。1895年,吉林将军恩铭奏请调曹廷杰回吉协助办理边务获准,曹廷杰遂于是年九月返回吉林办差。1896年五月任呼兰木税总局总理,一年后赴呼兰都鲁河办金矿。此后十余年间一直办理各种与俄相关事务,期间曾于1907-0908年一月任吉林知府。
清亡后,曹廷杰继续居于吉林,从事著述。1920年,七十一岁的曹廷杰离开吉林,在沈阳暂居一段时间后,返回湖北故乡。1926年夏,曹廷杰拟再返东北,途经上海时病故,终年七十七岁。
曹廷杰的思想以中日甲午战争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积极进取,后期则趋于消极。19世纪80年代,身处抗俄边防重镇三姓的曹廷杰,在公务之余积极进行东北史地研究,重点在边疆山川地理形势险要和古今地名考据方面,以配合东北边防的需要,其成果是写成《东北边防辑要》一书。他更受命进入俄境实地调查,写出《西伯利东偏纪要》,为清政府的边防政策提供了很大帮助。特别是书中最后一条提出了武力恢复被沙俄侵占领土的具体方案,更显示了其积极的抗俄态度。
然而,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让曹廷杰感到通过武力来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很难成功的。“于是他便陷入了这样一种矛盾的思想状态:一方面痛感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瓜分豆剖的危亡之秋,一方面又幻想取得某些帝国主义的同情和帮助。”[3]因此,他对帝国主义的态度逐渐变为妥协退让。1901年,曹廷杰写成《万国公法释义》,试图通过国际公法来约束沙俄的侵略。甲午战后,曹廷杰很少再进行东北史地的研究,转而关注国内政治问题,思想日趋保守,晚年只出版了《论语类纂》、《孟子类纂》一类著作。
二、曹廷杰东北史地研究的著作
曹廷杰研究东北史地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东北边防辑要》一书的写作时间,据曹氏自述为“始于光绪十年冬月,成于十一年三月”[4]。其实,这只是初稿的完成时间。因为曹廷杰随后奉命前往俄罗斯调查,全书到光绪十二年才最终整理完成。曹氏自称此书“多取材于《开国方略》、《大清一统志》、《皇朝通典》、《圣武记》及《方舆纪要》、《朔方备乘》、《登坛必究》诸书”[4]60,实际上受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影响最大。何书是研究东北史地的佳作,但成书于沙俄侵占我国领土之前,与光绪年间的边防形势已不完全相同。曹廷杰希望在《朔方备乘》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对东北的边疆与边防重新作深入的研究,以适应抗俄斗争的需要。《东北边防辑要》共十九篇,其中“征索伦”和“征罗刹”两篇写于调查俄境返回后。全书主体是对有关东北地区地理形势、军事险要及古人用兵事迹等资料的汇编和整理,曹氏自己的研究与考证成果以按语的形式写出。这部著作不仅为加强抗俄边防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今天研究东北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著作。
《西伯利东偏纪要》是曹廷杰深入俄境考察回国后写成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近4万字,共118条,记述了作者在俄境内一百二十多天的经历和见闻。“凡彼东海滨省所占吉江二省地界,兵数多寡,地理险要,道路出入,屯站人民总数,土产赋税大概,各国在彼贸易,各种土人数目、风俗及古人用兵成迹,有关于今日边防与夫今日吉江二省边防可以酌量变通,或证据往事堪补史书之阙者,皆汇入其中”[2]62-63。由于该书所采用的均为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因而价值极高。书成后,吉林将军希元从中摘出85条送军机处备查,又摘出最重要的35条呈光绪帝御览。清政府在处理此后的对俄边防事务中多以该书为依据并采纳了其部分主张。除军事内容外,《西伯利东偏纪要》还对作者所经地区的地理、人口、风俗、宗教等作了丰富而生动的记述,这些对今天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东三省舆地图说》成书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本为受吉林将军希元所命为绘制东三省地图而作的注释说明。今本《东三省舆地图说》除这一部分外,还包括其它内容。一是对古今地名沿革的考证,曹廷杰自述曾作有《古迹考》一卷,但其书未见传世,应该是编入了《东三省舆地图说》中。还有一部分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零星写成的学术札记,由后人编入书中。该书主要是对东北地区地理、考古、民族等内容的一些考证,其中对一些问题的研究多有可取之处。著名史学家金毓黻认为“此书精于考证,为讲辽东舆地必读之作。……其所考证,多发前人所未发,宜全看”[5]。
三、曹廷杰对东北史地研究的贡献
曹廷杰在东北史地研究领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然而他所取得的成就却很大,对东北史地研究的贡献良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到东北史地研究中。曹廷杰之前的东北史地研究者,治学方式是纯粹的对历史文献的考据。曹廷杰的研究中虽然也有大量考据,但是由于有机会游历东北各地,便于对各处的文物、古迹、风土人情作详细的考察,他的许多考证文章都是以实际情况与历史文献相印证,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他用这种方法准确地考证出金会宁府的位置,又根据被人遗弃的得胜陀碑考证出黄龙府的所在。这种治学方法已类似于现代的科学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第二,将地图学引入东北史地研究中,文图结合。曹廷杰精通舆地之学,并因此得到上司葛胜林的赏识,被其举荐于吉林将军希元,参与东三省地图的绘制工作。曹廷杰认为“舆地之学,非图不明,非说不显,非准之经纬度数,则方隅里到必多不合”[6]147。他的《东三省舆地图说》本是东三省地图所附说明,现在地图已佚失,仅存图说了。虽然曹廷杰所绘地图多已不存,但他的著作中每于考证某地时必先标出经纬度,行文中也详细注明里程,足以显示出他对地图学的重视程度。
第三,最早进行了永宁寺碑和奴儿干都司的研究。奴儿干都司的位置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悬案。曹廷杰在国内时就敏感地意识到特林石碑的重要性,后在俄境游历时克服各种困难亲自实地考察。他确认此碑是明代的永宁寺碑,并最早对碑文进行了考释,由此确定特林一带就是明奴儿干都司的所在地。这一成果填补了学术史上的空白,更吸引了众多学者对永宁寺碑和奴儿干都司进行深入的研究。
曹廷杰是东北史地领域中一位重要的学者,他的著作在今天的研究中仍然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以往学术界对其关注不够,只在近三十年来才有对他及其著作的并不充分的研究。今天研究东北历史地理的学者更应该对曹廷杰的著作进行仔细的解读和分析。作者:马熙森,本文来自《东北史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