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人说过:“反思历史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反思历史必须先去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卓尔不群的前提,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条件,所以历史这门学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感到任重而道远。那究竟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呢?我觉得提高学生兴趣是关键。
一、激趣开端,引人入胜
一堂好的历史课也需要有一个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莎士比亚说:“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说,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一上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的大脑迅速兴奋起来,以饱满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掌握新知识,探求新问题,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所以“万物贵乎始”。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非常重要。
在上《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有关我国四大发明的视频,场面气势恢宏,宏伟壮观。这给学生带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这种特殊的教学氛围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于我国四大发明之前是略有了解的,但是这段视频给了他们更加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一下子就沉浸到一种震撼的情感里,他们就会想进一步了解这四大发明到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伟大的人物发明的,怎么这么厉害。接着再由我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样很自然得引入了新课。同时通过创设情境,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资源优化,合作快乐
一节好的历史课页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整节课的“主演”,而学生就是“观众”,而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教师做学生的合作者和课堂的组织者。要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要教师从长期的“主演”转变成“导演”,学生要从长期的“观众”变成“主角”,教师要走下讲台,不再以知识权威和道德权威的角色出现,而学生要走上讲台,成为探索新知的主力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习历史的热情。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一课中,我让学生写完导学案之后,出示了一道合作探究题:“如果你是上海世博会四大发明展厅中的讲解员,你如何来讲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然后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期间我走下讲台给予指导,之后每组派出一名讲解员上台讲解和一名学生上黑板板书要点。整个过程秩序井然,学生激情高昂,讲解非常精彩,在其中体会到了合作的欢乐。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又抓住了学生的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把整篇课文内容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让学生不仅对整篇课文有了宏观的把握,还为他们创设了生活情景,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孩子们在合作与探究中共同思考,产生共鸣。
三、完美落幕,情感升华
俗话说,凡事要善始善终。课堂小结是整个历史课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师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进行的归纳。好的结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记忆,创新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它显得至关重要。
在本课中我采取的是拓展式结课的方式,首先让学生分组对本课知识点概括总结,接着展示一段收集的材料:“在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陈列着很多国家赠送的礼物,其中美国送的是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登月取回的一块月球岩石。苏联送的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复制品。中国送的是西汉张衡发明的地球仪模型。它们都是各国的杰出成就,令人惊叹,只是中国送去的是两千多年前祖先的成就。”随后出示了一副漫画:漫画中的青年,躺在四大发明的摇篮椅上翘起二郎腿,沾沾自喜。然后提问:“结合材料和漫画反映了哪种现象?假如是你,作为青少年的你会怎么做?”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最后由我总结:“拿着前人的成果炫耀,不应该是我们对待四大发明的态度。今天我国科学技术比其他国家落后,作为青少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为国争光。”此时学生的情绪已经有所感染,接着我适时和学生一起吟诵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学生自己概括总结能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同时有不足之处教师给予指正,更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
总之,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开端,资源的相互整合,还需要一个圆满的结尾。有人说过:高级的教师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导”出来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情感和内心,让学生活起来,移情入史,提高学习兴趣,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参考文献】
[1] 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2] 周才方.《历史教学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