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07-06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从事中学地理教学的多年,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应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用计算机演示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先模拟两亿年前直到现在的大陆漂移过程,再演示板块运移过程,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播放利用电脑制作的模拟演示教学软件: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配上简洁的解说词,再辅以一些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学得兴趣十足,掌握得也比较牢固.
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言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三、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有趣
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或方法,几乎同时都要有教师的生动语言.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事物是未经感知过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诀,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诗词,则能把一堂课上得诗情画意,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学“水循环”时,我用了杜甫的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入新课.再如引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说明山地垂直地带性.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中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的正向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同时,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移时,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新建立心理过程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并让学生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
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还使学生明白了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像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
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完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学习地理知识,学生的地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我们教授地理这门学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