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提高廉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2015-07-10 08: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廉政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桥梁,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当前廉政教育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和制约,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廉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的原因,提出提高其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廉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途径
一、廉政教育的涵义和功能
(一)廉政教育的涵义
要研究廉政教育的涵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廉政。“廉”,有清正、明察之意,是对官员道德品质的要求;“政”,指公正无私、光明磊落。一言以蔽之廉政就是指清廉为官,廉洁从政。廉政教育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形成以公正廉洁、廉洁从政、从政为民为基本内容的核心价值观,建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名利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廉政教育的功能
1.廉政教育是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廉政文化,就是以培养公职人员清廉为官、廉洁从政,建立廉洁政府、形成廉洁政风为目的的各种思想、理论、规范、制度、价值理念、道德、法治传统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评价等的总和。wwW.133229.cOm
廉政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史积淀始成。廉政教育是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是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桥梁。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廉政文化也不例外。廉政教育一方面在不同受众之间传递已经被多数人认同的廉政文化,另一方面还在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实现了廉政文化本身的延续和更新。不论是从传播的角度还是从创新的角度讲,廉政教育都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2.廉政教育是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
通过反复的教育,可以使清正廉洁的文化在特定人群中存在并被认同进而内化为内心信念并转化为行为模式。能使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宗旨,廉洁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行为选择上,是“不愿为”而非“不能为”,是行为主体自觉自愿遵纪守法形成清正廉洁的行为方式而不是依靠外力使行为人不敢逾越规矩。因而,我们说廉政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当前廉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一)党员干部思想变化,利益观念增强
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变、市场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经济成分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日益突出,权利意识觉醒,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冲击很大,领导干部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观念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部分领导干部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的实现,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换取个人利益的砝码。很多领导干部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合理合法的。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廉政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方式陈旧
廉政教育与党员干部利益诉求、思想观念多元化不相适应的是一个突出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廉政教育的方式并没有较大改变。在教育内容方面,理论性强的内容多,关注领导干部具体问题和心理需求的内容少,无法解决领导干部现实的思想困惑。在教育形式方面,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习惯采用集中学习、讨论交流、上党课等形式,方法不活,载体不丰富,枯燥单调,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三)其他制约因素过多
1.领导干部重视不足,廉政教育制度不完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抓经济才是重要的,业务工作事务繁忙,廉政教育可以缓一缓,廉政教育并没有在地方、单位、部门的工作安排中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廉政教育制度建设都还不足,职责不清、任务量大、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
2.教育者形象不佳、言行不一致。一部分廉政教育者自身形象不佳,在台上大谈廉政,在台下贪污腐败,昨日讲廉政,今日成贪官,说一套做一套,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3.全社会廉政风气还不浓厚。社会对廉政的认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百姓痛恨腐败,认为廉政、廉政教育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不少人主动送礼、行贿,为官员腐败制造机会。
三、提高廉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路径
(一)提高廉政教育的预见性
针对目前廉政教育被动应对的现象,要在提高预见性上下功夫。针对重点部门、高危部门,重点分析、提前分析高危原因,有针对性的重点预防。对社会发展和变革对领导干部思想的影响和冲击要有充分认识,在变化发生前,进行预防性廉政教育。
(二)在改进教育方式上下功夫
1.扩大教育对象范围。不仅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还要对全社会进行廉政教育,针对中小学生、大学生、企业员工和公职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形成全社会倡廉耻贪的认识。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时,不仅要抓普通干部的教育还要抓中层、高层干部的教育,不能让中高层干部只教育他人,不接受教育,形成“灯下黑”。
2.合理选择教育内容。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以解决领导干部思想困惑为出发点,讲清社会不正常情况,另人信服。再次,教育内容应关注党员的自身利益尤其是合法利益及其实现途径。
3.注重教育方法改革。首先,要善用传统的灌输法,把理论说清、讲透,奠定相对完整的理论和认识基础;其次,要根据对象不同合理选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将廉政教育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寓教于乐。再次,把典型教育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分层设立教育目标
对高级领导干部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理想与当前任务相结合,客观清醒的看待和认识当前的形势和困难,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形成正确的利益观、权力观和慎权意识,控制权力欲望,合理干预资源配置和微观经济。对一般公职人员,则要求形成正确价值观、权力观,自觉践行“执政为民”。而对普通百姓,则重在培养倡廉耻贪的意识,自觉与腐败行为作斗争。
总之,搞好廉政教育、提高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不是一夕之功,只有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渐提高廉政教育的效果,最终实现全社会倡廉耻贪。
①张卓梅,女,1978年1月生,云南省大理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