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层面理论

2015-11-13 09: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介绍了层面理论这种独具特色和优势心理测量学研究设计策略,并且尝试将这个心理测量学领域的先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本文以英语学习动机研究作为例子展示了层面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可能的使用,以期能够拓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层面理论;映射语句;最小空间分析;应用语言学研究

1 概述
  应用语言学以研究语言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目的,作为一门实证性的学科,对于各种理论的探索和验证始终都是研究核心。近年来对学习者自身因素如态度、动机、情感等越来越为广大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目前多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但是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者自身的众多内外因素往往相互影响非常复杂,以往这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多元变量并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层面理论是心理测量学领域使用的一种将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全新研究策略。其数据分析技术,主要是最小空间分析和多元量表分析。这种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多元变量而且不要求数据呈正态分布,能真实地体现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的多样性,为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特别是对学习者自身因素的研究中出现的影响因素众多,行为因果关系不清,研究设计不严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地解决方案,有可能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证性另辟蹊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层面理论的研究设计的独到之处就是---映射语句。研究者运用映射设计清楚地界定和陈述自己的研究范畴,精确地构建出与研究有关的概念、结构和需要考虑的因素(赵守盈,江新会2007)。映射语句包括研究领域层面、反应范围层面,箭头(表示了领域中的元素与反应范围内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的特定对象被称作目标人群层面。内容层面是指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察变量。反应范围层面,由所有可能的应答构成,常见的表示是“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等(赵守盈等2010)。
2.2 结果分析
     在观察研究结果是否能反映研究者预先提出的研究假设时,用得最多的是最小空间分析SSA,即先计算项目或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然后在一个n维的欧氏空间中用点将这些项目表示出来,使得点之间的距离能够代表项目之间的相关关系(或者相似程度关系)。因此,在结果图中,点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越相关。然后研究者依据设计将含有共同层面元素的点划入同一个区域。如果确实存在某个区域专门代表了某个元素,则说明这个元素的设计是合理的(赵守盈等2006)。空间中的点代表每个研究对象,而变量根据其性质以不同的方式将空间分割为扇型或者称为楔形、环带或条状等区域,如图1。

     图1  层面理论SSA空间输出图形
    
     在实证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事先构想要测量的某种心理特质的结构模型,模型的空间分割方式代表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某一方面的特性,而这些空间的组合方式直观地呈现出了这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测量工具即问卷中的每个项目就是模型中的点,点间距离表示项目间的关系,越近关系就越密切,反之亦然。点所处的区域就表示该项目所要测量的是这个心理特质的哪个方面。图2是一个假设图形。图形中的具体数字1、2、3、4等表示根据映射语句编制的问卷中的1O个测验项目,即SSA作出的点。层面A中的动机变量将空间分为了4个圆环的区域,层面B中的5种行为特征是一个轴线层面。两个层面叠加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雷达图。代表项目的各点不规则地散落在雷达图中,表明每个项目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所要测量的是心理特质的哪个方面,从这里研究人员可以轻易地检查出最后所得的实验模型是否与原先预想的研究设计相符。如项目3处于层面A1和B1交叉的区域那就表示该项目测量了个人因素对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影响程度,而项目4虽然也处于层面A1中但是在与B2交叉的区域,那就表示测量的是个人因素对英语学习持续性的影响程度。

图2  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假设的雷达结构图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图形进行解释的时候,检测问卷中具体测量同一心理变量的项目是否符合研究设计就是看在图形空间中代表这些项目的点是否聚集在同一区域,以表示它们之间内部一致并且高度相关;如果在问卷中属于同一量表的项目在图形中没有聚集在同一个区域而是远离该区域那就表示这个项目没能达到测量该心理变量的目的。因此,对层面理论输出空间图的解读关注的重点在于代表项目的点聚集时表现出的区域性(regionality)。
3 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以实证为主,实证就需要有效的工具而层面理论恰好可以作为这种工具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如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可以通过映射语句这种方式加以全面清晰地界定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对已有的测量工具、量表等进行检测以验证问卷的项目设计是否真正符合研究设计的假设测量到了某种心理特质;研究二语习得者的某种心理特质的结构模型已经成为了应用语言学的一大趋势,但是现在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如因素分析等都只能从数据上予以体现不能转换成图形,层面理论正好弥补了这个缺失可以图形甚至是立体结构模型来呈现二语习得者的某种心理特质的结构。前面提到的英语学习动机的例子只是为了能向读者清晰地展示层面理论在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而做的一个简单设计假设。此外,层面理论还能以图形的方式展现不同特征群体的某些心理变量上表现出的差异,这与以往仅仅从平均数、方差等模糊的数据上进行解读相比又更进了一步。由于篇幅有限,有关层面理论在真实研究中应用实例问题,将另行撰文详述。
4小结
    从组织相关概念、界定研究范畴、形成理论框架,设计研究工具,提出研究假设、再用数据分析方法检验假设,这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研究策略是层面理论行为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今天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也愈加频繁,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也不能例外。应用语言学只有不断地从其它研究领域吸取更为科学更为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才能促进这个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相信层面理论的引入必将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秦晓晴. 2007 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 [M] 高等教育出版社,36-37
2] 赵守盈,江新会.2006行为科学研究设计与理论建构的一种重要策略——层面理论述评 [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2):113-118
[3]赵守盈,江新会.测验项目编制与等值的一种有效策略??层面理论[J].考试研究2007,4(3):62-70
[4]赵守盁等 2010层面理论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