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奋点的技巧分析

2015-07-28 18: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缄默不语,有时学生兴趣盎然。作为教师,我们希望并力图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为态度是调节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中介,直接决定个人行为的方向、性质与强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热烈的学习态度,是推动学生主动高效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思想保障,深刻地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165
  一般来讲,兴奋是学生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教与学情感交往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知识到能力转化的关键纽带,是学会创造的催化剂。把“多方面的兴趣”作为教学的“较近的目的”,这样能不费力气地全面操纵具有各种联系的系统知识。所以有效引导和利用学生在课堂爆发出的兴奋点,促进兴奋点向知识点生成,推进兴奋点向创造思维转化,加强兴奋点向幸福快乐合成,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充实的、精深的和高效的。
  一、精心预设兴奋点,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运用合理和巧妙的方式导入教学,有益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流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备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的学习状态等要素,因地制宜,以学生为本,立足教学内容,结合丰富生活资源、时尚元素、近期焦点、社会热点等,精心设计成导入的内容,成为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生成精彩课堂瞬间。因此,在该课的Warming Up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导入。
  Hello, everyone! Today we’ll learn Life in the future in Unit 3. As is known to us, the world is changing fast. Then what will man be like in 1000 years? (There may be many different answers. 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the topic together. And then show the picture.)
  Now, listen to me carefully. As we all know, no one can stop the wheel of history. Our society keeps advancing, so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二、借势创设兴奋点,提高效率
  教师不仅要会“教”,也要注重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结构很复杂,活动与任务环节紧凑,因此,课堂教学一不小心就成了教师火力超强的“连环炮”,踩足油门的“发动机”,刹不住,停不了,整堂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面对这种情况,学生肯定不兴奋,不配合,不领情,也许教师很累很苦,也许教师很兴奋,但教师的一厢情愿,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力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第一论文网lunwen. 1 KEJIAN.C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易于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2]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课程要求的,教学提倡的,学生希望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舵手,要善于顺水推舟,在学生疲惫的时候,在学生注意分散的时候,在教学难度较大的时候,或者在学生探究处于胶着状态,在学生思考处于卡壳状态,在学生情绪处于迂回状态,教学要给学生一份启迪,教师要给思维一丝火种,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势创设兴奋点,借力发力,让学生激动起来,活跃起来,让他们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教学氛围中闪现出思维兴奋点,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该课Using Language的Reading and discussing阶段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在学生阅读了三十一世纪最新的三大发明的优点和缺点后,要求学生:Now in pairs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on a space station. For exampl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and work in one? What would you do with your spare time? Prepare to report to the class.
  三、顺势延伸兴奋点,深化主题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取得最大的效益。在兴奋中,学生容易体会到教学中的真善美,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养成品格,形成个性,学会创造。教学就是唤醒、引起、启发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造成学生“最近发展区”。[3]
  其实,在课堂上学生思维兴奋点时刻潜伏着,稍不留意就表现出来。教师要捕捉学生突然闪现出来的思维兴奋点,激发课堂活力,顺势而为,想方设法去延续、巩固、扩散和放大兴奋点,促使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实现学生主体间思维的互相碰撞、灵魂的真情相遇、心灵的亲密感召、智慧的无极交流,让生命冲动拥有无穷活力和无限张力。[4]在兴奋的强心针作用下,“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5]学生自觉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样的科学引导、人文关怀、深度迁移,深化教学主题,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达到教与学的高潮,显得轻松而容易。在该课的Period 2 Reading中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环境污染、雾霾围城、艾滋恐慌、人口过剩等都是高中学生热切关注的话题,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不可多得的线索,于是笔者以图片为索引,阅读分层,任务分批进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首先,展示照片,阅读对应段落,并提问:Will the following problems be solved in the year 3008?
  然后,小组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1. What were the new surroundings like?
  2. Did Li Qiang feel comfortable? What problem did he have?
  3. Who helped him solve the problem, and how?
  4. What was Li Qiang’s feeling then?
  第三,总结归纳,形成思维图式。
  Summary
  In the year 3008, the air was thin, as though there was little oxygen left. Because of a lack of fresh air, my head ached. So I had to put on a mask and had a rest.
  四、蓄意留住兴奋点,引发思考
  教学过程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首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遵循“从生动[第一论文网lunwen. 1 KEJIAN.C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1]181。在皮亚杰看来,学习 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一种能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反身抽象和创造的过程。[6]184
  激发兴奋点是增加外部刺激,加深情感体验,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即将达到顶峰时使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连成思维流,旋成思维圈,形成思维场。在行为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心智上,学生思绪纵深扩展。正如赫尔巴特指出:“只要他一开始教学,那么青年,甚至孩子也很快会随着他的想象而想象。”[7]
  这时候,教师可以留一手,缓一缓,不断唤醒学生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让教学永葆生命的灵性与活性,点燃品行的智能与意志。让学生在发现和构建过程中,欲罢不能,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惠互享,运用自身拥有的策略和能力去探索他们尚未知晓的新的知识或方法。学生视野开阔了,思维方法改善了,学习能力提升了,其追求真知的热情,强化意志的激励则富有了新意。[1]165知识能深化,能力会提高,品质定升华,这正是我们教师孜孜不怠的教学追求。该课的Writing task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教师引出 Writing style。
  Help the Ss find out the writing style of a report. Let them analyze the text Rising to a Challenge. Summarize the basic points on the blackboard.
  第二步,师生分享 A sample version。
  第三步,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美文。
  课堂上学生的兴奋点随时发生,也稍纵即逝。要抓住学生兴奋点,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及情感要求,还必须要对教学内容透彻把握和对相关知识有非常广泛的了解,此外要“心中有生”,以人为本,时刻留意学生学习动向,温情地与学生互动交往。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的重要价值指向是要聚焦课堂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既要热烈,也要精致,绝不能信马由缰,离题万里,否则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蹦蹦跳跳,效果却不如人意,教无所获,学无所长。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不同,其先决条件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第一论文网lunwen. 1 KEJIAN.COM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6]222所以,激发学生兴奋点,是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自身的经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交往与反思;是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感性体验,理性分析,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课堂的效率。
  学生个体有其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情感和人格以及独立的个性。赞科夫提出,如果教材与教法没有向学生提出他们应当克服的困难,学生就会感到缺乏刺激与挑战,他们的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兴奋点是学生的自主体验和课堂教学进程有机的融合,是气氛的调和剂,是学习情绪的发光源,可能因时而变,也许因势而改, 抑或因文而生。“只有这样能为学生紧张的脑力活动不断提供充足的‘食粮’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得到迅速而积极的发展”[8]。
  决定学习质量的不是教材,也不是教法,而在于学生的兴趣,在于学生自发、自由和主动的反馈。当激发兴奋点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成能力和自己的知识,这才是好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5 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3] 杨小微,张天宝.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8.
  [4]戴厚祥. 捕捉学生思维兴奋点的思考与实践[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7):43.
  [5]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M]. 杜殿坤,等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17.
  [6]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 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