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2015-07-28 18: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面对当今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迅猛膨胀,高校图书馆收集齐所有信息资源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认清所在院校的地域特点、地理位置、品牌专业、精品专业,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注重收藏适合自己的特色文献,走区别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之路、特色之路。因此,在进行馆藏建设中,拥有特色资源、珍藏资源或专业资源特色的馆藏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能够彰显出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信息服务,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始终走在前沿,发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一、特色馆藏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图书收藏质量
  信息社会,每年出版的文献数量众多,有限的购书经费不可能采购收集到所有文献,高校图书馆必须从现实出发,根据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及学科方向,针对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专项课题有利用价值的文献,按照本馆收藏标准和规范建设特色馆藏资源,走特色馆藏之路。摒弃那些“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思想,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坚持“轻收藏,重质量”的原则,不断改善馆藏质量与特色,努力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2.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特色馆藏是以高校教学教研及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建立起来的,是图书馆服务读者、未来的生存发展以及提高本馆影响力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它不仅能够满足高校读者的一般化、大众化的文献需求,还能在更高程度上满足各学科及科研方面的读者个性化的文献需求。因此,图书馆要依托馆藏信息资源,探索一条适合本馆特色的藏书结构,建立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特色馆藏,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服务水平。
  3.有利于馆际资源共享,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已经进入到了共建共享的发展阶段,不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环境,在建设馆藏文献中,既要投入大量的购书经费,收集齐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技术进行加工、存储。而图书馆的经费及馆舍面积是一定的,如果不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就不可能继续发展。所以有必要按地域特点、所在院校的优势进行特色文献收藏,充分挖掘各个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资源,提供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形成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之间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各高校图书馆只有具备本馆的特色馆藏,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价值,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
  二、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建设中应采取的方式、方法
  1.围绕重点学科及学科特点建设特色馆藏
  特色馆藏的收藏要注重本校学科特点,从中确定重点学科,规划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突出重点学科的优势,建设有特色、有个性的馆藏。因此,特色收藏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科方向,确定收藏方向,重视馆藏的学科特色、地方特色、类型特色、文种特色,重视馆藏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努力探索和探求与学校的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相适应的特色资源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使自己所建设的特色馆藏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惟一性。
  2.立足于学院的发展与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应立足于学院的未来发展,并且还要与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相结合。首先,要确定所收藏的馆藏文献符合学院发展的整体方向,在特色馆藏建设中遵循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整体思路,有计划有目的地实行;其次,就是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了解,广泛征求与咨询读者对文献资源的不同需求,通过与读者的这种互动关系,弥补图书馆在特色馆藏的建设中出现的遗漏和差距,确保馆藏文献资源配置与读者的实际需要相一致,否则,特色馆藏的建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特色馆藏与原有馆藏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任何一所高等院校,无论是其办学模式还是学科建设,都存在着与其他院校不同的独特之处。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地域位置、环境因素、人文特色及教学优势等实际情况,结合高校自身的性质和学科建设以及专业设置的特点,在原有馆藏的基础上,从基础特色馆藏建设做起,充分开发和利用原有馆藏,由简到难,摒弃原有的“大而全”“多而全”的收藏模式。收集与本校专业设置有关的文献资源,其他方面的文献可按实际需要有重点地收藏,以能体现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优势为理念,逐步建立起一个兼顾专业设置和独具本校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三、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基本途径
  1.加强建设特色馆藏的理念,走适合自己的特色馆藏之路
  由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读者越来越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观念,在特色上下足功夫,摒弃传统面面俱到的馆藏模式,抓重点、保特色,调整自己的发展定位,确立特色馆藏建设的发展方向,使特色馆藏资源在信息服务中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充分满足不同读者对文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真正践行“读者第一”的服务意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求得生存,最终实现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2.提高馆员素质,着力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的图书馆员队伍
  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应把图书馆的员工视为重点培养的人才资源,这是图书馆自身所拥有的一种财富,应充分挖掘这种财富,还要积极引进人才及员工培训并举,引进、培养优秀人才要建立完善的培养制度。如对非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或者刚刚到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制定一套完备的培训计划,着力培养图书情报学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使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灵活性与业务水平,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对于图书馆骨干人员应根据要求来确定培养目标,或参加更高级别的专项培训,使图书馆员逐步更新自己的知识。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去直面馆员素质低下的实情,切实有效地根据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去提高馆员的素质,建立一支属于本馆的技术队伍,才能在激烈的图书馆竞争中迎头赶上,在网络化、数字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实行馆际互借,实现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是帮助本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学生,从其他图书馆或文献收藏机构获得本校图书馆未收藏的文献资料;同时,本着互 惠的原则,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文献资料,从而相互利用对方文献,满足读者需要的一种服务方式。这种图书馆不分规模大小,以互相之间优势互补的方式,不受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在各图书馆之间实现跨地域检索,同时制定馆际互借实施的具体办法和各项协议事宜,建立馆际资源的互借系统,以推动馆际互借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藏与用的矛盾问题,不仅保持了高校图书馆独具优势的特色资源,而且可以更好地深入开发与利用特色资源。进而凭借馆藏之间的互借、互利,以更加丰富的馆藏资源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高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文献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夏有根,谢惠.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策略[J].情报探索,2007(06).
  [2]丁金龙.地方工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