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差异化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农村初中教育的好处

2015-07-28 17: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计划生育进入“单独一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学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出现了极大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源少、学生基础差、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等,有的农村初中出现生存难以维持的尴尬局面。在此种状况下,我认为,采取“差异化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农村初中走出困境,对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发展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一的教育目标要求已逐步成为阻碍农村初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投入巨资大力实施教育惠民政策,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客观地讲,城乡学校硬件设施距离是缩小了,可是教育质量特别是初中教育,城乡初中学校的差距却有拉大的趋势。以百色市T县为例子,T县是百色市最早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县份,可是,全县目前农村初中在校学生巩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县委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投入巨资实施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之前,该县从2009年起就投入资金实施“鸡蛋工程”,到2013年当年投入的“鸡蛋工程”专项资金就达500多万元,让全县农村学校学生每天都免费吃到一个鸡蛋。之后,该县又实施“温暖工程”、“热水工程”、“学校食堂大会战”、学校营养餐工程等等,对全县农村学校每年投入的经费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教育项目,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农村适龄学生都能够上好学。可以说,经过多年来的大力投入,目前全县农村学校各种硬件设施与县城区学校已相差无几。可是,在乡镇初中,每年在校学生的巩固工作却是困难依旧。为了控制辍学率、动员流失生回校,从县到镇、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从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到任课教师也都“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于是就出现了为动员一个流失生回校要组成一个县、乡、村、组、学校等多层次多部门的工作组上门动员的情况,而结果却往往是事倍功半,或者动员回来一阵又再次流失,甚至出现一个现象:每年去动员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原来曾经逃学、辍学过或者有逃学、辍学念头的那些人。
  为了弄清根源,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县委还组成了由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牵头、部门参与的“教育问题”大调研活动。各调研组经过长时间登门入户与逃学、辍学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深入交谈,全面了解了全县农村初中学生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经全面走访调查,造成这些农村初中学生逃学、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五种:一是认为初中课本的内容太难学,学不会,这类人员占83.6%;二是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这类人员占6.3%;三是认为家里经济困难,即使以后考上大学,家里也不可能供得起,这类占5.2%;四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对上学没兴趣4.1%;五是急于外出打工自己挣钱自己支配,这类占0.8%。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目前使用的初中教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难度偏高,学生学习难度大,已成为学生逃学、辍学的主要原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并及时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
  二、过高的教学目标要求容易导致农村初中教育失去信心
  近年来,政府经过多次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各地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下一代特别是对“单独一代”的教育更加重视,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对于成绩较为好一些的农村学生,读完了小学六年级,家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到县城以上初中学校读书,可以说,目前各乡镇的初中生大多数是在小学水平测试中语文、数学两科总分在100分左右的学生。而目前,各地所使用的初中教材以及每学期所使用的考试试卷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城乡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一致的。用相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来衡量不同基础的学生,容易导致处于劣势的群体失去信心。
  一是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当今初中教材里那些大纲要求,什么英语语法、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语文的主题思想或之乎者也等对于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的城里孩子或基础较好的农村学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这些从小就玩性较大、父母忙于农活而疏于管教的基础较差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或许真的是觉得“困难重重”。在调研工作中,那些受访的学生都表示:在小学,学的内容还不算太难,也不算多,因此,加把劲儿考试还可以得个60多分。可到了初中,一下子增加了那么多门功课,每个任课教师都强调该科目的重要性,每门功课都是那么的难,一看就像天书一样,使人望而生畏,每次考试也都是那么的难,让人一点信心都没有,因此,上课更加没兴趣听课了,就想睡觉。如此的恶性循环,在心中就存在一个字——怕!怕进校门——校园的生活枯燥无味!怕见到教师——教师提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怕上课——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太难理解!怕考试——每次都考不好真丢脸,觉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因此,只能选择避而远之——逃学、辍学!
  二是容易使家长失去信心。在调研中家长们反映,现在农村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教育惠民政策力度那么大,农村孩子因贫失学的现象应该是很少的。可是子女接二连三的甚至是差得离谱的成绩,也容易使家长失去信心。常言[第一论文网(www.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道:知子莫如父。意思是最了解子女的还是父母。农村学生的家长尽管平时对子女学习上关心不够、帮助不够,可实际上他们对子女还是比较了解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家长们对子女在学习上的要求其实还是十分理智的,他们认为,正因为子女基础差,因此对子女的求学要求也不高,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力所能及地学习一些文化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快乐成长。可是每次每科考试都是二三十分,有的甚至几分十几分,难道真的那么难学吗?到底子女在学校认真学过没有?如果整天呆在学校里无所事事,钱也花了,可什么都没学到,那还不如不去也罢!有了这种想法,那么对子女逃学或辍学也就听之任之了。
  三是容易使教师失去工作的 激情。试想,学生对上学不感兴趣,上课无心听课,考试成绩差,家长对教育子女也不积极配合,在这么一个教育环境下,再有豪情万丈的教师也将很快被消极的工作环境消耗殆尽!
 三、差异化教育模式,或将推进农村初中的素质教育
  为了帮助农村初中学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和克服“学不会、没兴趣”等难题,T县委县政府大胆进行尝试,提出“让每个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或擅长一项体育运动”的特色教育,县财政投入启动经费近500万元购买篮球、足球、羽毛球拍、葫芦丝、口琴、笛子、画夹、调色板等等艺术体育器材免费发放给农村学生。在全县教师编制紧张的情况下,每年依然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招聘等渠道招聘艺体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整合人力资源,加强有艺体基础的其他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以确保各学校的艺术体育课程得到科学有效地开展。此外,县委县政府每年都组织开展一乡一品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县教育主管部门把每年开展学生文艺汇报展演、学生运动会等艺体活动常态化……客观地说,这些措施为具有文体潜能或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强大的活力。该县艺体特色教育实施以来,各乡镇初中学生的逃学、辍学现象大为改观,在某镇一个已外出打工一周的初二阮姓学生,听在校的同学说能够发到乐器并有教师教学时,立即返回学校,领到了一管葫芦丝。之后,凭着一股痴迷劲儿,仅过一个月,他还真能完整地吹奏一两首歌曲,虽然指法不那么娴熟,演奏也还谈不上什么技巧,可这对于一个经过工作组几次三番地动员最终还是逃学去打工的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听说他还在当年挂点单位到该村开展与群众春节联欢文艺演出上演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得到了挂点单位领导的赞扬,也为该村村民和他父母争了光,父母逢人便夸他没白学。另外,还有那些去参加运动会获奖的、在当地举行文体活动中崭露头角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对实施艺体特色教育表示极大的支持。而教师们也反映,实施艺体特色教育以来,由于不少艺体教师是由有相关艺体基础的主科教师兼任,在教学生一些艺体技巧过程中,由于加深了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使这些本来很厌学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们对教师不再是那么的“避而远之”,而是怀着更多的敬仰和钦佩,于是也逐步有兴趣地去学该教师所教的主科科目。主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地强调一些基础的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淡化一些教学大纲突出的难点知识。
  应该说,通过这些教育手段,农村的初中教育有了很大的起色,无论是那些厌学逃学的学生本身或者是他们的家长,还是站在这些学生面前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拾回了教和学的信心。但是也有许多不容我们回避的问题,那[第一论文网(www.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发表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就是:一是我们这些艺体兼职教师毕竟不是该专业出身,当学生入了门,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时,我们怎么办?二是那些没有艺体潜能或者对艺体教育不感兴趣的学生,我们怎么引导他们、评价他们,如何让他们留得住、学得下?三是对于那些不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回避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师工作如何评价?这些问题若没有一个长效机制来配套解决,那么还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初中教育发展中学生逃学厌学等诸多问题。
  孔子的“因材施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这些学校量身订制一套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材和评价机制,对这些学生进行“分槽喂养”,实施差异化教育,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让这些基础知识不坚实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学校教师都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树立信心、构筑希望,或许能够为农村初中学校开辟一条新的办学路子,率先在农村初中学校推进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