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2023-12-09 07: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农村初中德育教育论文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农村学校德育论文,欢迎参考!

一、落实德育工作的课程渗透

如三月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六月开展庆“六一”、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七月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和安全教育;九月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系列活动;十月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十一月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十二月举办法制宣传、纪念“一二九”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课程改革与德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使每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在各科教学中,使任课教师做到对德育渗透有计划、有落实,力争有效果。

二、经常性开展有意义、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是针对“年龄长大,快乐减少”这一学生的普遍感受,让学生在学校里充分体验成功、彰显个性,认知自身价值。每天下午开展大课间活动,成立篮球、跳绳、书法、象棋、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与才华,进而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坚持国旗下讲话活动。在升旗仪式上,每周选派一名优秀学生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懂得感恩、勤奋学习、强身健体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塑造学生主人翁意识,使德育融入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开展“感恩演讲比赛”,使学生懂得感恩来自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爱,感恩大自然之爱,重温人性中最美丽、最精华的东西,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礼。同时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采取教师、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四是精心组织专人撰写校史,把校史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作为地方课的内容之一。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是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并实践《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六是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办好校刊、广播站,使校园文化活动健康、生动、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有天”就是学校德育要给学生宽广自由的成长天空,达到学生天性的和谐发展。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的教育,意指自由与智慧的培育,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强制行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惧,则将这项培育成为不可能的事。”一颗被紧紧箍紧的心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弹性的。而自由的根本在于精神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教育一定要唤醒学生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者的公共理性。而这种“自由表达”和“独立思考”品质需要以学校文化作为根基,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所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

我校一方面积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氛围,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如xx学年起,经学生会票选,校团委推荐,学校校长室聘请6名同学担任学校校长助理,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学校还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到各个部门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学校以综合素质“催生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学校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助推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提升了学校的特色品质。“报春花”文学社常开常艳,《报春花》期刊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一枝春”诗社春香满园,《一枝春》诗刊,也已成为校内外颇有影响的校园文学刊物。学校先后成立了书画协会、摄影社,兴建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美术馆”。学校书画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先后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有的还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奖。师生作品先后在海安文化馆、南通群艺馆、江苏省美术馆和中国书画院美术馆成功展出,获得好评。《人民教育》曾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题,专门介绍了学校推进艺术教育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立发中学艺术教育特色,更是在省、市、县各级媒体上频繁亮相,20xx年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做法分别在“长三角美术教育论坛”和“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省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xxx年我校学生演出的校园剧《翅膀》参加市中小学艺术展演获得了特等奖。我们加大学生社团建设力度,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愉快学习、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我们开展运动会、军训、歌咏比赛、辩论会、科技节、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众多学子铺就了成人成才的广阔道路。

二“有地”就是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到落脚点,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正常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德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责任是把学校教育建成既是自然正常的生活,又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课堂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归宿,教育的问题其中包括德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首先引导广大教师澄清了一个认识:教师是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者你不能将“教育”简化成“教学”,又将“教学”简化成“教书”,然后把“德育”和“教书”割裂开来,教师工作的完整流程应该是既“教学”又“育人”。育人是我们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更是高效课堂育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以班会课为平台,把班会课作为真正的课来上,积极推行主题教育研究。其次,我校创新设计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巩固卡、纠正卡和反思卡”,并将三卡合一,有形见证学生的成长。学校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正在巩固的良好习惯,正在纠正的不良习惯进行记录,并及时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学校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家长参评的评价制度,使评定工作真正起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相互监管、相互激励的.效果。学校还通过定期评选“素质标兵”、“习惯标兵”、“道德标兵”、“学习标兵”、“进步标兵”、“特长标兵”等先进个人,宣传典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局面。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校已经孕育出班风正、学风浓、校风纯的良好文化氛围。再次,我们校内校外联手,共奏和谐乐章。学校充分利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迹陈列馆、德让博物馆、仲贞子艺术馆、镇敬老院等德育基地,以及青少年犯罪警示室、少年模拟法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预防犯罪教育。

三、“有人”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达到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回归原点的德育应该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德育关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的基点,让德育返璞归真,这是海安县立发中学人用实践谱写的“教育学”。通过“先锋工程”不让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学校党支部和团委以青年党校为载体组织优秀团员学党史,知团情,勉励他们积极向上,2011年我校被评为“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近几年学校党支部已经发展了10多名学生党员。通过“爱心工程”不让一个贫困生无法完成学业。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和援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在全县率先建立了“爱心亭”,并把“爱心亭”工作常态化。多年来我校的“爱心亭”一直坚持在每周五开放,接受师生的捐款捐物,迄今为止,“爱心亭”已接受师生捐款和捐物,总值10多万元。通过“助困工程”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老师们帮助偏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个别辅导,使其改进学法,提高效率。通过“牵手工程”不让一个问题生走上邪路,全校每一位党员都与一位问题生结对帮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以一颗宽容之心真诚相待,引导他们回归正确的人生航道,走向知识的殿堂。

四、“有心”就是学校德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个人内心的和谐发展。

季羡林教授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设立信箱、热线电话、发泄室等,及时对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我校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基地、南通市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四星级”学校。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师5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3人,心理咨询工作不仅服务于校内,还延伸向了校外。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1年11月海安县司法局副局长、县心理协会理事长率领海安县心理协会理事单位的代表观摩了学校心理健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选举大会暨心理健康教育大会,县内多家学校也派代表进行了现场观摩,与会代表对立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校还在现有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安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五、结语

真正的德育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德育,只有“天和”、“地和”、“人和”、“心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而不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师生大同”的校园和谐境界。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生的不同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在一些相关教育文献中,已经提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初中由于地理和经济等其他因素,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上都无法和城市中学媲美,德育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农村初中已经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增加德育措施,但是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家长价值的定位偏差,导致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在校园中进行,而外界环境中的一些丑恶的愚昧的想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可能很难将二者进行分析处理和消化,从而影响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比如,在一些农村,学校附近存在着一些带有色情暴力的社会书籍、录像带和电子游戏机厅等,其中的一些刺激、血腥的游戏,不仅会侵蚀和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导致他们道德水平的下降,还会造成学校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或者效果甚微。

二、家庭德育的缺失

很多农村初中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进行及时地纠正,更不可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标准来引导学生。有的家长由于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孩子确实期待值很高,因此就会造成在物质上会倾尽所有满足孩子,但是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却不闻不问,过于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训斥多于鼓励,使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三、未来规划的迷茫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很多农村学生往往会面临着初中毕业就要退学工作的窘境,只有个别学生能够进入更高阶层的学习,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为自己的学习可能今后无用武之地,因此变得懈怠,不思进取。而对于那些升学的学生,又会在今后的学习环境选择中,由于缺乏一些指导和建议,内心充满焦虑。此外,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把自己摆在主体的位置,对学生更多的是教导而非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的平等荡然无存,德育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尽管在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开展,我们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必须要克服掉一切困难,结合现有设施和资源,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德育网络。我们必须意识到,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我们的德育工作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为辅的德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学校承担主要的德育工作,而家庭和社会也要对德育工作有所担当,充分发挥良好的模范作用。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思想教育档案,对于一些存在思想消极的学生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制定对策来改变学生思想状态。而学校也应该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沟通,坚决取缔一些黄色暴力的游戏厅和报刊杂志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德育形式。农村初中由于硬件设施比较差,德育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激情澎湃的时期,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敏锐的思想,他们的'精神渴求往往和物质渴求一样迫切,希望得到理解,得到认可和赞赏,更期待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尽一切可能搭建平台供他们展示,比如,举办文明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分享荣誉和喜悦,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针对一些有才艺和特长的学生,我们可以定期举办才艺大赛,让他们尽情展示,提升自信心。当然也可以因地制宜,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带领学生去学校周边荒野举行植树造林运动,让他们能够从心底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只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染和熏陶,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教育动力,才能让我们的德育工作实现其应有的效果。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经验和学生表现对他们进行分类,但这不是区别对待,而是方便我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当面对一些有厌学弃学想法的学生时,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访等方式寻找到根本原因,并联合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缺乏升学指导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查询资料和推荐学校等方式来让他们走出困境,安心学习。我们只有在源头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与问题,才能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够有所提升。

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稍有不慎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给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学校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才能,使其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发展均未成熟,可塑性很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青少年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青少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基。

1.现阶段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1缺乏情感教育。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症结就在于这些教育没有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需要来进行,对于他们的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指导。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情感上的苦闷和挫折无法向老师或父母诉说,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问题、情感问题、人生问题也就容易被漠视和冷落。

1.2传统道德思想影响德育教育。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对德的知行非常重视,但不重视行为个体的人,无视人对于自主、自由的基本要求和意愿,传统道德思想是轻视道德情感的,突出政治情感和阶级情感,削弱人的情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和思想又使人们的视点集中在易于查看的或是看得见的道德情感上,使看不见看不到的道德情感被忽视了,这些思想使道德工作中的情感的培养相对滞后。

1.3榜样教育受人格化倾向或典型化倾向的影响。榜样作为具体的形象,对激发学生产生与之相联的道德情绪,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非常好和效果,历来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对榜样的宣传介绍就是典型化或非人格化倾向,好的榜样人物时时刻刻都想着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都只想着埋头工作,无私奉献一切,永远想着他人,从不想自已,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这种榜样对于具有思想观的学生,他们更不宜受到榜样的人格感染,由于榜样教育的这种现象,使得榜样在道德情感方面的作用就削弱了。

2.如何才能把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

2.1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中学德育创新,首先要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加强人文教育,把人作为德育的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善于理解和把握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

2.2拓展渠道,形式创新。德育形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德育形成必须多样化,必须生动活泼,必须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理性的升华。

2.2.1德育应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传统德育实行的单向式灌输,其特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收器。现代德育必须变单向式灌输为多向式交流,如师生交流、同学间交流、各学科间交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心灵和思想的撞击中,他们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2.2德育应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传统德育实行的是校园层面的德育,称为平面式封闭性德育。我们不能总把学生放在"净土"或真空中,而应该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磨练。因此,现代德育追求开放性,力求实施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的立体式德育。

德育规定者学生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加强德育可以提高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发展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善恶判断能力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自觉性。

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和个人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但是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使一部分同学只知道学习不懂的做人。这严重背离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育人原则。面对问题我们责无旁贷,实践中我们积极反思不懈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德育之幸--实践探索

榜样示范,以身立教。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自身作为榜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学校要做好德育工作,使教育主体"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教育工作者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理解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学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是通过内化而实现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如政治要求、思想规范、道德准则、知识结构等等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的自觉内化,才能变成内部的主体的东西,从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接受教育影响和教育要求,促进内化。现代心理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别人理解和受别人尊重的需要。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就可能产生厌恶甚至逆反的心理。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使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我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重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们逐渐体会了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与我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并乐于敞开心扉,听从我的教诲。当然青少年学生的思维、人格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学生因此同时需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这种要求必须做到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且有恒。

灵活运用德育方法,使教育生动、活泼。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供我们选择运用,如果只是按某种固定的模式或程序机械的施教,那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很难按某种固定模式或程序机械地进行,德育方法必须是多方面、多层次发展变化的。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才能使教育生动、活泼,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的"说理教育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切合高中生的实际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如假期社会考察,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要面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学校需要用统一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统一的德育要求。但也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方法、情感体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品德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层次,我们应允许学生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对同一事例、同一教育内容有不同的看法和表现。在德育中,那种一味强调对学生统一要求,培养"同一模式"的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德育具有个性发展价值。思想品德是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是一致的。品德结构处于个性结构的核心,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个性的发展水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学生的个性思想品德水平来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个性的发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多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行纪律教育、基本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青少年注入奋进的动力;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明确活着的意义增强奋斗的幸福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中是学生走向大学、走向社会的前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完善、价值观念的确立、思想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德育工作不可忽视,我们应正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遵循道德规律,贯彻德育原则,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国家民族振兴培养一流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