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从辅导员角度研究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

2015-07-09 08: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求。可见,人才素质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高职教育人才的质量,应该更加强调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高职人才的知识、技能、智力、修养、心理等个体因素,应通过高职教育的培养,内化为学生的“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 培养 辅导员


一、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从教育学的视角,素质的涵义是指人在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技能、身体、心理等品质。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学校要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WWw.133229.COm这既对高职教育内涵作了比较完整的解释,同时也更明确地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客观地说,学校的社会地位是由毕业生的未来成就决定的。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出发点。目前在高职教育界存在着将高职教育简单理解为“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的观点,导致只侧重加强技能的培训,陷入“要技能不要人”的误区。社会的需求随时在变动,职业岗位的变动状态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因此,高职教育仅仅有技能是不够的,在提升人才技术含量的同时注意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实现当前就业,更能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辅导员在高职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贯穿于大学生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生就业的各个环节,辅导员做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辅导者、人生发展的领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从辅导员角度看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文化素质问题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学生的入学成绩悬殊也越来越大,导致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内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也使一些人误解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阻滞了人文教育的实施和延伸。
(二)德育困境问题
高职院校德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专科阶段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定,思想上有很多迷茫,道德观念不够牢固,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存在严重脱节。具体体现在:理想信念模糊、文明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弱化。这些现象很多都是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性而

面临德育困境的表现。在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使学生对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予以体认。
(三)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因没有考上本科院校而产生一种“等级”观念,存在着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对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感到困惑,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这种自卑心理导致他们感情脆弱,使他们很难找到值得信赖的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思想封闭和心理障碍,遭受挫折时不能有效化解。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弃学厌世的想法。
(四)就业选择问题
学生个体的择业观念、职业发展目标、自身的就业准备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就业。具体表现在: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岗位过于集中、地域结构失衡、社会价值淡化等。
四、从辅导员角度提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涉及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诸方面,这为辅导员接近学生,深入了解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结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征对高职学生素质的现状,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 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意识
坚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德育过程中辅导员不是教学生“你应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我应该如何”,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2、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联,一个人只有在对别人、对集体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实践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课程,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二)多维参与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和资源,构建学院重视为基础,辅导员教育为依靠、各部门配合为保障的多维参与模式。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中,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制度上和管理上保证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展开。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秉着“专兼结合、全员参与”为原则,建设一支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体,其他教师为辅的队伍,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一要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二要

加强兼职人员的素质培养,学校对广大辅导员及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尽可能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
3、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浓厚底蕴,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校貌、校园思潮等去引导和塑造学生;辅导员应积极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建立家庭学校沟通平台,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空间,形成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辅导员还可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藏学生的隐私,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他们及时的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三)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开展学生就业指导
1、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树立全程化和专业化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而很多高职学生到了大三面临就业才临时抱佛脚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导致择业发生障碍。为此,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2、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学生若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很容易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当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冲突时,难以自我调整,从而导致择业受挫。辅导员应立足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正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引导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四)走校企合作之路,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应该反映企业需求,强调企业参与,满足企业发展。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使校企之间在发展目标、人才需求方面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五)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
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辅导员虽不同于专业教师,但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很大的。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关系到带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着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素质和水平,关系着高教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更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应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提高创新能力,做合格的教育者。
参考文献:
[1] 刘曦. 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 镇江高专学报,2010,4.
[2] 李昕卓. 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必须提高辅导员素质[j]. 辽宁高职学报,2010,3.
[3] 宋建军.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0,2.
[4] 邓伟. 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和要求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
[5] 滕建勇.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