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探析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2015-07-06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语文创新思维的训练?根据本人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质疑探究、尊重独特体验、启动丰富想象、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训练

  
  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语文新课标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情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根据我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从五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其乐融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中学生可以民主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如在教学《三亚落日》时,有这样的片断:我引导学生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品读了《三亚落日》这样的美文,也欣赏了‘三亚落日’这样的美景,设想你现在就置身在这酥软细膩的沙滩上迎着徐徐拂来的暖风,看着火焰和落日如诗般地滑落,你想说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有说,三亚落日,你是一幅迷人的画,我已陶醉在你美妙绝伦的画面中;有说,三亚落日是一首歌,一首属于大自然的歌!有说,三亚落日是一首情趣盎然的诗!一首美妙绝伦的诗!一首情景交融的诗!一首充满热带风情的诗!后来我还设计了让学生根据课文来自己创作几首诗,学生们诗兴大起,创作的很不错,如:醉看夕阳归,人在画中游;蓝天碧海热带情,三亚落日醉游人;三亚落日无限好,美妙绝伦惹人爱。Www.133229.Com画也罢、歌也好、诗也行,无论你是怎样的画,怎样的歌,怎样的诗,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内心的言吐,老师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用民主、自由、宽容、激励来取代强制专断与师道尊严,应该成为创新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引导质疑探究
  创新源于“发展的需要”,没有内心那份真实而强烈的求知欲是很难有新的发现和创造的。阅读更是如此,因为阅读是一个极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文重点段落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的2-6自然段,画出伯诺德一家在危险到来时表现的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疑问?学生马上就进行画句,思考,提出了许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轻轻地把蜡烛吹熄,而不是重重地吹熄呢?”。“这时候,大儿子慢慢地站起来,按理来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也越来越短,杰克应该迅速地站起来,马上把蜡烛端走,为什么还这样的慢慢吞吞呢?这岂不增加了危险?”;“杰克只是想要借搬柴生火的理由端走蜡烛,可是他没有成功,蜡烛又被夺回。既然蜡烛无法端走,他为什么还要去搬回一捆木柴,这还有意义吗?”……学生能抓住人物外在表现和人物内心以及与当时环境所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并且学生通过读课文,又将问题一个个解决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个“质疑——探究——释疑”的求知过程。鲜明的体现了一个自主求知、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过程。
 三、尊重独特体验——创新的“助推器”
  语文学习是一个自悟自得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自悟自得,正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例如在指导朗读《半截蜡烛》一文这样的一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我问:“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会怎样说这句话?着重说好哪个字或词?为什么?”生答:“如果我是伯诺德夫人,我会有礼貌地说这句话,我会着重说好‘先生们’这个词,因为只有有礼貌地说,才不会使敌人起疑心。”;“我会从容地说这句话,着重说好‘瞧’这个字,因为这样可以不露声色,并且可以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油灯上,而最终放弃蜡烛。”;“我会非常镇定地来说这句话,我会着重说好‘这盏灯’,镇定可以让德国军官毫无察觉,而着重说好‘这盏灯’,可以把敌人的注意力和视线吸引到油灯上”;“我会用平静的语调来说好‘亮些’,因为只有让军官感觉到油灯比蜡烛亮,敌人才会使用油灯而不用蜡烛。”我并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读这句话。尽管大家朗读的方式不同,但是大家朗读中都能感受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冷静。
  四、启动丰富想象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创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源”。创造性思维,往往就从丰富的想象中产生。
  在指导体学习

《二泉映月》四、五自然段时,我一开始用一句话“阿炳多么希望能够有一天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激起学生对主人公阿炳的美好愿望的强烈期待,这与下文阿炳在二泉边听泉的现实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能时而进一步激起认知冲突,时而“语调沉郁”地描述,时而“沉痛凄凉”地独白,时而一唱三叹式地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神情专注,渐入佳境。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文本的空白点。课文对阿炳苦难的身世、生活的穷困仅用聊聊数句加以概括性介绍,但这对体会阿炳热爱音乐、与命运不屈抗争的思想情感以及乐曲的意境却举足轻重,在片段一中,我能抓住“卖艺情景”的生活感知,接着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设置三个卖艺场景,让学生自选一个,进一步想象阿炳卖艺度日的悲惨遭遇和执着追求,在如泣如诉、低回起伏的“二泉映月”的乐曲声中,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一段段结合自身独特体验、包含情感的语言喷涌而出,学生创新的火花不断闪现。
  还有教师应始终扣住文本语言特别是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充分发挥教材这个 文本的作用。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句子“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抓住“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展开教学;后来我先扬后抑,再次用语言描绘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阿炳演奏乐曲的情景,引导学生想开去,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句子“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至此,一个不屈而又执着的阿炳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课堂争辩是不少学生喜欢尝试的一种实践活动,历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汤姆爸爸说的“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能大胆假想,让学生轮流扮演“汤姆的爸爸”,自己扮演“汤姆”,就“汤姆”怎样想尽理由说服爸爸把鱼带回家,“汤姆的爸爸”怎样耐心说服“汤姆”把鱼放掉展开激烈辩论,这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领悟,也使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此外还有简笔划、猜谜语、编写手抄报、组织观察、表演等实践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有效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2]杨浩军.创新教育初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网在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