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关于初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7-06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本文结合科学教学实践,旨在探索通过实验教学、概念教学和复习课中的探究教学,力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探究教学 科学教学 实践


一、实验教学中的发散探究
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立探索环境,开启可进一步探索的“窗口”,利用实验引导探索,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1.以实验装置发散探究
如:讲氢气的实验室制取的实验装置,从已经掌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入手,创设如下问题情境:(1)实验室制氧气和制氢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氢气可以吗?应作哪些改进?(2)如果稀盐酸不够了,添加酸时,只能将活塞拔掉从试管口加入,是否方便?你能否设计一种装置,不需要将试管塞拔掉也能随时加酸呢?(3)为什么不能用普通漏斗?(4)长颈漏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加稀盐酸,但它能否使反应随时停止呢?有什么办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5)用什么办法可以将锌和稀盐酸分开呢?锌放在塑料板上,是否可以控制反应呢?怎样才能控制呢?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一些想法也许是老师没想到的,其效果肯定比教师讲,学生记要好得多。www.lw881.com在课堂上还尽可能地把一些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物质的本质。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允许失败,鼓励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以实验现象发散探究
本文以酸与吕反应为例,基本步骤如下:(1)发现问题:某同学在进行al的性质实验时发现,用已去除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al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hcl和稀h2so4反应,发现存在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产生气泡多;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产生气泡很少。(2)提出假设:①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是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②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是稀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3).实验探究:①在铝跟稀硫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食盐,发现反应明显加快;②在铝跟稀盐酸的溶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钠,发现反应几乎没有什么影响。(4)得出结论:氯离子对铝片跟h+反应有促进作用。(资料:氯离子会破坏铝的致密氧化膜结构)(5)总结应用:为什么铝制品除了不能盛放酸碱之外,也不宜长期盛放咸菜等腌制食品?结合铝对人体的危害,理解食品包装及与饮食有关的物品不能用铝制品。
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学生生活中遇到一些化学问题,都是进行探究的好素材。在探究性实验的假说验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以初中生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很难得出完全符合实际的结论,这既是探究性实验的特点,更是探究教学的精髓,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二、概念教学中的整合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基本概念都能讲解深而透,只怕学生一知半解,有时会出现过分注重概念本身的含义与科学性,过分的精细,从而容易产生从“概念到概念”的偏差。
概念课的教学过去习惯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的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其实有时候这些建立在少量的直接观察和具体经验基础上的概念,大都比较粗浅,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些错误认识对学生学习新知识造成障碍,教学中,即使教师反复讲解、强调,学生表面上也承认教师说法正确,似乎也理解了概念的含义,但在分析问题时仍会以生活概念为依据进行思考。这种情况如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亲身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已有经验与新

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不一致甚至冲突之处,他们才会自觉审视,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如:“什么是力”的教学,学生觉得很简单,但却难说清楚,教师可提供大量的、表象差异很大的材料供学生去寻找共性的东西,学生寻找的过程就是探索、分析论证的过程。教学中先安排一组实验,表现出“拉、压、捏、推、撞、踢……”由学生说出力的行为和产生的现象,再由学生自己例举一些力的行为或现象,最后启发学生归纳“什么是力”,从学生的发言中再讨论最具有代表性的给力下定义。
三、复习课中的探究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与针对性,在复习的过程中应以问题为导向,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通过探究教学,不断完善和深化知识。
对于复习课教师叹“难上”,学生说“无趣”,如何让平淡的复习课充满活力,方法很多,其中实施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让复习课充满活力。在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旧知识创设一些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激发他们积极思维,进入问题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形成知识系统。
在复习课中,实施科学探究,教师可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联系各学科知识,创设能体现探究性、实践性、经学生努力可解决的问题。分别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三方面去思考,最后学生设计的方案很多,而有的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有的是生活经验给了学生设计灵感,虽然不一定能解释它的原因,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探究结果为下一次探究打下良好基础,学生不断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之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
四、对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探究教学能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探究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
探究教学在实施时需要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刚开始时从表面上看效率比较低,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知识和练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适应一阶段后,学生养成了探究的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探究的课题以课本上提供的素材为主,不仅不影响对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还能使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更能贴近实际生活,弥补了教材更新不及时、与当地生产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的缺点,真正附合了建构主义观点: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
探究教学中还会出现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参与意识强,能独立完成探究,而其他同学当“陪客”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多搭台阶,降低探究的难度,这样使学生尽可能少受挫折,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进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论文网在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