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2015-12-17 10: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基本的环节。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培养中起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幼儿主体性培养中存在问题,教师可通过角色游戏来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主体性培养
一、角色游戏的意义

  幼儿期原本是人的主体性初步确立的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儿童主体性的各方面品质已经萌芽甚至十分活跃: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关心,什么都想参与;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自己充满信心。只要能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儿童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在这期间,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在假想的情境中通过扮演角色、使用玩具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则,游戏的主题、情节,角色的扮演,玩具的使用等,都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确定的。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体验,他们是角色游戏的主人,拥有绝对的自主权。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和各种智能,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当前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今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指导游戏时,容易忽视发挥幼儿主体性,往往出现如下偏差:

  游戏“主体”偏差。在角色游戏中无疑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可是,从角色游戏的实际运作来看,这一点往往出现错位。在不少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教师包得多,干扰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压抑了。

  游戏“重点”偏差。角色游戏的重点是让幼儿进入“角色”去“玩”,幼儿一听说要做角色游戏便极为兴奋,早已迫不及待,但实际工作中教师则往往要讲上一通,介绍玩法规则,让“讲”占去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角色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凭生活经验去扮演角色的,教师在游戏前尽量少讲,“讲”的时间多了,“动”的时间就少了,讲的规则多了,幼儿自由发挥余地就少了,客观上限制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游戏“目标”偏差。对于游戏主体幼儿来说,游戏的目标是内在的,为游戏而游戏;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游戏则是教育幼儿的手段。于是,教师就自然地为游戏设立了外在的目标—教育目标。而目前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有淡化游戏性,强化教育性的倾向。

  三、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探讨

  (一)游戏目标确立体现幼儿主体性

  要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就必须确立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游戏目标。在制定游戏目标时,除了要依据班级的阶段教育目标外,还要根据游戏所起的教育作用来思考。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就是说,角色游戏能让幼儿获得有关人际交往和良好品德方面的知识经验,促进社会性发展。如“理发店”这一游戏,目标设为:在幼儿认识理发店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反映理发师的有关活动(礼貌待客、卫生理发、细心工作等),理解某些社会角色(如理发师和顾客)间的交往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总之,要使幼儿通过游戏获得主体性的发展,教师首先应定出切实可行的游戏目标,并落实到幼儿身上,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二)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体现幼儿主体性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准备,是幼儿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良机。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萌发参与游戏的愿望。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可以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的需要摆放场景,添置玩具材料,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在游戏中教师还要与幼儿一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采取收集、利用、替代的方法,为幼儿提供半成品材料,启发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半成品加工制作玩具,这也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良机。

  同时为了考虑在游戏中能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材料,可以改变以前按教师意愿有规则地摆放的方式,而是采取分散和综合摆放相结合的方式。如“理发店”里除镜子、理发标志、电吹风外,其它的如洗发露、发胶、梳子等让理发师自己到“超市”购买。这样幼儿能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需要积极投入创设,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材料选择的自主性。

  (三)游戏过程体现幼儿主体性

  游戏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体现,主要应表现为过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情节的发展、游戏规则的制定,主要都应由幼儿根据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体验自主确定。在传统游戏主题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主题,因为游戏内容的更新更能满足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求知、向往、想象乃至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求。传统游戏的主题如“公共汽车”、“商店”、“理发店”对今天的幼儿来说已较陈旧,缺乏吸引力,不能体现现当今社会的发展。为此,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幼儿提出新主题如“鲜花店”、“美容院”、“的士”等,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非常投入,“娃娃家”的妈妈带娃娃“打的”去花店,买来鲜花又“打的”把花送到“医院”慰问“病人”,而“的士”司机也忙着做生意,比起以前的“公共汽车”游戏更活跃,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和自主的,他们可以如愿以偿地成为胜利者、强者,因此,幼儿主体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四)游戏指导体现幼儿主体性

  首先,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教师可扮演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教师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 骤好得多。

  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教师鼓励她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既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又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五)游戏评价体现幼儿主体性

  开展角色游戏的评价工作,能有效地促使教师深入到游戏中去,观察、了解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情况,改进指导方法,提高游戏水平。角色游戏的评价方法有:以角色游戏身份参与评价;讨论评价;随机评价;现场评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教师应当经常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求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教师还可以经常让幼儿以角色的身份把自己做的事情告诉大家,把自己体验到的快乐告诉大家,使讲评活动成为互相启发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也使幼儿对游戏产生了逼真的感觉,对角色的职责有了明确的认识,满足了孩子的成功感。当然在讲评活动中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贬低教师的作用,教师可以以平等身份参与讲评,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见闻,因为教师在游戏的观察中能发现幼儿闪光点,及时将闪光点在集体面前加以肯定,促进孩子的主体性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分不开的。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激发幼儿的主体性,使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统一起来,让幼儿成为学习与发展的真正主体。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