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议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2015-12-12 11: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的的重要教育形式,因此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德育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的德育作用;基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功能的德育作用;基于音乐的教育功能的德育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德育  作用
音乐艺术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人类最高级、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感情、陶冶学生情操的的重要教育形式,在健全学生人格、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理念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德育就是道德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同属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有多种功能,德育无疑其中之一。如何将音乐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音乐的教育资源,深入探索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灵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美的心灵的塑造功能——即德育功能,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的德育作用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其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以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充分体验表现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蕴涵于音乐内容中的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养成,为其终身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的自然体现,是音乐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作品的呈现大都是以演唱、演奏、欣赏等方式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灵活跃动的教学形式,调动了学生的感知,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与创造的能力,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了音乐审美体验,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这样的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来得自然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恰当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越多,德育就会越发深入人心。
  音乐在塑造美的心灵、美的形象方面与德育有异曲同工之处。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这与德育塑造真善美的心灵、美的形象目标是一致的。二者如果能够有机结合,使德育随乐潜入心,育人细无声,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二、基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功能的德育作用
  音乐教育的认识功能主要指音乐家和音乐欣赏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了解和把握的功效。人们可以通过音乐这个审美中介,感知、反映和把握人类自身、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人们认识不同的时代、社会、民族及具体的生活情景、文化模式、艺术风格、心理性格等,从而更深刻、全面地认识人生、认识历史与现实、认识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确立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作品题材之广、内容之多,居各门类之首,这就使德育的素材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伸缩性更强。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就是一部特殊的历史、一本特殊的思想品德教材。音乐是喜新不厌旧的艺术,它虽然强调独创和个性,但一部优秀作品一旦产生,就不会随着时间而消亡,因此它又是不朽的艺术。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等优秀艺术家虽然离我们远去,可是他们的音乐作品却源远流长,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不仅享受了优美的旋律,也从作品中领悟到了思想和精神的内涵。所以,音乐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形式,更是内涵。好的音乐作品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浸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境界。音乐教师应熟知音乐作品的相关材料,把握德育的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认识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感情融入作品,在共鸣中上升品位,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在知识中拓宽视野。
  三、基于音乐的教育功能的德育作用
  音乐的教育功能是通过审美和认识功能得以实现的。音乐在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社会生活、生命存在等方面的见解和价值判断,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感知到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价值判断、伦理态度等。一些优秀的作曲家在创作时,不仅是用声音来抒发一种情感,而且能够通过情感的抒发和逻辑发展来表达一种哲理,这就是音乐作品的意蕴。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则是通过音乐逻辑的发展,深刻揭示了“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哲理思想。这些意蕴要靠教师的适时点拨才能完成,音乐教育就是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将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渗透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想象的三度创作空间对其进行德育渗透,使知识与德育有机结合,从而事半功倍。在音乐美的感召下,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使学生认识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思想上受到启迪,道德品性得以提升。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积极向上的指导性内涵和春风化雨的作用,学生在某些优秀作品中获得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思想甚至可以持续潜在于人生成长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可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者介绍:蒋艳,辽宁省辽中县辽中镇第四小学
联系方式:13840461200
邮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7-5号121室  邮编:110044  (务必书面通知单和杂志一起邮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