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控制青少年激情犯罪的作用

2015-12-12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几年来青少年激情犯罪频发,如何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激情犯罪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人格和心理培育有重要作用,对青少年实施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全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预防和控制青少年激情犯罪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激情犯罪, 思想政治教育 , 控制  
青少年激情犯罪是青少年在消极激情推动下所产生的犯罪行为。所谓消极激情,通常是在外界的强烈不良刺激下由挫折情绪引发的短暂、突发的犯罪心理。激情犯罪表面上是犯罪行为人因为偶然的突发事件,引起的激情犯罪心理从而引发的犯罪行为,但如果深入分析激情犯罪人的心理可以发现,其不良情绪往往已经存在。因此,不能单纯的针对突发刺激对犯罪行为的心理进行分析和矫正,而要从犯罪行为人的性格深入分析,对其人格进行观测。心理学数据表明,有爱心,乐观的人拥有较为稳定的心理情绪,一般不会有犯罪倾向和暴力行为,而孤僻、悲观、易怒的人的心理情绪不稳定,容易有极端行为的产生。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青少年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青少年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情感,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增强完成自我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完善,不良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对青少年激情犯罪进行控制的效果。
一、 家庭是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讲堂。
  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而现在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的是成材教育而忽略成人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缺失,现在的家庭教育偏向于知识教育,对课业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思想的关注,物质给予远远大于精神给予,这种功利性教育容易使自我意识强烈的青少年产生孤独感和悲观情绪,一旦青少年的价值体系与家庭教育不一致,强烈的挫败感和迷茫也会随之产生。而这种心理情绪和思想疙瘩又不是家庭教育所重视的,在家庭中得不到有效的沟通、疏导和排解,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了恶性循环。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一旦爆发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对青少年健康性格,健全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不能仅仅停落在知识教育的层面,而要深入到思想教育的层面,培养青少年从小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因此,家长要重视同时正确看待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将健全人格的培育作为教育方向实施家庭教育,而不是单纯的只强调功利性的目标达成。家庭教育有意识的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少年进行熏陶,使青少年在思想、心理发育的关键期接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引导,对于控制青少年激情犯罪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一)要生动深入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
  学校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主要场所也是重要基地,但现在的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技能培训,缺乏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虽然现在的学校大都开设思想道德课程,但课程的开设却不一定能够达到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而很多课程大多内容陈旧,方式刻板,流于形式。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进行照本宣科的讲授,单纯地讲授思想道德课程只是隔靴搔痒,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思考,甚至还会引起学生反感。
  1.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能够解决学生的现实困惑。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现实困惑,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道德课程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解决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与实践相结合。设计合理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入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后才会对法律法规、社会规范有更深刻的理解,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约束。
  3.坚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多地关注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深入的思考。
  (二)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都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完善青少年心理救助制度
  目前针对青少年的救助集中体现在物质关怀上而很少能够关注到青少年心理,特别是问题青少年的心理救助。因此要有完善的青少年心理救助制度来避免青少年在社会环境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时出现的暴力行为。心理救助要在专业心理从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青少年存在诱发犯罪的心理体验,家长、学校能够马上联动,为问题青少年建立心理档案,在综合学校、家庭各方面的信息后,制定出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救助方案。通过专业心理治疗从业人员的专业治疗,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合理化解不良情绪,避免其发展为犯罪心理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加大心理教师的建设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要求学校不仅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师队伍,更要建设一支有专业心理学学习背景,掌握心理咨询方法,能够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教师队伍。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止于教学水平,更要要求教师有意识有方法的关注学生心理,关爱学生心灵。将心理救助站设立到班级、年级。定期开展青少年容易接受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心理普及知识讲座,集体心理游戏等等,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中,使青少年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主动的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主动寻求帮助。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认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
三、社会是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
  不良的社会环境是诱发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外部条件,因此良好的稳定的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是预防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有力保障。社会应负起对青少年的责任,营造健康向上地舆论氛围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降低青少年激情犯罪的目的。
  青少年体验到的社会环境除了自身的直接体验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之 外更多的是来自媒体的报道评论等间接体验,如果青少年在媒体上获得众多负面、暴力信息也会对其犯罪产生助推。因此,媒体应承担起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的责任。但现在很多媒体为了吸引关注只选择边缘话题,将社会负面新闻夸大渲染,更有甚者,媒体立场与主流价值观相悖,宣扬暴力、色情等,并将这些价值观赋予个性的外衣,严重误导青少年。青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不断探索的阶段,需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才能健康成长。而大众媒体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观念传播途径,如果将暴力描绘为个性,将理性描绘为迂腐,在吸引大众目光之时牺牲的是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正确行为选择。因此需要大众媒体能够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并进行教育意义层面上的评论,对青少年产生正面的影响,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青少年控制自我不良情绪、避免犯罪心理的能力,告诫青少年建立暴力行为约束底线,帮助青少年在社会矛盾、人际矛盾中学会理性、合理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吴晓露.青少年激情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 04)
[2]林凤章.大学生激情犯罪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