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谈谈“问题少年”的三合一教育

2015-11-04 0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问题少年”一般指品行不良、成绩较差,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极易导致其过早步入社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探究“问题少年”的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少年”的形成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传播、学习科学文化和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和课堂。那么,来自家庭方面的不良因素有哪些呢?
  1、家长本身品行不良
  有些家长文化层次较低、行为粗鲁;有些家长行贿受贿、损公肥私;还有些家长购买、观看、黄色录像;甚至有些家长吃喝嫖赌、坑蒙拐骗,这些无疑都给子女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孩子们模仿最多的是父母,正如有些书上说:“孩子是一面镜子,他因为你的优点而闪光,也因为你的缺点而暗淡。”
  2、家庭教育的失策
  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采取放任态度;有些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教育”;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使孩子无所适从,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
  3、家庭缺乏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健全的生活方式。如: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睦、家庭暴力等等。
  (二)社会因素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虽然生活在学校里,然而他们又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因此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的影响
  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商品进入市场就是为了盈利,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对于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往往把这种价值观推到极端,在思想和行为上一切向“钱”看齐。
  2、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的影响
  社会上对青少年毒害最大的是散布色情、凶杀、等色彩的书刊及不良网络信息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歌舞厅、游戏厅等屡禁不止。另外就是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的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不归路。如:某市有八名女生,由于经常出入营业性舞厅,并在那里养成了生活放荡的习惯而中途辍学、离家出走,处境十分悲惨。
  3、和平建设的环境使当代的青少年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和抗诱惑力极差,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偏差。
  (三)学校因素
  学校在学生品行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
  1、一些学校放松或忽视德育
  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对于“问题少年”没有明确的指导教育措施及管理办法,思想政治课堂也做为“小科”课,形同虚设。
  2、学校轻视育师职责
  有些教师缺少职业道德,对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示范;有些教师心理素质差,常常辱骂学生;有些教师的感情用事,在课堂上散布不满言论。
  3、校内要求不统一
  有些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不一致,这种情况必定分散、削弱教育力量。
  二、“问题少年”的教育策略
  青少年的可塑性强,他们的个性和道德意识尚未定型,因此,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矫正和改善的。
  (一)家庭要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1、父母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给自己充电,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给子女树立榜样。
  2、家长必须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即父母要在“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上达成共识,从而制定出符合孩子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标准。
  3、家庭要和谐民主。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关心他们的爱好,建立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进彼此的距离。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
  1、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立足现实,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当代青少年最讨厌的是脱离现实的空洞说教,对于各种热门话题,特别是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反差的问题,不能回避,必须结合实际正确引导。
  2、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3、抓好起始教育。在学生入学之初从严管理、从严要求,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
  4、学校上下要统一要求。由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在学校和班两级上,来协调和统一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
  1、社会应创造出更多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学作品,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品”。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了真实了,就能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
  2、各级立法、执法、司法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严格控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并加大对各种娱乐场所的清查力度。
  3、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不断建立和改善适合青少年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
  此外,社会、学校还可以共同开办家长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总之,“问题少年”的教育,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只有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让思想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纳入正轨,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