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高素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跨世纪的建设者。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地抓好青少年公德教育,将要贻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部分青少年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正在腐蚀着青少年的公德心。据某校在一节政治课中对“看见发生车祸时你怎么办?”进行问卷调查时,初三级39名学生竟有27人是回答看热闹或尽快避开的,占69.2%,只有8人是回答报警或救人的,仅占20.5%。可见,近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公德观念是有待加强的。此外,社会上某些现象常常令人触目伤怀: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象;乘车争先恐后,不但不听从指挥,甚至恶言相向,动辄喊打喊杀;违反公共秩序,不听劝告,甚至辱骂殴打他人……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并不鲜见。
不可否认,青少年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其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强调共性有余,注重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其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少;其三,模式迂腐,一般化工作多,一体化建设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疲于应付,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氛围;其四,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WwW.133229.coM
可见,我们亟需要新观念,改进方法,开创学校德育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一、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青少年,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青少年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加里宁说过:“老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监督。”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另外,家长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子女的重要影响源。因此,家长同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自己讲的道理,如在遵纪守法、讲究卫生、互廉互让,为善助人、杜绝黄、赌、毒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很难想象,父母讲话言行不一,他的话又怎能使子女信服呢?又怎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呢?
二、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教育者必须认识到青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必须是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有礼的一代。青少年公德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具备,又怎能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呢?为此,公德教育又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妨从青少年学生碰到的小事抓起,在关心班级,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事做起,使学生人人参与,抓自我管理,促行为养成。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从小事做起,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作用,通过大众媒介大力宣传道德高尚的楷模式的好人好事,抨击和抵制违背道德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以遵守公德为荣,破坏公德为耻的舆论导向,从而逐步营造一个维护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
三、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青少年公德教育工作一定要整体化、网络化。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圣地,又是磨炼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熔炉,倘若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形成综合育人的整体网络,是不可能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熔局的。为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形成党政工团各组织既齐抓又共管,实施教学管理双管齐下,锐意使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的整体观念,抓好校风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以法治校,从而使学校为培养青少年公德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学校可实行《德育量化考核评分制度》,通过标语、板报、校会、班会等形式宣传制度的内容,形成共识、统一行动、落到实处。
当然,只强调学校教育的整体性是不够的,因为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心理发展时期。同时,他们获得信息的媒介渠道多,信息反馈面广,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事、物都直接或间接地耳濡目染,而学校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相反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学校的教育,学校教师的说教,往往被社会上流传的一、两句消极的顺口溜就抵销了。为此,青少年的公德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公德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务界力量齐抓共管,从而提高青少年公德水平。如为取得家庭的配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家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建立《学校与家庭联系手册》,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约束和自我教育作用。另外,为了取得社会支持,可实行警校挂钩,共建文明校活动,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把青少年公德教育作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认识,从而使青少年公德教育做到整体化、网络化,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公德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要全社会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公德教育,使公德教育社会化、经常化,就一定能提高青少年的公德水平,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造就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