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一、我国物流人才发展现状
当前,被人们一致看好的物流业存在一个奇怪现象:一方面是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经营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物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求职困难、人才过剩。显然,这种现象不符合人才市场的供需规律。在未来几年,物流尖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如果企业把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部分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1元钱就可以顶3元钱用。因此企业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物流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物流人才是奇缺还是过剩,关键在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观念和认识,与高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人才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二、我国高校物流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我国物流学科建设、物流专业教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学科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物流学科设立起步晚,其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一是新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与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二是引进的国外教材中国化程度低,对我国物流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物流学学科体系。
(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调整
高校物流教育需要规范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合格人才应具有三张“教育通行证”:第一张是学术性的,第二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其内涵包括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追踪等方面的能力。
(三)高水平物流高等教育教材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我国物流教材种类不少,但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不能反映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沿水平。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其教师依据几年前在国外留学时学的内容自编的。因此,从国外成套引进能够充分涵盖物流发展前沿内容的高水平教材是当务之急。
(四)物流教育资源需要整合
现在,国内许多高校从多个专业领域开展物流教育与研究,包括交通运输、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等。由于教学与研究资源分散在众多院系,课程设置和研究多是各自为营,缺乏必要的合作和协调,或者课程设置重复,研究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导致物流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五)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从2002年开始,我国的物流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始筹建物流专业并招收学生。然而,在开设物流专业时,普遍还未来得及做好理论上和师资上的准备。在没有考虑好物流专业培养计划就仓促“上马”的结果是根本达不到培养合格物流专业人才目标的。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师资力量相对比较紧缺。相当一部分物流管理教师的理论教学经验不足,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滞后,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进行理论更新。师资力量的缺乏成为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阻碍。
三、加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健全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再加上长期的“轻物质流通”思想的影响,对物流人才培养的关注一直未提上议事日程,使我国物流专业的教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国际水平。
其一是培训内容比较单一。当代物流是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的统一体。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分散的状态,而高校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高校大多只进行某一环节的讲授,或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学比较片面,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概念,缺乏系统的实践能力。
其二是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比较传统。高校多采用授传统教学方式,缺少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较少。
(二)缩短物流人才发展情况与企业需求距离
目前,国内教育还没有真正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需求,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相关毕业生往往不愿意从一线做起,而企业要求只有具备一线工作经验的人才能成为管理人员。学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上,毕业生进入企业还必须接受系统培训。这一方面是学校传授的知识大多是照搬国外书本知识,没有多少本土化的东西;另一方面物流业是注重实践性的行业,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支撑。对物流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坚持深入开展当代物流理论体系研究的同时,采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是解决物流职业教育面向实践和实际、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可行方案。
(三)强化物流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物流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但最紧缺的人才其实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师资。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高低。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教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物流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必须加以提高并强化教师在职培训,充实和壮大物流教师队伍。只有具备广博与精深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和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能适应教师工作的需要。提高师资水平, 应采取派出去和招进来的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派出去,通过学习和参考培训单位提供的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第二种做法是招进来,解决本校师资不足的出路是向社会招聘有物流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来自于企业的教师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际运作经验,更受学生的欢迎。
(四)构筑物流实践教学体系
国外高校的物流课程除注重理论研究外,还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根据当前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方面的要求,高校在开设物流专业之前都要制订出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方向的教学计划。在参照较早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所做的物流专业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状况及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需求,构筑物流学科体系。在高校物流学科课程设置中,应该根据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构建现代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物流实践过程和案例教学,设计符合物流教
学需求的实验课程,并推广实施,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他们对物流企业、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不断更新自身掌握的物流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建立物流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配置具有实用性、仿真性和系列性物流教学软件进行物流模拟教学。
(五)规范物流人才的岗位业务培训
从需求角度来看,制造业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零售业全球化分销和配送体系的发展,是推动物流产业升级的主要利润空间和来源;从供给角度来看,企业界采用“第三方物流”形式,通过资源整合提供高效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是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从产业发展环境来看,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发展、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的应用、国际通用运输仓储标准的推行、渠道衔接通畅的多式联运设施起步、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物流生产组织等,是支撑物流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物流人才岗位业务培训和物流在职教育的内容必须涵盖以上方面的内容。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经过考试获得上述工程师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关的物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运.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王海萍.透视中国物流教育[J].社会科学家,2004,(5).
[3]王珍.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