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就业能力有所欠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高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扶,而且对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能使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主要表现
(一)实践能力不强
在与企业人事招聘管理人员的交流中得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目前大学毕业生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这一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不扎实,综合实践能力薄弱。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大部分都是进行课堂学习,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无法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有效指导。
(二)学习和适应能力弱
学生学习特定职业技能的能力弱和在工作场所适应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一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二是角色的认知和角色的转换慢,对环境的认识以及环境的适应差,不能快速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三是职业发展能力差,创新能力弱,难以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职业发展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它既包含大学生获取较好工作岗位的优势能力,又包括适应职业发展的个人发展能力,最终达成理想的职业目标。在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职业发展能力,因为职业发展能力是连续地指导个体把握职业方向、提高职业竞争力和获取最大限度事业成功的重要能力的同时,给用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
(三)择业心理及自我调适能力不足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这几种现象: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缺乏充分创业心理准备等。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认识不全面,在择业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心理。
二、以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一)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目标
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以创业扩大就业。但是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人数不到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为20%~30%。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生了解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据调查,在校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使之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勤工助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勤工助学侧重于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实践,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勤于思考,积累工作经验,并在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方面都获得发展。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通过接触不同的社会单位和个人,获取丰富的社会经验,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勤工俭学可以让大学生提前感受社会招聘的全过程,帮助其积累找工作的经验,还能使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弥补。
(三)勤工助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勤工助学是一个社会实践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增强个人的实践能力,还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勤工助学通常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人在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团体的目标,只有大家共同的目标实现,个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通常会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把自己变成一个“社会人”,需要和其他团队成员合作,要克服害羞的心理,要增强自信,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服务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在实践团队内部,个体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他们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三、以勤工助学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
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要根据市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确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创业教育引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促进创业能力的提升。高校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能够使学生获得经济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创新管理,促进勤工助学的长效发展
一是整合校内资源,着力打造创业型勤工助学教育基地。利用高校社团促进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如让学生经营工作学习超市,实现创业基地商务实体经营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双重功能。在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创业、就业技能。建立企业研究所工作站,把高校的学科专业研究所建在企业里,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学科的最新应用情况,学会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校获得双赢,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发展。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勤工助学文化氛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氛围、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校园环境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手段,在环境的影响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平台,也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起关键的作用。
(三)重培强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
就业教育、安全教育与法制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心理教育、诚信教育。除此之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职业,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能力,认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二是提高学生根据职业规划不断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下,结合个人发展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身现有的知识结构否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并及时采取办法弥补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欠缺。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学生还需具备与工作相应的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自身的学习要求,自觉地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适应环境需要,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宇清,王世刚,蔡有杰.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J\].科教导刊,2014(1).
\[2\] 曹扬,邹云龙.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辨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
\[3\] 朱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4\] 董波,华章.浅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2014(1).
\[5\] 李瑞,曹扬.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3).
\[6\] 刘畅.基于培养可就业能力人才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J\].民营科技,2013(4).
\[7\] 舒长兴.以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