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发展和强能视角下的高校勤工助学管理的策略

2015-07-16 1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库宏志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问卷分别发放给每班的勤工联系人,并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3份,回收率87%。被调查对象中参加勤工助学的人数占32.8%,其中大一学生占31.6%,大二学生占62.2%、大三学生占4.5%、大四及以上学生占1.7%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在岗工作情况
  学生对勤工岗位工作基本信息的了解情况见表1。
  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的目的见图1。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绝大部分同学清楚应聘岗位的相关程序及学校所规定的工作时数和工资,只有19.8%的同学不清楚每月工资发放的时间,10.5%的同学不清楚应聘岗位的相关程序。在调查参与勤工岗位的目的时发现,70.6%的同学表示是为了获得经济来源,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也有14.2%的同学是为了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充自己的人际关系,有10.4%的同学是为了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等。由此可见,学生参与勤工助学工作主要还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而勤工助学工作旨在助困育人,要让同学通过勤工工作获取劳动报酬的同时能够有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才是勤工助学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此外,关于自身能力是否能够满足现任的岗位工作要求,有89.6%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满足,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认为无法满足岗位要求,这体现了同学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矛盾,为此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二)勤工部门管理工作的不足
  学院勤工岗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见图2
  由图2可知,19.7 %的同学认为工作制度不够规范,21.2%的同学认为勤工管理部门团队意识较薄弱,相互之间缺乏合作,23.9 %的同学认为同部门之间的交流较少,缺少工作交接程序,还有0.8%的同学提出其他意见,认为在应聘工作岗位时被相关工作人员追问家庭背景感到很尴尬,不愿意暴露个人隐私等。此外,有48.9%的人认为现在勤工助学岗位不能够满足学院学生的需求。对此,勤工部门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基地拓展工程,满足更多学生参与勤工工作的需要。
  (三)学生缺乏自我发展的新理念
  关于“自我发展”,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本能的本我、现实的自我和道德化的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人生而具有的本能。随着个体的生长发展,受现实的影响,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在现实原则的支配下,管制本我的冲动。随着社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的学习和内化,超我从自我中分化出来,根据道德原则指导自我,监督、管制本我,是人格中最后形成、最文明的部分。参与勤工助学工作的同学大多数是在库宏志生,由于家庭经济因素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信,不能勇敢地超越本我而实现自身的突破,依赖性较强。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把参与勤工岗位工作来获得经济来源和不断增长知识、锻炼自身能力作为参加勤工岗位的最主要目的。部分学生认为参与勤工岗位工作对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有帮助,但是对于提高综合能力、认识自我、创新意识、自身价值、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弱。调查显示,更有16.8%的人表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会向自己的家人求助,不懂得自己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在岗工作同学对家人的依赖,这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对勤工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发展”和“强能”视角下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策略
  (一)努力拓展勤工岗位基地,缓解供需矛盾
  1. 实现勤工岗位基地化管理,不断地拓宽领域
  要促进勤工助学劳务型和智力型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多层次化。结合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开拓智力型勤工岗位,还可以与老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这既有利于老师科研课题的完成,又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能力,特别是实验类型的科研项目,更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科研态度和科研能力。此外,勤工岗位可以向服务型方向发展,对于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协调安排。因为相对智力型的工作而言,基层的服务型工作不仅一样可以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能力,学会人际沟通,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排除在学生中存在的眼高手低的问题,且这类工作一般要求较低,有较大需求量,适用于广大困难学生。
  2. 拓展校外渠道,加强社会合作
  由于院内或者是校内的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校外勤工市场有很大潜力和空间,所以我们可以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开创学生、雇主、院方三方共赢的局面。以勤工岗位管理部门为中介,为学生和雇主建立对接平台,由专门负责的技术人员开设对应的求职信息网络平台,实行规范化运作。为保障学生安全,由学院负责联系雇主,通过合同的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后将信息发放到网站,有意向的学生进行自主申请、经雇主方面试、录取、公布应聘结果。通过信息化管理和规范的招聘流程,推动校外岗位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与特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互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为在校宏志生提供寒暑假或者节假日实习见习的机会,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获取相应的经济补贴,所合作的场所也能够得到相关国家政策的优惠,实现互利互赢。学院勤工工作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中,有成功运行的例子,如在2014年十一国庆期间,与江干区卫生局进行合作走进社区,协助社区人员发放问卷。另外,与杭州乾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养老市场调研。这些不仅使得学生得到经济补贴,还能够增加其社会经验。勤工岗位不断拓展,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拓高质量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要增加岗位的数量,更要注重岗位的质量,这才能够真正地使学生有所取、有所学。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一味地寻求他人提供工作机会毕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突破,还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学院可以邀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同学与参与勤工助学的同学分享创业历程,激发同学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使其吸取经验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能力。另外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对贫困生经济上的资助,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学院学生中也有参与创业项目,进行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如入驻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蜂韵馆”、“天猫小邮局”及其他创业组织。另外,有部分学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立项等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了自主创业的同学更多的肯定,也为宏志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了解省市和学校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资助政策及地方的优惠政策等,同时学校应尽可能地帮助有潜能的同学,创造机会和条件,使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制定具体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1. 细化各项工作管理准则
  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勤工岗位均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勤工助学岗位工作的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了提高勤工助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对各项制度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梳理和修订,这是做好勤工管理工作的保障。既要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同时也要改变学生自由散漫的作风,因此有关规章制度要贯穿于整个在岗期间,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具体考核标准、岗前培训方案、跟踪管理体系等并一一落实。例如,学院在勤工助学管理中,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实现“五心”要求,即要有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和恒心,并且从文明礼貌、工作积极主动性、工作态度、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工作效率、实践能力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积极有效地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岗位上的工作。此外,可以规范学生申请参加勤工助学的程序,参照其学习情况和工作效率等,如在招聘勤工岗位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门槛,有课程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原则上不予聘用,对学生勤工在岗期间的工作效率进行评估,并实施奖优惩劣。
  2. 培训提升勤工学生干部队伍工作水平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时召开座谈会,及时沟通,反馈消息,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进步。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学习,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等。也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勤工岗位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新创意、新理念,并且使其能够得以实施,让勤工岗位的发展不断地呈现新的面貌。此外,要加强对勤工岗位工作的监督,使勤工助学更有实效性。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大学生是年轻富有活力的一代人,有想法、有追求、有动力,学校应解放和发展学生,为每一个在校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舞台,努力使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品德。在岗工作期间可以定期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了解在各部门工作的同学的工作现状,也可以举办“我与老师的故事”等主题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工作心得分享会等活动。例如,学院勤工助学中心历年举办的“四星评比”活动,包括自强之星、科技之星、奉献之星和工作之星,为宏志生提供了自我展示、自我激励的平台,使她们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并获得他人的认可。每位投身于勤工工作中的同学肯定都会有自己自立自强的经历和故事,为他们提供相互分享的机会,不仅仅是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以彼此为榜样,树立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美好的憧憬。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为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机会和动力,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让他们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转变观念,树立勤工助学新理念
  以资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等为目标,逐步提升勤工助学在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地位,进而达成勤工助学与促进就业等的有机互动,满足学生“鱼”、“渔”的双重需求,实实在在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以“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标,本着“助困育人和发展强能”并重的理念,通过勤工俭学工作的实践和锻炼,着重培养实际操作能手和专业人才。例如,学院参与实验室勤工助学工作的同学,有更多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促进其专业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勤工俭学工作并非只是赚取生活费和减轻家庭负担,更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培养优秀品质,发展责任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彭刚.高校勤工助学多元目标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2]王为.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机制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2006(06).
  [3]宋华斌.勤工助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11(06).
  [4]鲁春玲.大学生勤工助学现状探讨——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5]李政军.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6]耿广汉.浅析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