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开始,为了缓解因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开始扩大。2012年,全国共招收58.4万名研究生,与2007年的44.9万人相比,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30%。有鉴于此,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研究生显得尤为迫切。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课程体系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期间课程的学习不仅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以及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的关键。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失调,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研究生课程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及研究方向课组成。一直以来,研究生除了几门公共选修课以外,大部分都是二级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所以从一开始就出现学科分化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有些课程根据导师个人的认识及导师科研方向设置,忽视了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够。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科研能力受到限制,对以后课题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与本科课程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次,研究生课程过度理论化而忽视了实践。目前,研究生录取的绝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的比重,一方面可以丰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能为研究生以后的科研甚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研讨式、案例式或调查研究式的授课方式处于辅助地位,研究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处于盲目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所学知识也缺乏深入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研究生创新思维、扩散性思维的培养,难以改变研究生的惰性、依赖性及以书本为中心的惯性思维。
(三)课程内容的研究性、前沿性不强
课程内容是研究生知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突显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研究性、前沿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研究生课程反映不出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动向,专业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高新技术不能及时反映在课程内容中,造成了研究生对最新研究领域的研究存在盲区,这对于研究生的长期培养是很不利的。
(四)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各个高校也在不断进行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由于受传统思维、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课程考核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考核方式单一化。许多课程考试依然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操作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其次,课程考试看重最终成绩,忽略过程性考核。很多学校采取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但是由于平时成绩比例低,而且许多教师更注重期末成绩,从而使学生不注重平时成绩,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考试上。学生学习没有连贯性,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再次,考核方式没有细化的标准。许多课程虽然采取了论文、小组讨论或者PPT演讲等方式作为考核方式,但这在评分标准上没有细化的标准,操作性不强,影响了考核者应用这些考核方式的积极性。
二、合理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立足课堂,着眼实践
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补修课主要针对跨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是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确定以后,必须立足课堂,重视研究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课堂知识的学习可以与课堂授课、现场观摩、影像资料等形式相结合,使学生能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实践对于理论的消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实践课程,能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科交叉,横向发展
笔者认为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式的,即越往上越代表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越往下越显示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课的程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就是拓宽“金字塔”下面支撑的部分。完善知识结构的主要方法就是全方位开设跨学科交叉式的选修课。比如斯坦福大学就对主修理工科的学生作了规定,明确其必须选修占课程总量20%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完善知识结构应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坚持主体课程的基础上允许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生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能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从而有利于科技创新。同时,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个性化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体系构建时更需要在众多学科范围内设置选修课,使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兴趣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转变思维,纵向深入
纵向深入即“金字塔”上层部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一个很小的领域,这需要研究生转变固有思维,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去探索研究,也需要专业课程的指引。在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应该摒弃上大课的形式,而是应以小班化和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授课。课程应深入研究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近动向,使研究生详细了解自己研究的领域。还可聘请本专业权威专家就他的研究领域来做演讲或者组织研究生去旁听外校此类专业的讲座。总之,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打破传统思维,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专业课程学习条件。
(四)课程评价,以评促教
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研究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最后的评价结果汇总到教务处或研究生院。通过课程评价可以
确定课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
(五)学术建设,营造氛围
浓厚的学术氛围对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努力营造学术讨论氛围,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发挥研究的创造性,这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研究生研讨会、论坛、讲座等,让大家谈论交流学习上、科研上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也可以以课题组的形式召开讨论会,交流各成员近期的心得体会。另外,学校组织各领域专家教授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以前沿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课题作为讲座的主要内容,使研究生通过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激发研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各级学院也可以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短期讲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六)突出特色,扩大就业
课程体系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在目前的就业压力下,对于一般普通高校来说,如果一味学习一些名校的课程体系而没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话,那么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雷同,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满意工作。所以,各个高校应依托其优势学科,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一个以化工为特色的高校,那么他的工科课程设置可以适当向化工方面倾斜,这样学生在找工作时相比单一工科毕业生就会有优势。
三、总结
总之,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对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应该形成以学科交叉、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小班化、课题组形式为主阵地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实践、注重突出学校特色。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 参 考 文 献 ]
[1] 矫玉秋,张鹏.大学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12(5):212-213.
[2] 熊玲,刘芳,李忠.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93-95.
[3] 方贵庭.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4):82-84.
[4] 林军,邓艳,主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56-57.
[5] 章英才,王俊,梁文裕.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11(12):87-90.
[6] 刘慧,任永泰.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J].科教文化,2011:169.
[7] 李强天,周志辉.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创新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