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05方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分析

2015-06-29 1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05方案”实施以来,得到学生的普遍接受和认可,但对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提出了希望和建议。本文着重对“05方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课程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归纳其特点和优点,提出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自2006学年在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全面实施至今,已有四个年头,调整后的课程在总体上得到学生普遍的接受和认可,但相当部分的学生也提出了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希望和建议[1]。那么事实究竟如何?“05方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否较以往得到改善?本文着重对“05方案”下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手段三方面深入分析和总结,归纳出其特点和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和创新添砖加瓦。

  “05方案”实施至今,已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归纳并总结如下:

  一、特点和优点

  1.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与时俱进,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05方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四门必修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每学年都在前一年基础上出版修订版本,其中大体框架不变,即内容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每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删和更新。这一点很好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四门学科分别安排在不同学期开设,学分不一,体现学科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习重点上的详略侧重,更注重科学性。相比“98方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称《马经》)、《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称《毛概》)、《邓小平理论》(简称《邓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六门学科的拖沓繁琐,更容易体现这些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性质,不同的学分也体现出不同课程重要程度和难易上的差别。

  四门课程既是一脉相承,不同的特征又较好地体现各学科的自身特点。《基础》并不是过去的《思修》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简单合并,而是着力将其内容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新的课程体系;《纲要》把整个近现代史分作互相衔接的三个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历史采取综合概述和专题阐述相结合的写法,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及“三个选择”的必然性;《原理》克服了过去在《马哲》、《马经》等框架下分别讲授马克思主义某一部分基本原理的内容,或者是在《原理》课程框架下,把各部分内容简单相加的缺陷,从整体上建构课程的体系框架,使之合乎理论体系自身的内在逻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概论》则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构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完整体系结构。

“05方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分析

  2.在教学材料方面:质量更有保证、数量更丰富,规范化的程度有所提高。

  现在实施的“05方案”要求中宣部、教育部负责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编写工作,组织由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理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组成的编写队伍,集中编写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一教材,并建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对教材进行严格审议。

  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还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每门课程无一例外地配有由编写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主编的本课程的《教师参考书》、《学生辅学读本》和《疑难问题解析》,根据课程教学的不同特点,有的课程还配有《教学案例解析》、《实践教学参考书》和《学习参考文选》等多样化的教学材料。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各地各高校相关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提炼,精品课程不断涌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质而丰富的教学资源。

  3.在教学手段上:现代教学技术广泛使用,教学方式方法大有改善。

  现代教学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工具极大丰富,多媒体课件、电子化影像资料、影音资料等立体化信息将声音、图象、文字等融为一体,形象直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不少问题往往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说清楚,借助多媒体处理信息,适度选择,精心设计,合理解释和演示,许多抽象理论和原理变得具体、形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错综复杂的知识关系变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提高课堂效果。

  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始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体验与获得。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方法,尝试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学,开始运用讨论、演示、读书指导等多种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同课程,很多高校都在改进和完善包括考试方式方法在内的多种考核方式方法。综合考核和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此外,“05方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使得各地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不同程度地在每门课程大纲、学分、学时及经费上都有所体现,以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和长效机制。

  二、问题和不足

  1.课程内容在呈现层次上还稍有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比以往更科学、更系统、更与时俱进,但很多高校和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层次和梯度上还有欠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部分重要内容,学生在中学阶段都已接触过。部分省份的高考和会考大纲都表明了,学生对这些重要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的层次和程度都相当高,有的甚至不亚于大学阶段。当这些重要内容再次出现,教师在深度和广度上却没有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有差异的教学对象等进行适当地加深和拓展,以至于学生感觉老生常谈,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2.教学常常程式化、固定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有些学校就不再重视教师和各地教学资源及教学优势的交流和学习。有些教师放弃了特色发挥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结果课越上越死板、越枯燥,越没活力、没激情,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甚至出现“上了几年的课,相当于把第一年的课上了几遍”的现象,形成教学的程式化、固定化,甚至形式化和教条化。甚至出现有些年轻教师课前不备课,上课直接放映多媒体课件的现象。

  3.总体上还没有改变传统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接受的方式方法。

  以传统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总体上还没有改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和中学一样基本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固定的话语体系,忽略了学生基础和个体的差异,填鸭式的满堂灌输、正统灌输,混合大班、大课教学,学生兴趣下降,产生疲劳,有的学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启发式、参与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运用讨论、演示、读书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时也明显缺乏经验。在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三、建议和对策

  上述归纳的这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对高质有效的教学、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学科的系统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利。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各省市可以通过补充编写不同层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的课外教材来满足基础不同的学生,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际意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实践环节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中央及地方可以组织教师多多学习和交流,特别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他们及高校在课程方面的探索性改革要尽可能全力支持和鼓励。

  总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手段三方面的优点和问题都表明“05方案”的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加强和改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也要求了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还需要继续大胆创新和大力改进,这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着力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