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析

2023-12-11 15: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并进?该文认为,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滞后及高校内部改革不到位,出现了一些不公平与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可通过转变观念,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确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取消向重点大学的倾斜政策,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内部改革等途径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效率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高校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多元评价模式研究”(湘教通〔2019〕291号)


  [作者简介]孙红玲(1972—),女,湖南隆回人,博士,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财政经济研究;沈时伯(1977—),男,广东湛江人,硕士,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分配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121-02[收稿日期]2020-03-0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由于公平与效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笔者以此拙文既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又分析其效率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一、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一)高等教育公平有待增进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影响。改革开放伊始,党和政府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低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思路来发展经济。沿用这一思路,教育界的一些研究者提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而,这种观点颠倒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事实上公平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而效率只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手段;二是高等教育“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者的主张如果被政府部门采纳,就会片面追求效率,忽视公平,从而无法制定出合理、健全的高等教育政策。后果是:不仅无助不公平问题的解决,反而有加重不公平程度的可能,这无疑制约了高等教育公平的增进[1]。


  2.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性,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明显。根据教育部、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的有关数据测算得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教育经费之比,1990年为1∶0.63∶0.55;2003—2006年,基本维持在1∶0.45∶0.60,呈现中部地区“塌陷”局面。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二是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向重点大学倾斜的政策。重点大学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财政投资和挑选生源的优先权。这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


  (二)高等教育效率有待提高


  1.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校是知识、人才和资源密集型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必要资源。在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近10年来全世界的平均水平是4.4%,发达国家一般为5%,欧洲国家超过5%,最不发达国家一般为3%以下。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投入远远不足,即使在教育投入最多的2002年,我国教育投入占CDP的比例也只有3.32%,这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


  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滞后。正因为如此,政府职能与高校职能的责任边界不明确,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明晰,那么,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这使得高校无法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从而缺乏提高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制度保证。


  3.高校内部改革不到位。近年来虽然高校积极地进行了教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高校在更新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学校内部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不够健全,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


  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增进与效率提高的途径


  (一)适时转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的政策基调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既然我国为了发展经济而对收入分配政策基调进行改变,且高等教育是收入再分配涉及的领域之一,那么,原先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无论理论研究者還是政策制定者,都应当适时转变观念,在“更加注重公平”的新框架内重新审视公平和效率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公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和制定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若是这样,则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增进[2]。


  (二)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


  1.政府部门应确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在原有的经济发展战略“向东部地区倾斜”的支配下,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实际上是“东部地区优先”。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转变,接连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大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政府部门应适时转变原有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确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新战略,在“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详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投资力度,从而逐步实现我国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平衡发展和在整体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2.政府部門应取消向重点大学的倾斜政策。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重点大学为了保持和壮大已有的社会影响力而继续完善自身,一般大学则为了进入重点大学行列而百倍努力,从而形成大学之间“你追我赶”的不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既使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得到增进,又使我国高等教育效率得到提高。


  3.政府部门应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源进入高等教育。从资金投入的角度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是不足的。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是无法解决的。所以,政府部门在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譬如,给予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在政策上的平等待遇,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高等教育;寻找政府投入和学费收入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如建立捐赠基金、密切与企业合作以获取研究经费等。这不仅可以为政府发展高等教育分担压力,还可以增进高等教育公平,同时也能避免高等教育效率的损失[3]。


  (三)深化改革,完善相关制度


  1.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前所述,政府对高校管理的“越位”与“缺位”延缓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为了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应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好政府的“越位”与“缺位”问题。一方面,政府应在财政、招生、专业设置、教师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高校应有的自主权,以解决“越位”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在战略规划、依法行政、政策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强化职能,以解决“缺位”问题。这样一来,政府和高校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就会理顺,从而使高校能够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高等教育效率随之提高。


  2.深化高校内部改革。高校深化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学观念上,从封闭教学转向开放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到能力本位,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二是在教学内容上,要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摈弃教学内容中陈旧、老化的知识,改变学科知识重复的局面。高校还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克服“官本位”思想,体现“人本观念”,树立为学术服务的意识。在管理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作用,始终围绕学术研究展开工作,教学教研等学术活动对资源的需要应始终放在资源配置的首位来考虑。同时精简行政机构,严格行政管理支出,降低管理成本,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