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作为改变人的命运的手段之一,如何保证教育公平,保证人们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存在诸多的原因,我国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来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逐渐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GDP总值已达四十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接近三千万人,毛入学率已达20%,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高等教育作为改变人的命运的手段之一,如何保证教育公平,保证人们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保证高等教育公平是党和政府的责任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公平是指对公民在接受高等教育享受高等教育资源时应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主要由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两方面构成。
现在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高等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受教育者得益,更大的得益者是国家和社会。因此,保证教育公平,政府责无旁贷。实际上在加大教育投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上,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高等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1.按区域分配高考名额不公
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实行按区域分配高考名额。以北京市为例: 历年北京考生占全国考生总数1%左右,清华北大确把20%左右的名额分配给北京有600人左右,而其它省只给不到200人的名额,这就造成北京市考生录取分数极低,而外省的尖子也很难考上清华北大的局面,这明显属于高考名额分配不公。
2.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
城乡差距目前在教育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农村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均无法与大中城市相比。因此,农村学生起点就低,在与城市学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过去常说的“寒门出贵子”,现在很难成为现实。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现在农村考生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有的放弃了高考,有的即使参考了,也大多是农、林、医、师等一般院校,考取一线城市重点本科院校的非常少。
3.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由于经济、历史的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教育经费充足,因此兴办的高校众多,据统计有500多所,平均每百万人拥有一所高校。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资金匮乏、地广人稀,只有200余所高校,而且多属地方一般院校每150万人才拥有一所高校。再者,由于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在资源分配上只能采取向重点院校倾斜的政策,使得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在经费、仪器设备、图书实验设施等不可同日而语。这就造成了在不同院校学习,受教育质量不同,水平不同的问题。
4.就业机会的不公平
我国高校毕业生目前普遍实行“不包分配、自主择业”。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财富不同、权势不同、人脉关系不同,有的毕业生在家长的努力下,轻而易举地谋到好工作,出力不多,挣钱不少,有房有车,潇洒生活;有的毕业生无门无路,到处打工,经常跳槽,勉强维持自己生活;有的无专业特长,无疏通资金,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迫状况。
三.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存在的原因
1.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不平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缺乏经济的支撑,教育就不能更好更快发展。城乡收入的差距,必然导致农村对教育投入的不足,连带的结果必然是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少于城里学生,这就加深了城乡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而教育发展不平衡又会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的差距。
2.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的教育投资体制,高校的经费由国家、社会、学生、家庭几方面负担,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由家庭负担。由于国家投入不足,这就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3.社会各阶层经济地位差别大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东平教授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是影响我国教育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同时阶层差距也正在成为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由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关系,其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的享受者大多是优势阶层的子女,社会阶层的差距已经影响到高等教育公平。
4.教育制度层面原因阻碍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高校招生过于注重分数,没有把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学生差异等因素作为参考。某些高校招收“保送生”、“特长生”,对一些特殊降分录取的学生,缺乏严格监督,导致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四.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1.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尽管我国中央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能一下子提高很多,但也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切实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部门要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要遵循平等的原则,对等的原则和补充的原则。改变以往高等教育资源过于投向重点高校的局面,在高等教育内部要有合理的比例,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2.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各类高校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整个财政支出的4%左右,这个投入比例在世界范围内看还是比较低的。
今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要以需求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建立规范的财政补助制度和经费拨款模式,切实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
3.推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
今后为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改革收费制度,如建立收费标准旁听会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坚持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成本的原则,有效地降低高等教育的成本;采取差别收费政策,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实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教育质量的高校与专业实行不同的标准,适当地拉开收费档次。
4.切实完善高等院校招生制度
高
等院校录取不同地区考生的分数任然存在很大差异,分省定额的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重点院校,应逐渐提高中西部地区考生的录取比例,更应制定针对对农村考生有优势的录取分数制度,逐渐实现高考录取城乡考生之间的公平。
5.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完善助学保障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高等学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建立高校收费制度以来,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或因家庭经济收入低而处于贫困状态的现象日益突出,并成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一种以“奖、贷、助、补、减、免为主要内容的多种方式助学体系,但是对学生实行差异收费,仍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政策的必然取向,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当前由学生承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的做法还会继续,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有效措施。所以,要对高校贫困生助学政策实行创新,建立健全贫困生辅助制度,建构稳定有效的政府,社会,学校多位一体的贫困生扶助制度。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2] 褚宏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J].教育研究 ,2008(6)
[3] 张应强.马廷奇.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02(12)
[4] 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6
[5] 赵观石.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原因、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