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生过渡为医师的关键性学习阶段,但在临床实习阶段,我们感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涣散、主动性不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深感探索一种量化学生临床实习工作,衡量实习效果的办法势在必行。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2-3472-0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临床医学本科及预防医学本科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共40人。以普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作为研究科室。
1.2制定实习量化评分表:根据临床实习大纲及各科室实习时间和内容,设定各科室在本研究中的权重,再针对每个科室的具体实习内容详细量化为分数。根据手术例数、大病例书写、操作次数及质量、值班次数等严格评分,并做到有据可查。
1.3实施和评估:发放评分表,由带教教员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填写评分并签名。定期走访教员、学生,了解实施情况,收集建议和意见。
2结果
共收回评分表36份,4份遗失。满分100分,最高100分,最低72分,平均89分。学生的总体依从性良好,大部分教员对增加了工作量有少许意见,但总体上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共收集到3条建议:(1)学生反映,教员重视性不够,建议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加强管理;(2)部分教员建议扩大学生的试用范围,做到一视同仁,对增加学生的整体依从性更好;(3)教员建议:通过教务科或者教研室来完成课题,质量和效果更好,存在部分学生不重视的现象。
3讨论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学习量化的计算单位,以学分衡量学习完成的情况,并制定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标准的教学制度。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被全世界大多数院校所采用并逐渐完善。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学分制于19世纪20年代开始试行,学分制的基本特征是:自主选择学校类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这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际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学分制作为一种较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奖优劣汰和发展学生个性等显著特点,受到国内外各高等学校的重视。目前,学分制主要应用在大学的基础课程中,特别是选修课,在临床医学实习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临床实习是医科大学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生过渡为医师的关键性学习阶段,实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今后的医疗作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在基础课学习期间,医学生们受到严格的学籍管理和纪律条令约束,加之学习环境单一,一般能够安心学习。相对而言,在临床实习阶段,普遍存在思想放松、纪律涣散、学习抓得不紧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一门心思报考硕士研究生,埋头复习,更加严重地影响了临床实习工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普遍感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队、临床科室、教研室在管理中均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有学生形容实习期间就是“三不管时期”。针对这种现状,受到高等院校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启发,我们深感探索一种可以量化学生临床实习工作,衡量实习效果的办法势在必行。
我们大胆借鉴学分制在基础医学课程中的成功应用经验,在临床实习中引入学分制的概念并加以改革应用,将临床科室实习的具体内容量化为学分,通过临床实践,对带教老师和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反馈意见,制定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结果发现学生的总体依从性良好,大部分教员对增加了工作量有少许意见,但总体上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共收集到3条建议;针对这一结果,我们认为,学分制在临床实习中应用是可行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需要从以下方面改进或加强: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涉及所有的实习科室;教务科以行政命令或者教学规定的手段召集带教教员学习,正规化操作,严格实施;召开实习学生动员大会,讲明实施细则和情况;最终将学生的实习成绩与毕业考试挂钩才能具有约束力。本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