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卫生人力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材,人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框架,这给我们医学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外科学作为一门临床重要学科,必须紧跟时代改革的步伐,针对医学卫生岗位群的需要,在培养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卫生“应用型”人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1.培养目标的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后,已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两大类:(1)是实施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为主的普通局等教育。(2)是实施局等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与医学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別。医学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社区、面向基层和广大农牧区。培养目标就是以医学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医学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辅助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高等医学卫生“应用型”人材,而外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
2.教材的改革
过去的教材陈旧、老化,且多种专业共用一本教材,缺乏专业特点,各学科之间各自为阵,重复内容较多,基础医学和临床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渗透,造成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例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生化、生理、外科中均有重复;休克在病理、外科中重复;肾功能衰竭在内科、外科中均有重复,造成学生和教师的循环“教”与“学”,影响了学习兴趣,各学科在教材编写时应协同讨论,对各门教材重组、衔接、融合,合理取舍或分配不同学科的讲述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修业时间学到更多知识。
3.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外科教育教师把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外科理论方面,重点讲解总论病理、病因、手术原理等,使学生对外科学习失去兴趣。对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高职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尚应注重将知识应用以临床。教学内容的重点转向培养“实用型”人材的目标,即将书本理论运用于实践,如动物实验、病房、手术室,针对病人实践,精讲点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主动性,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使教、带、放、查有机结合,突出了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达到对高职医学生的教学目的。
4.教学手段的改革
计算机及网络的教育模式可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辅助教学,且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一改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张挂图的单调模式,而成为生动灵活、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过程。目前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教师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常用软件的培训,对于多媒体的制作不熟悉,其次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硬件环境跟不上,如扫描仪、摄像机等。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对上课教师的培训,其次是制作课件的教师不要闭门造车、各自为营,应群策群力协作完成,反复测试加以改进和完善。
5.考试和实验的改革
考试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以往的考试多注重概念性的题目,学生死记硬背,考过即忘,对技术应用型的高职生更应倾向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尤其增加一些用外科基础知识联系分析临床常见病的病因分析、临床诊断、外科治疗手段的题目。
外科基本手术操作和人体侵入性操作是高职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在我国现行的培养制度和社会用人体系上,高职生在毕业前应掌握这些技能,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看”即看手术录像、手术挂图等达到教学实验目的方法已落伍于现阶段对高职生的要求及目的,因此,积极开展动物手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外科基本功锻炼机会,至今有广阔前景,高职生通过模具进行侵入性操作锻炼,如各种穿刺、插管、复苏、清创、换药,从而有效提高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关于高职外科教学的问题还有许多,作为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使我们培养的高职生在有限的修业期间,既掌握专业必须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
作者:张梅英(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外科教研组 8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