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石油工程本科教学实践与改革论文(共4篇)

2023-12-07 04: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谈导师制对石油工程本科生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的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油气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我国油气供应主要是努力稳定国内油气产能、大力发展国外石油供给。因此要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是从事石油工业的管理和科技人才。现代石油工业是一个多学科、多门类、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甚至环境等诸多方面,石油工程管理和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宽泛的知识范围、较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吸纳新科技的能力。作为石油工业主力军的石油工程本科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能力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急需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本科教育“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上,需要大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发挥他们个人的天性和主动性,在大脑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在目前本科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重视考试结果而缺乏主动学习的思维训练,重视老师的灌输知识而不愿拓展知识面,重视英语与计算机过级却没有应用能力,重视学分却没有实践能力。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教师对5~6人的本科学生分别指导下,让本科生参与导师的科研小组,与导师一起共同克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困难,使得指导教师能够准确认识学生的优缺点,并发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增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到愉悦及得到受尊重的感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其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在参与过程中随着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需要,让学生自己感觉到知识的匮乏和不足。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学习课程和未开展的学习课程提出学习的要求,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并愿意花时间在图书馆寻找自己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感受置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的快乐,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汲取知识养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在培养的第一阶段,将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与基础理论密切相关,可以具体操作的设计和分析,单独让本科生在研究生的带领下,利用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基础》、《化学》、《工程力学》和《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的一些知识,同时学会查阅与科研相关的文献记文献查阅方法,初步掌握如何将所学的应用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并初步具备了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的能力,为独立解决科研中难题奠定了基础和思想铺垫。


  2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能力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作为未来石油工作者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明确自身发展和奋斗的目标。逐渐摆脱依靠老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开始寻找自我,并开始产生实践自我的需要。导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初步的培养计划,将其纳入科研小组与研究生一起并肩作战,学生有了归属感同时具备了责任和强烈的使命感。


  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逐渐走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融入到实践和后续学习中[7]。学生具备了需要什么学什么,目的性强,更能解决问题。在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流程及所用设备、仪器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进行方案设计、流程组装及测试分析,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通过实验得到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和动手能力[8];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认识到一些学习和工作个人无法单独完成,必须依赖于团队合作才得以发挥强大的力量,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从而与研究小组的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精神。


  在培养的第二阶段,将科研课题中一部分常规实验研究内容,让本科生独立承担,在研究生指导下建立相关的实验流程和实验平台,通过文献综述和课题汇报,编写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形成实验研究报告,在对实验现象分析过程中,融汇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的发展,逐渐使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向自我获取知识的道路,发挥自身所长,发现自身不足,然后“自我充电”,从而夯实了专业理论知识,并达到提高分析能力的目的。


  3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营造卓越工程师培养氛围


  学生通过逐步参与科研研究过程,在学生寻找科研问题的一般性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化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和敢于问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因自身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逐渐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同时也不断地对自我的认识,学生愿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尽可能地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得到发展,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掘提供了机遇。在导师制平台上,是学生对未来逐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有目的的规划自己。学生一旦产生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导师只需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服务。让他们了解科研选题的方法,了解学科领域内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以及文献调研的方法和文献综述的写法。从而培养他们创造性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逐步独立开展创新活动。并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热爱专业,立志成才,以及严谨的科研精神。


  通过对自己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组内部进行讨论,汇报以及学术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每月的汇报,与研究生一起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汇报,并对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与课题组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了学生敢于面对未来,敢于挑战的精神。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快乐和激情,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及进一步深造的决心。


  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在实践、实验、科研过程中提高了实践环节的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了本科生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竞争力。


  在对油田企业目前的科研活动和实际生产中的困难有一定的认识,使学生主动面向工业界:主动适应石油工业界的需求,锻炼自己以便更好的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对国内外石油资源和技术发展的认识,为了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向境外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有面向世界的激情:要为石油工业“走出去”的战略服务,要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自身发展目标明确,使学生积极面向未来:主动适应油气行业发展需要,使自己能够满足未来发展、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需要,使自己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因此,在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下,本科导师制是大众教育很好的补充,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创建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推进器,为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施雷庭等

  第2篇: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实践与思考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对大学学习的总结,目的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严重,毕业论文不规范、水平低、独立完成不够甚至抄袭论文[1]等现象屡有发生。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专业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是教学管理及指导教师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油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特点及教学实践


  石油工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工科专业,其本科毕业论文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要经过选题、文献调研、资料整理、撰写、答辩等几个阶段。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石油工程科研与生产实践,体现指导教师及本学科科研工作的优势和特色,使学生能更多地接触生产实际和学科前沿。


  合适的选题是做好论文的第一步。选题应简洁、明确,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论文选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以利于学生得到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要切实可行,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


  (二)文献查阅


  选题确定后,应针对选题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选题研究的起点或突破点。通过调研和文献查阅、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前人研究的成果及不足、基本思路及技术方法,这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完成文献调研方后可进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介绍与选题有关的科研动态及参考文献和书目,指导学生系统查阅中、外文参考资料,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综述,审阅学生拟定的论文提纲。


  (三)论文(设计)指导与撰写


  石油工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其毕业论文要求通过对在油田收集的实际资料的整理、描述、作图、分析,进行研究并得出初步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在学生撰写论文的各个环节悉心指导,与学生进行交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踏实严谨的优良学风。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定的某个专业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初步掌握选择科研题目、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定技术路线、撰写论文等的方法和技能。学生必须在查阅、调研、实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写成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图表规范、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毕业论文。


  (四)论文答辩与交流


  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亦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论文PPT制作和答辩,能锻炼学生专业表达能力。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对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未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概念不清生搬硬套,亦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靠投机取巧,拼凑抄袭论文。在答辩会上,五人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做出回答,从而检查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分析能力。


  二、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分析


  (一)指导教师时间投入不足,重科研轻教学


  客观上说,专业教师往往双肩挑,需要兼顾教学与科研,工作任务重,难以保证在论文指导中投入足够的时间。主观上,少数教师亦存在责任心不足及重视不够的问题。


  (二)高校扩招,生源质量相对下降


  高校扩招后学生就业压力大,有的学生致力于考研而未能全力投入,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学生因缺乏专业兴趣而准备转方向,或由于专业基础差,综合能力差,难以独立完成论文,依赖教师和同组同学,或在网上搜索相似主题的论文下载、摘录、拼凑、抄袭,缺乏严谨的学风和认真的科学态度。


  有调查显示,在已完成的毕业论文中,仅六分之一的学生是独立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学生则部分自己完成,部分参考图书和网上资料;而有少数学生的论文则由几篇论文拼凑而成,更有个别同学直接抄袭书本和网络论文。


  (三)论文不规范,论文篇幅过长或过短


  章节安排不合理,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差,行文及图表不规范,参考文献成为摆设。如图表标注随意,错字错句普遍[2],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基本的科学训练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论文评审不严格


  一方面,指导教师和评议员面对质量不高的论文,碍于面子,都会放学生过关,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位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对质量差别较大的论文,评审给出的分数相似或成绩接近,未能有效的鼓励真正原创论文的学生。


  三、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应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指导教师是学生毕业论文的领航人。要带好学生,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进而引导学生热爱本专业。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循循善诱,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阅读、整理及使用;培养学生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保证定期与学生交流,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深入实习、实验现场,帮助学生解决论文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与完善研究计划,以确保学生的论文质量。


  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对学生写好的毕业论文应仔细审阅,认真写出评语初稿,做出恰当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成绩和评定意见。应让学生体会到成就事业、钻研学问所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努力,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豁然开朗的欣喜。教师悉心的指导能与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二)加强学生的学风教育


  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让学生真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在毕业论文《诚信责任书》上签名。同时,针对学生缺少系统训练、往往感到独立完成毕业论文难度大、压力大的问题,指导教师应及时对毕业论文撰写进行系统指导,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训练。[3]


  (三)规范化管理与质量监控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必要措施。论文开始前,学校应在选题、撰写格式、答辩、成绩评定、组织管理、质量保障等环节对毕业论文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使指导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有章可循。在学生毕业论文学校应过程中,写作应围绕选题、指导、撰写、评阅、答辩等环节的规范要求,按标准进行监控,切实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如为避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学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可以由指导教师组织试答辩,对正式答辩时不合格者可以限期修改论文并二次答辩。


  为有效地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应对学生论文进行查重。同时做好总结和反思:分析毕业论文工作整体情况;评价本届毕业论文(设计)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在巩固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效果如何,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等。


  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的毕业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办法,是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亦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的重要依据之一。撰写毕业论文对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科学问题能力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应加强毕业设计各阶段的全程管理[4],需要教师、学生、管理三方合力,这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芳冰  黄耀琴

  第3篇:探索培养石油工程国际化本科人才的新模式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从145美元猛跌到36美元,目前也才维持在100美元以下,导致国内油气开发的效益急剧下滑,不少油田都以维持产能为目标,从而对传统规格专业人才需求急剧下降;近年,三大石油集团对石油工程的普通本科人才需求减少。然而,我国高速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国内油气资源无法满足需求,今年进口油气估计超过需求总量的60%。我国石油工业加速实施海外油气战略,向境外大规模拓展,特别是近几年与70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国际合作开发项目,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震惊国际。国际合作的急剧扩张使我国各大油气田公司对国际化技术和项目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


  面对人才需求规格的较大变化,既给我校石油工程本科办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更是走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良好发展机遇。本文拟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现路线上寻找构建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培养体系。


  一、国际化人才的急需


  我校60年行业办学形成了“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两种精神(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育人特色。仅石油工程类就培养了两万多名专门技术人才,在国内外享有非常高的“扎根基层、上手快、能力强”美誉,毕业生都是油气田的抢手货,分布在三大石油公司的主要岗位,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2004年划转地方后合校升本成立本科学院以来,我校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石油”的办学思想,不断学习其他本科石油院校办学经验,在高速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急剧增长中,我校办学实力得到较快增强,规模已经与主要石油大学相当,培养的石油工程专业本科人才一直保持95%的就业率。


  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内石油企业由于限产导致人才需求的逐渐减少。最近两年,各石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出现急剧下滑的态势,有2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一定程度上使石油工程专业的招生降温。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三大石油公司不得不加快了对海外油气资源的收购与合作开发,急需的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达20000余人。而国内石油高校目前培养的本科人才没有国际交流合作的外语能力、没有国际化油气经营法规知识。这种人才规格与结构的矛盾不仅制约中国石油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也严重影响了各石油高校的办学。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多年来,我校努力探索依托国际化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重视发展与多家国际公司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积极建立与国际化石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早在1997年就针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出国承包钻井工程开展“涉外钻井”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十多年里先后与中国长城钻井公司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钻井工程专业人才”达300人;1998年成为亚洲第一家具有“IADC国际井控技术”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了我国二百多批次6000多出国钻井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我校先后获得三大石油公司“石油工程HSE安全与风险管理”培训资格,培训国内外人员二万多人;也与国际知名公司——斯伦贝谢中国公司联合培养国际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专门人才十余批。2001年起与中海油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连续十余年为中海油的国际化合作开发油气培养人才;2003年又开始与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培养一线技术人才;随着中油川庆钻探、中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等单位在中东、中亚及土库曼斯坦油气开发项目的合作,及与美国雪佛龙、法国斯伦贝谢、英国BP等公司在四川气田开展高含硫气田国际化合作开发,与我校加强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与多家国际化企业的产学合作关系的发展,合作机制多样化在逐渐形成,促进了我校向培养国际化外向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校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深化和发展。努力把握长期战略合作与全方位合作的多样性,坚持双向互惠互利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抓人才培养主线的同时强化科技攻关合作、技术服务相结合,实施在校人才培养与人才进入企业的后期发展培养相结合,重视企业专家来校做兼职教授讲学与学生进入企业由专家指导实训及设计。最近,与三大集团的十余家企业签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支持学校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及科研基地”,有副总经理等十多个企业专家受聘巴渝学者、兼职教授,并承担专业课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指导等工作。


  三、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制定包括课程体系、教育及教学运行与管理等内容的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


  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国际化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高我校办学水平、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的重大教学改革。转变办学理念就是要树立利用石油企业国际化的优势,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把培养国际化特色人才作为我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最佳途径。人才特色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规格,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养国际化人才,使办学以适应国际化石油工程与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根本目标,树立满足国际化外向型人才教学体系改革的教育思想,引进国外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好方法,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尤其是把外语过级改革为外语应用能力——口语交流能力的方向上来,把工程实习改革为国际化环境的技能操作训练上来,使我校学生具有国际化石油工程项目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在石油人才教育的激烈竞争格局中创新特色、突出优势,快步进入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


  2.课程体系的创新


  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根据国际环境的经营法规、项目管理、油气田开发模式,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提出不同的素质、技能与能力指标体系,设置不同课程模块。建立与国际化人才教学体系相匹配的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模式,用“大庆精神和红岩精神”育人,强化《石油工程导论》、《石油名师大讲堂》的正面教育作用,树立“学石油、爱石油、奉献石油”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坚持开展系列假期油气田实践与校友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立足基层、吃苦耐劳、勇于进取、敢于创新、为国争光”的作风与素质。


  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环境,重点增加“外语口语、国际项目经营与法规、IADC国际井控技术、石油工程HSE安全与风险管理、自动化与控制技术”等课程,为了满足海外特殊地区的需要,可开设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班。


  模拟校内实习基地的国际化工程环境,开展专业理论教学。同时,建立好产学合作培养机制,把学生安排到国际化的油气公司去进行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及毕业实习,努力实现国际化环境的专业教学。


  3.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坚持依托石油行业就是要依靠行业的财力、物力及人才优势,把校企合作的深度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仅把生产实习实施在企业,还要保证一定比例的理论讲课老师是企业的专家,即引进企业的专家来校任教,把学生放入国际化企业去实训、毕业实习,真正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目前,我校聘任国内三大石油集团的二十多位专家做兼职教授,有一半兼职上课;引进油田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职称人才12名来校任教;签订了十余个实习基地协议,成为我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基地。


  4.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实现人才特色培养的保证


  推行人才培养项目制和课程负责制是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和主线,是实现专家治学、行家执教的保证。需要改革现行学院—教研室管理方式,实行“学科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体制,教学工作项目化,才能针对解决“大学老师是个体户”的问题,真正实现人才模式创新中教学团队的集体作战。


  改革考核体系、强化能力考核。建立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及设计的实施、考核与管理办法,保证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教学运行和质量。


  5.构建培养模式,不仅在于人才培养体系,更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更新。


  无论是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还是核心模块化课程的增加,如何去体现特色和优势,关键在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上。引进国外先进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模块与扩展内容,把握好“基础知识的厚度、专业知识的深度”;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往往使我们的教学方法简单化、单一化,大班制上课使老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无法施展。因此,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解决目前学生多、教学班大、老师缺的矛盾。


  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模式是我校面对新形势发展的重大教学改革,不仅更新了人才培养观念、教学体系和管理模式,还强化了教学基础建设、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凝炼,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了我校在新形势下确定新的办学方向,也推动了我校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体系等全方位的改革。近期的实践表明,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特色已得到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欢迎,成为我校新时期质量工程建设的突破口,将对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竟成等

  第4篇:石油工程专业管柱力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索


  石油管柱作为石油钻采的重要工具,在钻井、完井、采油以及增产的各个阶段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面信息向井下传递的渠道,也是井下物质传输到地面的通道,石油管柱之于油气井工程,犹如脊柱之于人体。石油管柱力学课程本科教学按排在钻进工程、采油工程专业课之后,是为了作为各个专业课的桥梁,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从长期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本文针对石油管柱力学在教材内容、课堂现状、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估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为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石油管柱力学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江大学石油管柱力学本科教学计划设置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课程计划为5周,共30个学时,长期以来,由教授、副教授、讲师教研团队担任主讲。总结任课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教学情况,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参考教材各个章节侧重点、难点不同,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石油管柱总体分为钻柱、套管柱、油管柱、抽油杆柱四大部分,部分教材和专著主要介绍钻柱的运动与受力分析,另外一部分教材和专著则主要介绍套管和油管的服役条件和失效模式,由于教材的侧重侧重点不同,没有跟其他学科关联,失去了辅助性教材的实际意义。石油管柱力学是一门数学和力学的交叉学科,相关教材部分章节公式复杂,在进行理论讲解和习题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高等数学知识,这些内容有些学生当初就没有学好,有的学生即使当时学好了,在用时也已经遗忘或者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时就会感到困难,不愿听下去,失去学习的兴趣。


  石油管柱技术处于不断发展中,尤其是非常规页岩气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稠油热采井的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等都遇到常规管柱力学没有遇到的问题,使得常规管柱力学在解决这些特殊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在管柱力学教学中引入新技术介绍章节,开拓学生视野。


  2.學生学习动机不同,课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方面的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面临大四毕业学分不足,需要选修课增加学分;一类是求知,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前者抱着“混学分”的态度,对课堂理论教学不重视,特别是教师在讲解复杂公式的时候,基本上就不听讲,后者主要是对新知识的探求,注重课堂知识的汲取,但对公式不感兴趣,更侧重于知识面的拓展。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知识面的拓展,对知识的求知欲。


  3.考核难以收到教评效果。作为一门选修课,管柱力学如何考核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如果最终考核成绩根据平时成绩来定,那么这门课的学习因为失去了考核的约束力,就会流于形式,失去教学意义;如果按照必修课考核方法进行试卷考试,又容易让这门课的学习陷入上纲上线的老套,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考核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收到教学与考核互相促进,相互评价的效果,是我们要面对的难题。


  二、管柱力学本科教学改革措施


  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到石油管柱力学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相关性,又要考虑该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在此指导思想上,从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授课教材做到重点突出,关联其他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在授课中对现有教材进行了遴选,在重点讲述原有教材共同包含的部分,如钻柱屈曲载荷分析、井底钻具动力学等的同时,增加了稠油热采管柱受力及失效预防措施、海上喷射导管钻井技术、非常规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章节。同时对每一部分做适当的修改,力争做到增加广度,减少深度,增加趣味性,减少理论性,结合工程实际,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含有大量复杂公式的章节,适当采用简化计算,淡化公式的复杂性。


  2.引入实验教学,尝试研讨式教学,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教学不能只限于PPT授课,也可加入其他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实验室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笔者在讲述套管失效机理时,就结合室内数显式液压材料试验机(WZS-100D),进行管材试样应力应变实验。事实证明,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亲自上机进行实验测试,对不同载荷作用下管材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性能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讨式教学起源于德国,是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设定讨论主题,通过交流、研讨形式来研究某一课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研讨式教学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曾在课堂中布置了“非常规压裂中管柱受力模型及失效原因”的论题,大部分学生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发言,陈述己见。有的学生指出滑套压裂技术存在的弊端,这与涪陵页岩气部分气井增产改造措施由滑套压裂改为射孔联作压裂的现场情况吻合。充分说明研讨式教学可以开启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3.注重反刍教学,在课堂中进行考核评估。石油管柱力学公式多,须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考核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因此课堂教学以“温故、启示、巩固”为准则,注重学习过程的积累消化,反刍教学正是针对这一点而设计的,在教学引入反刍教学,对前面的知识点,在后面应用时重新回顾,并注重对前面知识点与现在知识点的结合应用。对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中进行随堂考核,可以给学生一定学习压力,又利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还能起到考核的目的。


  三、实践效果


  笔者在2014至2015年两年期间对石油管柱力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改革,其中引入科技前沿技术,与非常规开发接轨的教学内容受到学生的喜爱,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所学学科与工程应用的关系。研讨式教学因为学生基础和重视程度的不同,部分学生表现良好,也有部分学生参与热情不高,从文献资料上生搬硬套观点,并未完全达到开启思路的教学目的,因此该教学方式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反刍教学能够强化知识点吸收,加强了所学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四、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石油管柱力学本科教学存在的教材适用性不强、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和考核难以起到评教效果的问题,从注重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加强反刍教学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注重教材适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才能使选修课起到教学辅助的教学目的。教材研讨式教学和强化反哺教学,能够促进知识点的吸收,加深知识的理解,并能扩宽学生的视野,虽然有一些的地方还需完善,但对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从实际生产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帮助,有利于培养石油类工程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


  作者:吴惠梅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