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构建国防教育施教体系的研究

2023-12-10 00: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军事教师素质


(1)做好选拔军事教师的工作。高校要做好军训工作就必须挑选好合格的军事教师,各高校应在全面考核、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老中青结合及师资队伍的稳定。军事教员的来源主要应从部队转业干部中挑选,也可以实行‘择优选调”的方式,即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中选聘。


(2)坚持继续教育,建立和完善教师进修制度和师资培训体系。高校应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保证每名教师都能不断地获得更新的知识,以便于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加强实践及科研能力。为此,应采取以下办法:1)委托军事院校进行培训,用正规的教学场所、完善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对高校军事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2)高校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条件,鼓励教师进行脱产进修、自学考试,攻读军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3)利用假期集中组织短期轮训班或专题培训班等。


(3)把军事教师的岗位、编制和职称落到实处。高校在落实军事教师岗位和编制数量时,应对相关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的“量化”,应按照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合理地设置军事教师的编制数量。高校的军事理论教研室应形成一个独立的教学实体教务部门应对国防教育教学实行全过程管理,或者将其隶属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成为它的一个教研室,并将军事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统筹安排。目前,军事教师的职称仍不统一,大多数是“挂靠式”的。因此,应从军事教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出发,军事教师的职称系列应参照专业技术职称进行设置。


二、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国防教育施教体系


(1)整合军事理论课程。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合理地利用军事理论课的36学时,应对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一是要突出重点,可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进行调整,把我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二是要突出特点,在内容设置上应突出技术性、时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技术性是指在教学内容上多讲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效性是指课程内容要与国内形势紧密结合,授课内容与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军事理论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性是指在课程设置上,应采取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的方式。


(2)注重“硬件”建设,确保军事技能训练科目。一是要改善实施军事技能训练的保障条件,适当设置训练场所;二是着眼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基地化发展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分期分批地建立综合性大学生训练基地;三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有效的军事训练计划,避免训练科目的减少,杜绝重眼前的“管理效应”,轻长远的“战略效应”的自我服务误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时间、内容、教学目标等,确保军事技能训练的质量。


(3)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国防教育有许多内容既是军事教学的内容,又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军事教学之中。如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战略等,这些既是军事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紧密地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在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中,一是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军事科学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是要阐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性;三是要阐明国防责任感与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关系,启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为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这样,就能使大学生在获得国防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实际上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4)国防教育活动经常化。在有限的范围和时间内开设军事理论课,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技能训练,这对増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我国高校几十年的实践和当前的国情、校情来看,这种国防教育形式是不可能完全普及的。要真正使高等院校的国防教育深入、持久而广泛地开展下去,还必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寓教于乐,使其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补充。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军训质量


大学生军训是目前我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则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理论课主要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战争。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内容上要区分层次。由于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理解能力强,知识面较宽,因此军训的内容必须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要立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沿,突出时代性。増加军事高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等内容,使教学贴近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増强吸引力。还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点,安排电子对抗、指挥自动化、心理战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集中军事训练以基础训练为重点,认真完成单兵动作、轻武器射击、共同条令等基础性科目。


(2)改进教学方法。要将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増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投影、录像、挂图、模型和多媒体等辅助措施,提高视听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増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増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四、挖掘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1)社会实践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它是将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中不断増加对国防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国防的结合点,逐步使自己成为推动国防教育社会化的一员。为此,首先,应发挥国防教育基地作用,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它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其次,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接触军人、了解军人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爱军、拥军的自觉性,増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和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在军民共建活动中,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配合高校进行国防教育,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对国防、军队的认识和深刻理解。也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到部队战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使大学生国防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2)依托校园文化,实现国防教育寓教于乐。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导向、调试、辐射和凝聚的作用。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将国防教育内容贯穿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首先要利用校园文化的公共舆论阵地加强宣传教育,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积极开展“国防文艺”活动。国防文艺的最大特点是寓教于乐,通过内涵丰富的文艺形式来影响和启迪大学生的思想。一首好歌、一部好电影、一本好书的影响往往比讲几堂课的作用还要大。因此,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引导大学生抵制那些消磨意志的文艺作品,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


(3)占领网络阵地,拓展国防教育空间。网络作为一个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会在改变大学生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改变着大学生文化生活和价值观念。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可以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它是强化国防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和阵地。网络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时间的全程性问题,而且使大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和军事知识。但是,网络对大学生国防教育也具有负面效应。互联网上的斗争是全球性的,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种种优势,宣扬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观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潜移默化地开展国防教育。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康的国防教育网站,突出覆盖面、信息量。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和交互式的特点,拓宽国防教育的空间和领域,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载到网上,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同时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及时释疑解惑。最后,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监控,强化“守土有责”的阵地意识,把正确的国防知识传递给大学生,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王树平(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沈阳11013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