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高等教育业己成为20世纪末的一个国际性基准。大多数国家拥有培养数量不断増长的大规模高等院校系统,这需要大量资源即便是在只有5%以下的适龄青年接受中学后教育的中国和印度,也有招收500万大学生的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系统从世界范围来看,接受中学后教育的学生数超过了5500万学习协会估计,到2020年将有1亿5千万学生接受中学后教育。实际上,所有工业化国家和许多中等收入国家己经建立起了大众高等教育系统,招收1/4以上的适龄青年入学。其中大多数国家正接近40%或更高的比例。我们所指的“大众化”是一个引入大众高等教育和处于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环境下的过程即使那些直到最近还保持着小规模和精英型高教系统的国家也面临着扩大规模的压力。高等院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非传统学生敞开。
即使是走在前列的美国高等教育,有50%以上的适龄青年进入高等学校,并且长期坚持允许非传统学生入学,也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和一些亚洲的环太平洋国家正在朝美国方向努力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有几个原因:从中学后教育机构获得的学位对于经济的成功越来越必不可少;大学和其他中学为基础的经济的要求;学院所颁发的证书和大学学位在现代社会中举足轻重。
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范围仍然有限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Trow)把世界上的高等教育系统分为精英型(接受中学后教育的适龄人比例在5%以下)、大众型(20-30%)和普及型(高于30%),并且认为高等教育必然走向普及型[1]特罗在他的预言中做出了过于乐观的判断即使是在入学水平最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一一在20世纪最后20年高等教育的扩充也缓慢了下来例如,美国维持在大约半数适龄人口入学的稳定水平,欧洲国家基本稳定在20%的水平。60年代入学人数激増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和菲律宾等,尽管入学率很高,但却相当稳定。
在美国稳定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90年代其他许多国家却有了较大的扩充欧洲相当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明显扩大经历了60年代事件余波的缓慢下滑后,当前西欧正在向普及型高等教育发展,许多国家适龄人口的入学率己经接近40%。中欧和东欧国家由于社会主义解体的影响,高等教育扩充缓慢现在这一地区的高等教育己开始重新増长在国家由于在经济上受到冲击,高等教育的増长很可能会放慢,至少暂时会是这样许多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扩充从来没有停止过,尽管其中某些国家放慢过速度只有非洲,由于严酷的长期性经济和政治危机的缘故,在某些地方高等教育扩充明显地缓慢尽管存在地区性差别,但到本世纪末,高等教育的扩充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
在承认全球性的扩充和大众高等教育系统形成的同时,重要的是不要将其过分抽象化有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或者说受制于影响其扩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例如,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己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它正面临着大学适龄人口减少和严重的经济萧条。为非传统适龄人群提供更多入学机会的高等教育或许还会有某些扩充,但日本等国的教育系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増长与之相对照,美国尽管也达到很高的入学水平,但目前仍处于短期的増长之中。
本文所要阐述的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的一种内在的逻辑,它将成为未来几十年高等院校的主要特征当然,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会继续影响国家高等教育的状况但我们可能也会发现跨国的和在实际上影响着所有高等教育系统的大众高等教育的逻辑
在大众高等教育时期,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可能会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所仿效的一种模式这是因为美国是第一个经历大众高等教育的国家一一始于本世纪20年代,在50年代有过戏剧性的扩充美国最早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2],并且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种种模式这些模式和结构对于其他国家将会有一些重要意义[3]大多数其他高等教育系统过去都是精英性质的,不需要应付众多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它们不得不适应新的现实,并且常常难以着手。例如,意大利至今维持着一种在大规模入学状态下不能有效运行的传统的高等教育组织结构80年代英国对其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重组以解决更多学生的就学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殖民统治者所强加的精英模式尚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不再有效运行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在探索在大众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效运作的新的变革模式
本文讨论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核心问题下列论题都与理解以及解决21世纪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密切相关:
发展;作为满足需求的一种手段的远距离学习;高等院校的多样化与复杂性;高等院校的经营化,包括“行政阶层”的兴起;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学生与学生文化。
高等教育耗资巨大高等院校中提供的教学•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装备所需的成本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因为大学不再能充足地为学生提供教师和书藉,高等教育己变得更加昂贵图书馆和实验室不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用新型通信技术以及要跟上知识激増也需要高昂的费用
幸运的是,在过去20年里,关于高等教育费用的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存在于大多数国家中的一种共识是,高等教育是一种依靠向在大学和其他中学后教育机构中的学生传授知识而突出地为社会作贡献的“公益事业”既然高等教育被视为公益事业,就必然认为社会应该承担其大部分费甩到了80年代,观念开始变化,肇始于世界银行,后来延伸到众多政府中。高等教育开始被看作主要是一种“私益事业”,个人受益多于社会。这一观念变化的逻辑结果是给“使用者”一一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向高等教育付费的更大压力在许多国家,业已施行的政策要求学生支付比重不断増大的中学后教育成本
许多国家的公共支出观念经历了明显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一种共识是,政府的财政资助职责不仅包括对高等教育的资助,还包括一般的公共服务,相应的政策是为这类政府事业而课以重税到了80年代,这一共识开始瓦解在英国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的罗纳德■里根任期内,两国公共服务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在瑞典,社会民主党一度失去多数席位,这一福利国家的教育福利政策有些弱化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国家社会主义进一步强化了保守观念,最后,世界经济潮流和竞争的冲击给众多政府带来了要调整公共支出的压力[6]从政府资助向市场模式转变得最快的一个国家便是智利。
这样,在高等教育面临着学生数量显著増加的同时,绝大多数国家传统的经费来源一一政府一一经费问题;高等教育中新的组成部分,包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赢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院校的更加不愿意向中学后教育投资。这就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公共需求巨大,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系统在财政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还必须接纳更多的学生,高等教育的扩充也不能停止对这一状况有各种不同的应答。在西欧包括英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因为政府政策仍然承诺増加入学,高等教育扩充得以继续甚至加速了。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政府的财政资助并没有随着入学人数的増长而相应地増加,学杂费也基本没有増加,结果是大学里过于拥挤,学习条件恶化在德国,学生不满导致了6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在英国,首次把学费作为补充政府削减拨款的手段,征收学费得到了保守党和当前工党政府的支持。在世界其他地区,如拉丁美洲、中欧与东欧以及亚洲部分地区,私立高等教育受到了鼓励,可作为满足中学后教育需求増长的一种途径
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许多政府都在削减高等教育的拨款,与此同时,入学需求还在増长[8]这不仅导致为不断増多的学生提供教学的力量不足,还导致了大学的根本性职能如科研、公共服务、教育养成等受到忽视高等教育新的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充,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诸如大学得到了发展此外,为了服务于更多的人以及为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顾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必然増加新型的院校。大学仍然处于扩充后的高等教育的中心。其他形式的中学后教育不但提供了扩大的入学机会还提供了多样丨生由于前面讨论的财政压力,也由于私立院校能够更快地对新的需求做出反应,私立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许多国家,非赢利性私立大学和学院构成了中学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私立教育以前并不发达的一些国家,这类院校开始出现一一如马来西亚、匈牙利以及其他一些国家[9]私立院校在质量、办学方向、重点以及主办者和财政等方面各不相同。在许多国家,教会学校是私立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拉丁美洲,许多最古老、声誉最高的大学都是由罗马天主教会发起创办的,教会所办的高等教育特别有影响
这些非赢利性院校己经一一至少在数量上一一被新的、更加企业化的私立大学和专门院校所超过也存在类似现象,迎合市场急需的私立院校大量涌现许多新型私立院校资源有限,大多集中于热门专业,如各种管理学科、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私立院校或许也提供费用较低的学科的教学,如一些不需要实验室设施和其他昂贵设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11]这些新型院校往往是企业化的一一它们利用“市场需求”,宣传它们的“产品”,基本上按私人企业运作。
尽管“赢利性”的中学后私立院校在许多国家久己存在,但这一部分院校从来没有被真正地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赢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在迅速扩展,对此必须加以正视传统上,赢利性私立高等院校主要是指那些提供专门技能培训的小规模的职业学枚在许多国家,这类学校不曾获得正式认可并且无权授予学位赢利性高等院校之间差别极大,而且常常无法进行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货物出门,概不退换”一一买主当心。在美国,这类院校几乎完全是由提供应用性极强的专门化教学的商业学校组成,其中部分学校可以利用政府资助的贷款项目在日本,帮助学生准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校构成了赢利学校的主体在菲律宾和其他一些国家,部分学院和大学也是赢利性的。
在过去10年中,赢利性学校有了迅猛的増长在美国,凤凰大学(TheUniversityofPhoenix)已能够授予学位并获得了一家地区鉴定机构的认可,该校开创了赢利性院校授予学位的先例。[12]该校在12个州设有分校,目前是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它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流通,它利用信息技术和兼职教师在管理等领域提供适应需要的职业性学位其他许多国家主要在那些热门专业领域建立了新型赢利性学桡例如,在软件与计算机工业较发达的印度,以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的学校己经广泛设立这类赢利性学校不能授予学位,大多数不符合规定,质量参差不齐在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评估这类新学校的质量和效益以及如何确保学生获得关于它们的可靠信息。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传统的大学仍然是中学后教育的核心机构,但它只是整个中学后教育事业的一小部分。高等教育变得越来越关注职业,混合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反映了这一趋向。在美国,社区学院的规模和重要性都有了増长这类主要进行职业性教育的两年制院校目前容纳了25%的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类似的注重职业教育的机构在其他国。
其中不少学校教育质量值得怀疑在中欧和东欧家也存在。在欧洲,这种职业性的不授予学位的学校有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荷兰的HBO院校,以及存在于其他欧洲国家的类似院枚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在这一领域。
远距离高等教育
大众高等教育激起了对远距离教育的兴趣种种新技术的出现容许以新的•前所未有的方式来发展远距离教育。实际上,远距离教育的变革还处于早期阶段。当然,远距离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新观念函授课程和不必把学生集中在一起的传输教育的其他方式己存在很久了。例如,南非大学通过通信提供学位教育己有半个世纪=开创当代远距离教育的一项努力是英国的开放大学,始于本世纪60年代开放大学采用文字材料、电视和小范围老师直接面授等形式进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开放大学的成本即使没有传统高等教育昂贵,但也并不是低廉得多。
过去10年中,利用新技术的远距离教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发展在日本,空中大学结合包括电视在内的多种方式传输教学。美国的西部州长大学,一个西部诸州的公立高等教育联合体,目前正处于发展之中。以色列的全民大学也有了自己的服务群体远距离高等教育最显著的扩充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泰国有两所大型远距离教育机构,提供覆盖全国的学位计划并招收近50万学生印度的等开放大学在国内绝大多数地方面向众多的学生提供教学。中国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积极努力
远距离高等教育仍在发展中。[13]很少有涉及远距离教育效益的研究,尽管有限的数据表明远距离教育成本要低但并非低很多,直接与教师和阅读材料相联(可能通过可视会议、网络通信或电子邮件)的计算机控制教学正在成为有效的学习工具,并将成为强有力的综合的教学技术的组成部分。
许多问题仍与实际成本各种技术的适当运用以及调控等有关大多是仓促地把远距离教育当作提供入学机会的“快速装置”,只希望能够满足需求,很少有人来关心它的效益与质量。
远距离教育非常适合于教育的国际传播跨国的教育传输很容易,并且己经有了许多国际互联网生正在参加远距离教育,其中绝大多数人在发展中国家不需要修建费用高昂的校园、图书馆和每间教室聘用若干教师,远距离教育就能招收学生入学。远距离教育项目虽然并不能导致直接教学成本的陡降,但是确实节省了建校和其他基建开支我们必须研究在跨文化背景下怎样才能较好地进行教学。
远距离高等教育是大众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4]它为偏远地区学生服务;它适于快速的扩充;在课程迅速变更方面它具有灵活丨性然而,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确,即高等教育能否在不需要学生上图书馆或直接与老师联系的情况下输送至偏远地区从理论上讲,如果尽了最大努力,远距离高等教育就可以保证高质量在一些国家如泰国和印度,目前所提供的这类项目能否真正达到优秀程度至今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