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由供给驱动向市场驱动、选拔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高职教育应更新质量观的内涵。本文遵循教育规律,紧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简述了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大众背景,内涵及其特性。
【论文关键词】大众化;高职;质量观
一、高职教育的大众背景
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理论是马丁·特罗教授在70年代初期发表的《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1971年)、《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1973年)等论文中系统阐述的而这一阐述是建立在对部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转变的分析之基础上,并以探寻对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新的解释方法为目的。直到90年代初,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才被我国学术界开始引起广泛的讨论与关注。教育部在1998年12r24日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幅度扩招.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共招生28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16o万人.比1998年增加51万人.增长47%在校生人数比1998年增加76万人,增长22%。成人高校招生166万人.比1998年增长近16%。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按我国教育部(<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wwW.133229.coM随着高职教育由供给驱动向市场驱动、选拔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高职教育应更新质量观的内涵。高职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属于意识的范畴。从某种意义说.高职教育质量观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针和指南。随着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名进行的大扩招政策的推进.对这一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的研究也频频出现,不断提醒对扩招导致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关注。有研究者提出在过分的经济气氛的渲染下,以大众化为目标的高等学校扩招.似乎变成了刺激市场内需的手段,而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有研究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意味着新的形势.同时也引发了高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教学质量低下学生素质下降,学术风气浮躁;定位不准.失去特色: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盲区”: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内虚外空。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学校既要全面考虑其办学效益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教育消费者的需要,真正认识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价值理念,关注质量是每所学校的必然抉择。
二、高职教育的质量观内涵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内容、标准和评价方式的基本认识.它对整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及个体的教育行为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育质量观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方面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与追求。它通常体现为教育思想.主要包含知识质量观与能力质量观,或人才质量观与绩效质量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是指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正确认识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遵循办学规律的基础上,在现有条件下提供教育服务满足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需要的规定性。
随着高职教育由供给驱动向市场驱动选拔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高职教育应更新质量观的内涵。高职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属于意识的范畴。从某种意义说.高职教育质量观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针和指南。随着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名进行的大扩招政策的推进对这一政策所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的研究也频频出现不断提醒对扩招导致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关注。
遵循教育规律.紧扣离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学生接受高职教育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是为了在社会中谋求幸福生活。学生在高职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工具性基础知识和专业性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教育要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发展是多样的。多样来自学习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多样。高职教育质量必须满足学生兴趣能力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发展是”对口”的。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满足学生个人的程度.以促进学生将来就业、择业和创业需要的程度。高职教育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和学生产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学生接受了高职教育并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就是高质量的人才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有发展.这就是高质量的高职教育。
4发展是增值”的。这是如何评价质量的问题.即以学生现有素质为基础.使学生明确自我进步的幅度和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而明确自己将要发展的空间。
以上四个方面是相互统一的.其实践的结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谈到高等教育时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职教育质量观的特性
1、高教性与职教性并重。高教性是指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坚持应有的标准。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高层次.高职学生属于大学生.高职毕业的人才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必须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实施教育教学.其工作实践是有据可依、有标准可遵循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质量就体现在其向社会输送的学生产品是否具备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组织能力。如擅长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够适时指导解决生产现场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多样性与适应性兼容。多样性是基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规格.类型、层次、学制等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办学主体.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认识,是对高职教育质量及质量标准多样性的表达。在质量层面.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产品质量的内容是复杂的。在质量标准层面衡量学生产品质量的标准(人的一般素质、技能人才的专业素质)是多元的。树立多样性的教育质量观.有利于开辟广泛的高职教育形式.满足不同高职教育需求,并且使高职教育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用市场机制调节高职教育的需求与供给。多样性的教育质量观反映了学生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不同需求。
3、内适性外适性和个适性并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适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需求已成为高职办学者的共识.教育行政部门也提出以“就业导向”指导高职的发展。这使得适应性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纬度.即以高等职业教育满足外部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其质量的唯一标准。但是外适性只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现今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等同于适应市场需求,忽视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促进教育有序、有效发展,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纬度更是严重缺失。外适性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高职教育还应该关注教育的学术质量一内适性,关注学生的个适性。
4、发展性与创新性并举。教育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虽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使命.这一功能是永恒的。但学生是发展变化的,职业岗位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也应适时而变。高职教育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突破普通高校发展模式,走有高职特色路:同时要跟随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筑牢自身生长与发展的社会根基。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性是时代赋予高职教育质量观的新要求。
质量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关注的核心理念之一。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议题,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凸现。我国高职教育的研究要走向世界,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等对话与合作,除了保持我们的自身特色之外.质量就是与西方高教学术界相抗衡的实力。同时我们在开展高职教育质量观研究过程中,还要更多地借鉴和学习其它国家的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