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励是一门艺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团学工作者,在学生干部使用和管理中巧妙地运用好这一方法,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团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激励;学生干部队伍;团学工作者
激励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干部的内在需求,调动积极性,从而引导、加强、维持某些行为的活动或过程,达到团学工作者预定的目标。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团学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如何加强对学生干部的使用和管理,在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法,是团学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在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从学生干部的内在需求出发,从对学生干部的激励内容、方法等方面入手,寻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一、学生干部的内在需求
鉴于学校办学定位、所设专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整体相对不强;实习的机会较多,实践能力整体较好;他们身上有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学生表现活跃,积极参加社团,加入各级学生组织。他们之所以当学生干部,其主要的内在需求有:
1.提前热身,为毕业就业作好准备
当笔者对学生干部进行面试,问及参加学生组织的原因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锻炼自我,为以后的就业作好准备是大部分学生的回答。的确,在做学生干部的过程当中,可以开阔眼界,增强全面思考的能力。在工作中,锻炼沟通交流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
2.获取认同和尊重,证明自我实现
从马斯洛需要求理论来看,一般做学生干部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获得被认可和尊重,即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得到老师、领导的认可,还要获得同学们的尊重,把工作做好,从而证明自我价值的实现。
学生干部的内在需求,为团学工作者运用激励方法使用和管理好这一支队伍提供了依据。
二、激励的基本内容
激励有内在的激励和外在的激励。内在的激励需要时间较长,一旦使学生干部树立了正确价值追求,其效果是持久的。而外在的激励则时间短、见效快、影响大,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干部轮换周期较短,笔者认为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以外在激励为主。一般可采用物质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参与激励等。物质激励、参与激励激发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锻炼能力的需求,从而有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其中,物质激励可设立优秀
学生干部奖学金、发放奖品(学习生活用品),参与激励应让学生干部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加入各类大型竞赛等;情感激励、荣誉激励通过精神上的激励则让学生干部获取认同感,满足他们获取尊重的需求,证明自我实现;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可在学生干部培训中引进先进典型教育,通过观看励志影视作品、学习典型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干部树立更高的目标,拓展工作思路,在全个学生干部队伍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此外应给学生干部一定的职业指导。
三、激励方法的具体运用
1.合理设计,分配工作,树立公平意识
根据大学生干部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设计、分配工作。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成成熟,客观全面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健全,还不能较自如地控制个人情绪,团学工作者给出的激励“报酬”,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方面的,都必须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才能实现团学工作者预期设定的激励目标,达到预期效果。要建立“三公”的竞争机制,健全激励监督机制,营造学生干部成长成才的最佳环境。
2.加强培训,增强自我激励的能力
激励要发挥作用,其前提是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每个人掌握知识不同,产生的理念和行为动机也将不同。学生干部的专业背景不同,如何为学生干部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成长成才,这就要团学工作者加强培训,提高其价值追求。此外,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干部的学习、创造性能力的制约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从小到大的经历和知识积累的影响,受新知识与旧知识不断交换的影响,团学工作者可以学生干部例会为抓手,以建立学生干部培训班、学生干部外出学习、学生干部入党启蒙教育等机制,加强激励手段对精神层面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干部自我激励的能力。
3.因人制宜,注重方式,利用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世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位学生干部的动机、兴趣、情绪和情感、意志、价值观、目标期望、生长环境等不同,每位学生干部的特长和优势也不同,团学工作者必须加强熟悉了解学生干部,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在运用激励方法时,应以正面激励方式为主,慎重采用负面强化手段。在对学生干部进行正面激励时,健全负强化的一些机制,健全制度,用纪律和规范约束不良行为,对违纪和损害学生干部形象的个人进行免职和处分,通过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和淘汰机制,拉大表现平平者与工作突出者在激励力度上的差别。此外,还要注重强化的时效性,根据激励对象所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激励方法,注重细节,以此来增强强化的效果。
激励方法不是万精油,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挥它的作用。作为一名团学工作者,要想让激励方法取得最佳效果,要把握激励机会、创造激励情境,正确地实施激励方法,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瑞林.领导激励的实际操作[J].领导科学2005(4)
[2]成建平、韩萍芳.运用激励理论完善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J].江苏高教.2006
[3]郗杰英、刘俊彦.共青团工作12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