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校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渐趋成熟,这些理论较好地指导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的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然而,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为数不多,况且高职院校又有其自身特点而有别于本科院校,故在本科院校适用的措施高职院校只能联系实际借鉴却不能照搬。如本科院校的专职辅导员可从在校就读的优秀研究生中选聘,但高职院校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学生在对学校情况较为熟悉的第三年,其精力主要放在了寻找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上,况且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到实习单位实习,不具备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主客观条件。因此,探索一条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化建设,可以使辅导员从临时性向长期性、从经验型向研究型和专家型发展。
笔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了调查结果,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现状研究
在调研中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2份,问卷有效率为94.9%。从问卷调查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热爱本职岗位、关心爱护学生、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普遍得到师生认可。
1.热爱本职岗位
虽然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甚至有人称辅导员是学生的“高级保姆”,但辅导员从这一工作中寻找到了自身价值,他们热爱工作,爱护学生。从调查情况来看,53.2%的辅导员喜欢或非常喜欢这一工作;38.3%的辅导员对工作的喜欢程度为一般;不喜欢的仅为8.5%。
2.关心爱护学生
当学生找辅导员寻求帮助时,从调查情况来看,九成多学生认为辅导员能给予自己所需要的帮助,其中66.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热情或较热情,28.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态度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敷衍。
在被问及自己犯错时辅导员的表现时,从调查情况来看, 97.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能给予自己及时的引导,其中32%的学生认为辅导员采取批评方式;65.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采取的是谆谆教导的方式;选择“不闻不问”的比例为2.5%。
3.工作作风端正
在被问及辅导员评选奖助学金时的公平程度时,49%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比较公正、民主;10.5%的学生认为不公正、民主;13.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自己决定;27%的学生对评奖助学金没有关注。从调查情况看,对于奖助学金的评选,76%的学生是认可的。
另外,在调研辅导员处理班级问题的公平程度时,仅有7%的学生认为不太公平或不公平;93%的学生认为基本公平或很公平。故在调研中,92.5%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都是尊重或非常尊重的。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率为63.8%,管理人员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率是68.9%;专任教师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率是60%。在学生中调研发现,32.5%的学生认为班级导师是其人生导师;20.5%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辅导员是其人生导师;17.5%的学生认为某任课教师是其人生导师;14%的学生认为院系领导是其人生导师;另有1.5%的学生认为某个同学是其人生导师;14%的学生选择其在大学期间没有人生导师。故从人生导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对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的认可度是较高的,随后依次是任课教师、院系领导。这既从一个角度反映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取得一定的效果,同时也表明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和班级导师一样越来越大。
此外,在调研中发现,学生对辅导员指导下的班干部工作认可度很高,在被问及“你认为辅导员选出的班委为大家
提供的服务如何”时,15.1%的学生认为非常好;40.2%的学生认为好;37.7%的学生认为一般;7%的学生认为差。也就是说,九成多学生都认可辅导员指导下的班干部的工作。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看到,通过辅导员的不懈努力,辅导员的工作基本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同时也看到,辅导员工作中还存在有待提高的空间。
1.班级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有待加强
调研中,对“你的辅导员在班上经常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及活动吗?”这一问题,21%的学生选择“经常,且有规律”;21%的学生选择“很少,不过有规律”;35%的学生选择“偶尔开展”;但有23%的学生选择“不开展”。
2.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需进一步深入
对“你认为辅导员对你的个人情况了解如何?”这一问题,3.5%的学生选择“了如指掌”;40.1%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44.7%的学生选择“了解不多”;但有11.7%的学生则选择“一点也不了解”。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常用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于是在实际中一些学习成绩中等、不善言辞、不喜欢和老师过多接触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忽略。本次调研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请学生写下一句话表达其对辅导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写下的是: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常到宿舍。
3.管理技巧有待提高
“你的辅导员是否经常召开班会?”31.1%的学生选择“偶尔开”;22.8%的学生选择“一周一次”;24.4%的学生选择“两周一次”;18.1%的学生选择“一月一次”;3.6%的学生选择“不开”。而年轻的辅导员也提过这个问题,平时该通知处理的事情都已及时通知处理了,班会还有必要按期召开吗?实际上班会的作用不只是通知处理具体事务,它可以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动及班级氛围的营造挂钩。
“你认为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工作最多的是什么?”,48.5%的学生选择事务管理性工作(生活指导及奖、助、贷等);32.5%的学生选择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疏导,19%的学生选择理想信念教育及活动。可见事务性工作占据辅导员大量时间。
“你认为辅导员开展工作如何?”41%的学生选择“非常有技巧,很会做工作”;27%的学生选择“没什么技巧,能完成工作&rd
quo;;29%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3%的学生选择“不会做工作”。学生对辅导员有技巧地开展工作的认可度不高。实际上,注意把握工作规律就能把握住一定的工作技巧。
“目前,你希望辅导员最应有所提高的是什么?”,39.5%的学生选择“管理水平”;25%的学生选择“人格魅力”,16.5%的学生选择“人文修养”;10%的学生选择“政治理论水平”,9%的学生选择“其他”。较多的学生希望管理水平管理技巧有所提高。
4.辅导员职业压力大
“工作中心理负担最重的问题是什么?”35.8%的辅导员选择“学生安全问题”;28.4%的辅导员选择“学生突发事件”;19.4%的辅导员选择“后进学生转化”;16.4%的辅导员选择“职业发展前途问题”。
“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36.8%的辅导员选择“个人发展前途与出路”;27.9%的辅导员选择“负荷过重”;20.6%的辅导员选择“职责不清”;14.7%的辅导员选择“工作付出得不到理解认同”。
数据显示,辅导员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发展前途与出路的担忧。
5.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在对辅导员的调研中,对于“您今后的打算是什么?”这一问题,31.9%的辅导员选择在辅导员岗位工作2~5年后,考研(博)深造,另寻发展机会,29.8%的辅导员选择长期从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25.5%的辅导员选择“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几年后,转校内科研、教学、管理或行政岗位”,12.8%的辅导员选择“还没有长远打算”。
从数据显示的结果看,70.2%的辅导员不一定会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这体现出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
6.辅导员福利待遇还可进一步完善
在对辅导员调研中,“您认为目前辅导员队伍中的突出问题是什么?”,28.3%的辅导员选择“待遇薪酬低,与工作数量和压力不成比例”;16.7%的辅导员选择“个人空间小,晋升渠道不明确”;17.5%的辅导员选择“缺乏科学评价机制,奖惩不合理”;13.3%的辅导员选择“事务性工作太多,没有专业技术,流动性比较大”;12.5%的辅导员选择“没有归属感”,11.7%的辅导员选择“虽能很好完成工作,但未能得到肯定,缺乏成就感”,见下图。
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眼中的辅导员队伍突出问题汇总
另一问题“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以下哪种因素更能激励您在辅导员岗位上奋发向上?”23.6%的辅导员选择“较好的福利待遇”;18.8%的辅导员选择“工作成绩得到认可”;18%的辅导员选择“工作稳定、职业有保障”;16.7%的辅导员选择“领导的信任与关心”;13.2%的辅导员选择“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9.7%的辅导员选择“培训”。
上述数据显示,较好的福利待遇解决当事人的后顾之忧,既能稳定人心又能激励辅导员奋发向上。
三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我们认为,辅导员专业化是指通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形成一定的专业标准,开展工作能与时俱进,并在社会上获得稳定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可以看到,参与调研的几所高职院校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再分析第二部分提到的六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归属于辅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双重身份”“双重培训”来落实;后四个问题归属于辅导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通过“双重领导”“双重待遇”来落实。
1.双重身份
双重身份指的是辅导员教师、干部身份。教师身份通过辅导员具有的教师资格证得到认可,虽然在参与教师资格证考核过程中,辅导员已系统学习过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但高职学生有其时代的特征,每一届学生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于是在上岗前通过参加学校岗前培训,有利于辅导员掌握本届学生特点、本校学生手册内容,清楚奖、助、贷、补的条件和程序,了解本校春季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的主旋律、秋季社团文化艺术节的主题、学校现有社团情况,知道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如何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如何引导学生争取奖助学金、如何引导学生健康度过课余时间,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核,合格者可取得学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合格证,辅导员干部身份通过此合格证得到认可,也具备了获得“双重待遇”的条件。
2.双重培训
高职院校在辅导员开展工作过程中,应做到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
学校在二级学院教师培训经费的划拨中,按一定比例把辅导员培训经费专项列出,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定期开展。
学校定期组织辅导员在岗培训,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系统宣讲理想信念专题、心理疏导专题、职业规划专题、管理沟通专题,或定期选派辅导员参加国家级、省级考察实践培训,辅导员的管理技巧将不断提高。如巧用班会,就可开展班级理想信念系列教育,以有声有色的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表现形式,结合学校统一安排的政治学习内容开展,形散而神不散,每次班会都贯穿一个主题,并注意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契机。如奖助学金的评选和发放之时,正是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好时机;新生入学时,通过班会组织《××学校学生手册》的学习正合时宜,既让学生了解学校又让其明白如何正确地融入学校这个新环境;每逢节假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每次班会均需做好记录、学生签字后留存,以便做到“痕迹管理”。为提高班会质量,学校可进行专题培训然后利用视频组织校级班会观摩比赛。
培训有利于辅导员把握高职学生特点。高职学生来自农村山区的学生较多,在家乡就有饮酒御寒的生活习惯,酒后容易控制不住自己而违反校规校纪,辅导员及时讲清酗酒的危害性,学生能理解“严禁酗酒”的
规定实际上是出于对其自身的保护,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培训有利于辅导员把握工作的规律性。做好入学前的引导(如在校园网上公布“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入学时的教育至关重要;根据季节做好安全提醒工作:夏季不能到无安全设施的地方游泳,冬季不能违规使用电器。这些看似小事的提醒有时能让学生牢记:安全仅仅系于一念之间。
3.双重领导
双重领导指的是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双重领导”。学校职能部门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二级学院党总支和行政管条件、管待遇、管工作。把辅导员作为育人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强管理和培养。如二级学院认真落实辅导员例会制度、班会制度、入住学生宿舍制度、节假日去向跟踪制度、离校时“三关”制度(关门、关窗、关水电)、返校时的人员清点制度、家校联系(信件联系、电话联系、网络联系及家访)制度、班级QQ群制度、辅导员QQ群制度,在安全等重大问题方面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让辅导员尽早进入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而不是“消防员”的角色。
4.双重待遇
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过程中,本次调研中各高职院校的领导机制、培养机制、投入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发展机制、管理机制在不断完善,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新进人员中均有辅导员正式编制的名额,为在学校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外聘人员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虽如此,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如果再让专任教师选择,有55%的人不愿意到辅导员岗位;20%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仅有25%的人愿意,且26.6%专任教师认为辅导员队伍的突出问题是“个人空间小,晋升渠道不明确”。辅导员在职称职务上的发展仍需完善。如对于专职辅导员,可明确规定从事辅导员岗位3~4年,考核合格后享有学校一定的行政级别待遇(如副科),6~7年根据工作实绩考核合格后上升一个行政级别待遇;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倾斜,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时,按一定比例优先考虑辅导员;学校聘用各级职称专任教师时,把辅导员工作经历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
综上所述,对照辅导员专业化内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可通过认真贯彻“双重身份”“双重培训”“双重领导”“双重待遇”来落实。教师资格证、学校辅导员学生事务管理合格证明确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学校在二级学院办学经费管理条例中按一定比例把辅导员培训经费专项列出,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定期开展;学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进一步交流沟通加强“双重领导”;在“双重待遇”中辅导员行政级别待遇和其工作经历成为学校聘用各级职称专任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让辅导员队伍增加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有利于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地位与声誉。这样一支专业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霞娟、张官禄.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2]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程样国、舒涛、刘建光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8(4)
[4]汪立超.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
[5]李志强、杨壮来.加强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
[6]张效英.美国高校新任辅导员入职指导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7]吕治国、李辉.英国高校学生观及对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