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5-12-15 11: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要与之相适应,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也被赋予全新的内涵,民办高校要重视将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与有力突破点,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公寓文化是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内涵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兴文化,是包含如公寓设施、审美情趣、精神思想、道德标准、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可以说是具有多元素、多层面的有机载体,因而公寓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本文通过研究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中的内涵与特点、现状思考与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通过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一、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公寓文化,是指存在于公寓之中的共同观念系统,它以公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民办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由涉及学生公寓活动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生活习惯所组成,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长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力。
  1、高校学生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公寓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指公寓的整体布局、装修配置、文化环境及卫生状况等,它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是建设公寓文化的基础。
  2、高校学生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思想性。精神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写照,既是来源于学生公寓文化实践,又能对公寓文化实践产生积极强大的指导作用。
  3、高校学生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的规范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指公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及执行落实情况,它也是公寓文化的准则,也是公寓文化的组成,用于规范公寓群体生活和学习的正常化。
  4、高校学生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性。行为文化的导向及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养成”教育,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泛。文明习惯、优良作风不易养成,学生在行动上往往不能落于实处,甚至形成抵触、逆反心理。大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心智不成熟,这些都使公寓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必须加强有效地行为指导。
  通过发挥公寓文化的导向,辐射功能,引导学生置身于学校的统一目标之下,使自己的思想品行、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得到提升。充分发挥公寓文化在育人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必将对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上起到巨大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思考与问题分析。
  民办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存在局限化、片面化、单一化,民办高校要通过对公寓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需要进一步对当前民办高校公寓存在的问题加以理性分析。
  1、局限化。公寓文化建设局限在后勤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次上。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把公寓文化建设附属于后勤系统的公寓管理部门,从而使公寓文化建设局限在后勤系统,而后勤系统开展的一系列学生活动均需学工处、团委及各院(系)的支持与积极配合参与,但因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原因,使彼此在相互的协调上有一定的滞后性,配合缺乏默契性。同时,很多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位置没有摆正,这肯定影响了公寓文化建设的发展,在整体办学与培养目标上没有作明确的要求造成了文化建设大环境、大背景的缺失,当任何一种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割离时,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发挥势必受到限制,这实质上是对公寓文化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的表现。
  2、片面化。民办高校为吸引生源,往往较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公寓资源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为缓解矛盾,民办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征地、建楼、扩招等事务上,而在精神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方面显得精力不足。公寓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只是文化建设的一种物质载体,它只是整个公寓文化建设的外在标志,其核心还是公寓的精神文化建设。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它只是公寓文化建设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若将公寓文化建设的成就只单纯地归结为物质文化建设,这种离开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也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使公寓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3、单一化。民办高校办学年限普遍不长,因此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规划与思考,导致民办高校在公寓文化实践上思想狭隘单一,顾此失彼,在实践过程中重物质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设,而忽视师生员工的知识业务水平、道德价值观念、工作学习风貌、思想理想信念等“隐”性文化的构建。
  三、民办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民办高校要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需要放眼长远,系统规划,从硬件设施、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创新意识、环境育人等多途径强化公寓管理与学生服务。
  1、以硬件为基础。必要的、基础的硬件设施建设是衡量一个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若一所高校公寓设施落后,其公寓文化建设必然受到严重制约。民办高校应该将学生公寓建设纳入校园总体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各种现代化配套设施,加强对公寓的周边硬件设施的改造,增加文体活动场所,以充足的硬件保障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有力开展。
  2、以队伍为前提。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能否做好,除了硬件条件外,前提是人,必须要建立能力与素质匹配的公寓专职管理队伍,物业与思政管理队伍要双管齐下,真正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职业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作风素质、身心素质,这样,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以制度为保障。“有规矩,成方圆”,要做好公寓内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必须制度先行,健全严格系统的规章制度,不仅对管理、教育、服务过程中的奖惩、步骤、程序、标准等提供依据和保障,还对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合理的规范约束,使大家知、懂、守、引,才能使学生的个性与规范所要求的共性相生存,才能形成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使公寓文化建设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之路。
  4、以创新为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办高校要把公寓文化建设好,必须创特色,要创新好的制度、内容和手段。在制度创新上,要建立“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制度;在内容创新上,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人才的需求实际,不断创新文化育人工作的内容;在手段创新上,要根据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和形式手段开展公寓文化建设。
  5、以环境为助力。“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能影响人,环境能造就人。这说明学生公寓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增强艺术感。脏乱、落后催生无序,而整洁、美观的物质环境才可能催生文化。学生公寓内外的环境建设要从细微入手,要充分考虑公寓内的整体布局,强调每一个细微处,从而营造大学公寓“处处皆是美景、人人身心愉悦”的环境美,真正发挥起学生公寓育人功能。
  新时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转变,对民办高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必将会更高。如何使公寓文化建设更加适应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因此,民办高校同样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挖掘潜力,发扬优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探求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发展的新途径。

  [本文系江西科技学院校级德育专项研究课题-“民办高校大学生公寓文化特点和建设研究”项目成果之一(编号XYDY010)]


参考文献:
  [1] 相井成,杭国荣,黄秀连。注重公寓文化建设,强化服务育人功能[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4,(2).
  [2] 王玮,多元文化视阈下高校公寓文化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