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物遗传学是农业类大学动物遗传与育种专业的关键课程,更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关键课程。在国家推行“高质量”教学的要求下,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提升成为动物遗传学课程建设的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和探索实践。通过介绍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教学方式的选择、具体实施的过程以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高校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0)18-0280-03
“金課”可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的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金课的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的前沿性、时代性、先进性、互动性、探究性以及个性化。金课的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其解决需要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金课建设,即金牌课程建设,是指教育部实施的一流课程建设。在国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实施过程中,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就是“金课建设”计划,即建设1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型、线上型、线上线下混合型“金课”、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其中,线下“金课”即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
在各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标准[1],甚至人类对大学教学的质量问题几乎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近年来,迎来了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和“金课”建设的新浪潮,但“金课”建设并不是只有一个确定的标准,“金课”建设的“真、善、美”并不是师生之间的“相互超度”,这一标准并不是确定的,“金课”建设更多地体现在要达到的目标上,也并不是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定就完全不可取[2],随着教学改革浪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但教学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单纯的效仿。我国从小学到中学的教学模式就决定了大学的教学模式不能单纯地效仿国外[3],从全局来看,教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共同完成,现代的“金课”建设更是如此,“金课”建设不是学生喜欢与否的问题,真正的“金课”建设是使所有学生能最大化地接受知识,而这一评价标准不能仅靠几个专家的评分,而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4]。
动物遗传学与生物学中的多个学科存在交叉[5],因此作为生物学领域关键基础课程的动物遗传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得非常必要。根据课上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其他考察发现,目前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6],一方面要加紧学习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动物遗传学相关科学前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动物遗传学相关知识的吸收情况,同时根据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7]。
1高校动物遗传学课程“金课”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实施具体有多种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大力推行动物遗传学“高质量”本科教学;另一方面,是探索生命的精细结构需要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因此,实施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是可行的、必要的。
1.1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步入新时代,在科学技术带领下生物学领域新成果层出不穷,而这些新成果的了解与掌握需要动物遗传学的基础,若这些新成果不能被及时接受就会减慢知识的传播速度,因此,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对于及时了解生物学领域相关前沿至关重要,农业相对落后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遗传学知识的人才[8-9],而动物遗传学是一门精细的学科,需要了解的细节也多,因此对动物遗传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皮毛,而应该对其深度把握,这样才能将其熟练地应用于实践,从而为畜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0]。
1.2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可行性
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各方面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从国家层面来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开展“金课”建设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从学校层面来看,很多农业类高校关于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课程的开设、课时、考试方法等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推动;从师资力量来看,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已经开始实行“易进难出”的政策,因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越来越高。这不仅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所提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有所提高,而且高校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只要对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可以顺利开展[11]。
2选择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方式的依据
目前,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遗传学单一学科的教学,它已经延伸到与遗传学交叉的各个学科中,而且教学方式也由只讲授遗传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向讲授遗传学的同时穿插其他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模式转化,不同情况下动物遗传学“金课”的建设方式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教学方式。
2.1学生基础是选择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方式最基本的依据
动物遗传学是整个遗传学领域的基础,它是理解和掌握遗传学领域诸多课程的第一步,而每个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概念的掌握,因此提高学生对动物遗传学相关概念的掌握能力是每个教师首先要考虑的,而对动物遗传学相关概念掌握能力的差异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学生基础。因此,选择哪种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对动物遗传学相关概念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决定。若学生对动物遗传学相关概念的掌握非常熟练,则采用讲授遗传学的同时穿插其他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模式;若学生对动物遗传学相关概念的掌握不够,则采用只讲授遗传学的单一教学模式[12-13]。
2.2教材内容影响着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教学方式的选择
以动物遗传学的“金课”建设为例,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及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遗传定律的扩展、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连锁遗传、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数量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的本质及其表达与调控、遗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群体遗传与进化等内容是遗传学基本内容,学生对其理解以及熟练程度影响遗传学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对其不能熟练掌握,若采用讲授遗传学的同时穿插其他交叉学科相关内容的模式,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受挫,从而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14]。
3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具体实施
3.1严格执行课程教学改革制度
高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都会影响师生能力的提升,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严格执行课程教学改革制度,因此要打造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应严格执行动物遗传学的教学改革制度。一方面,要确立判定动物遗传学课程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动物遗传学内容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前沿性以及动物遗传学对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的贡献。另一方面,要保证改革流程的完善。例如,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写好教学改革意向书,准备好课程改革的支持材料;然后,经过相关专家的评审;最后,经过教学改革的试点才能实现,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15]。
3.2基于课程大纲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实施
教学改革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实践活动,因此在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离开师生双向实践,“金课”建设难以诞生。动物遗传学课程大纲是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保障,包括教师信息、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安排和成绩评定方式等内容,能让学生及时适应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3建立师生相互之间的课程评价制度
教改评价是指经过师生之间的双向实践决定是否实施教学改革。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本质是传递已知的动物遗传学相关知识的同时,探索动物遗传学相关前沿,而且要通过实践预测可能的效果。“金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都有可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师生之间的互评有利于“金课”建设的顺利进行[8]。大学生都是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教育,因此对课程价值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他们收集信息比较全面,因此学生对“金课”建设的评价至关重要。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应该重点考虑。
4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4.1学生自主能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当今很多课堂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独自表演,学生成为看客,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缺乏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仅靠学生是很难解决的,教师也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教学改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學习效率。
4.2教学形式单一,教材内容难懂
动物遗传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从教学形式来看,大多数高校仍然是以教为主,虽然知道这种方式对于掌握专业知识不是很好的方式,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至今仍在沿用。教学的目的不再是掌握知识而是完成任务,因此教学效果差是必然的。与此同时,教材的编写不是以通俗易懂为目的,而是尽量运用专业术语,虽然有让学生了解专业术语的优势,但要读懂教材中的专业术语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专业知识的掌握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精度不够。
4.3实验环节薄弱,动手能力差
实验课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并有助于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增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经典实验的重现和亲自操作能够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设计思路、方法进行思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一些农林院校本科生实验教学条件较差,设备与设施陈旧、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只能重复开设一些经典的、验证性的小实验,实验教学改革难度较大[16]。
5如何应对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1注重教学“软环境”的建设
虽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主要是自己的主观问题,但一些客观的“软环境”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以及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而促进“金课”建设的顺利开展。
5.2强化专业训练,提高动物遗传学课程实验新技能
当代的大学生为科研作贡献几乎是每个学生的期望,因此试验新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通过实践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快、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试验新技能的培养是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5.3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
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由于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速度加快,因此大部分教材相关知识难以跟上互联网上相关知识的传播速度,而学生对网络知识的获取途径欠缺,因此教师有必要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相关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动物遗传学相关知识的连贯性,从而推动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17]。
6小结
动物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科领域的一门关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依然突显,因此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该研究对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动物遗传学“金课”建设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参考标准,进而提高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动物遗传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达到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