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策略分析

2015-12-15 1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亲和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它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力分析了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时代价值,并提出提升亲和力的途径及策略,以期更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辅导员; 亲和力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辅导员要想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优做强,就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时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权力推进,更多的则是靠说服力、影响力,靠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务,靠人文关怀、道德情感、情通理顺、入情入理。只有感情上的凝聚力,人格上的亲和力,道理才能入耳入脑入心。”[1]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高校辅导员的亲和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内涵及要素
  亲和力一词最早来源于化学用语,后被逐步引入到社会科学中。在社会科学领域,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其核心思想是民主与平等。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亲和力,就是辅导员在“管理和服务大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和大学生关系友好,使之认同并言行趋同的影响力。同时也是辅导员对大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影响力,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教育关系的表现。”[2]作为双边互动的两个教育要素,辅导员亲和力不仅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与理解。
  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由人本理念、情感认同、沟通艺术三个要素构成。其中人本理念是亲和力的理论基础,情感认同是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沟通艺术则是实现人本理念的具体手段。
  (一)人本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互信、尊重和支持,它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在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培养过程中,人本理念具体体现在:一、尊重并维护好每位学生的权力。辅导员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兼顾不同学生群体需求间的结构平衡。二、要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公平的条件与机会,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公平,更要确保学生在起点上的公平。三、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
  (二)情感认同,是使辅导员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运行的良好先导和中介,是增强辅导员亲和力效果的重要措施。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理性的认识,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同,而只有情感上的共鸣才是接受教育的最高境界。情感认同对于学生的教育接受和认知过程都是重要的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真诚关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彼此能够敞开心扉,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
  (三)沟通艺术,是辅导员实现人本理念的具体手段,是实现和谐校园中人际公平与宽容的一个关键因素。它要求辅导员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沟通能力:一、零距离的沟通能力。辅导员要以恰当的语调、身体语言和意见表达方式等,消除师生间彼此对立、敌意等不良情绪,为良好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二、建立公共关系的能力。辅导员要善于与学生群体对话,把握学生群体心态,说服与引导学生,以折中和双赢的方式解决冲突。三、情绪调控的能力。在处理学生日常管理与紧急事件时,最忌讳辅导员情绪的失控。情绪调控要求辅导员能够克制不良情绪,通过内省的方式调整情绪。
  二、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时效性,使辅导员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顺利开展工作。目前,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新环境,当代大学生更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们更易捕获新讯息、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强烈冲击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和发挥辅导员的亲和力将大大增加当代青年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力、接受度、认同感与参与性。因此,辅导员只有以其亲和力,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才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
  (二)有利于及时化解各类校园矛盾,更好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方位快速转型期,高校的社会矛盾与风险近年来也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并表现出发生更频繁、扩散更快速、事发成因更复杂、危害性更强等特点。这就需要辅导员具有高超的工作艺术与灵活的工作方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辅导员要有亲和力。辅导员如果能“善解民意、体察民情”,与学生多沟通,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够听到来自学生的真实心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的途径及策略
  (一)解放思想,高度重视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高校各部门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亲和力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更有利于增进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工队伍的团结。只有校党委及各级领导班子由此及彼,为辅导员的健康成长和亲和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机制和外部环境,广大辅导员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强化亲和动机,自觉践行亲和行为。
  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应该认识到亲和力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能力和素养,也是敬业爱生的具体体现,更是取得教育实效的重要法宝。亲和力不仅是搭起高校德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心灵和情感沟通的桥梁,而且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增强亲和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3]
  (二)多管齐下,全面培养辅导员亲和能力,增强辅导员亲和行为。
  辅导员岗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能力。如调查研究、分析决策、协调合作、语言表达等,这些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和效果。辅导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才能更好的发挥亲和力在工作中的作用。
  亲和能力与亲和行为的培养,要求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做到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个性、尊严,用和气、民主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一方面,学会移情和角色互换。辅导员应始终坚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的教育理念,摒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特权优势。只有懂得“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道理,辅导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改进与大学生交往的行为方式,并由此焕发出亲和友善的大学人文精神。
  (三)制度保障,逐步健全教育机制,稳定亲和力在辅导员工作中的状态。
  一方面,要健全机制,明晰职责。各高校应按照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要求,创新辅导员管理机制,理清各部门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使之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优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挥最佳的教育功能。
  另一方面,要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业务能力,通过座谈会、设立学生评教邮箱、不记名问卷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在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此稳固并提升辅导员亲和大学生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田建国.现代大学新理念[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5:68。
[2]林斌.高校辅导员亲和力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3]李春.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亲和力研究[J].理论月刊,2005,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