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高校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等困境。要走出困境,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归位这个有效出口。
关键词:意识归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困境;有效出口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党建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培养,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胡锦涛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只有赢得优秀青年,才能赢得未来。2004年分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1]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困境
随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近些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学生党员的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热情高,认真学习党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大部分学生党员在政治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组织观念上党性原则比较强、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比较突出、发挥了先进模范作用。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面对扩招后青年增多而个性多元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发展对象,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特殊性等问题上,遇到了一些工作的困境。一是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二是发展标准不完善。三是学生入党后的教育重视不够。四是入党程序不够规范。五是团组织推优也流于形式。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意识(consciousness)是一个哲学概念,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的人对客观存在的本能主观反应。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这是意识得以产生的自然条件。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同时也肯定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意识活动中人们从感性经验抽象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形成理性认识,又运用这些认识指导自己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客观存在,在参加此项工作的高校学生和高校党组织形成了意识,即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本能主观反应。随之而来的是,意识产生能动作用,即高校学生根据各自的本能主观反应,指导自身有计划、有目的地申请入党、参与其中。高校党组织也根据自身的本能主观反应,指导其主动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带来变化。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利用其在广大学生与高校党组织领导与工作人员中的本能反应,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指导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指引广大学生与高校党组织领导与工作人员的行动,改变局面,走出工作困境。
三、主体意识的归位:入党动机由功利回归纯朴
主体意识是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主体意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在高校学生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投射在入党动机上就是学生入党主体意识的迷失。这就表现为一些学生入党存在一定的盲从性,对党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学生,因为身边的同学有这种积极性,也随流要求入党;表现为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把入党当成荣誉和任务,表现为把入党当成是政治资本或就业法码,作为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跳板;也表现为入党之后的学生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以党员的标准一贯坚持到底,各方面表现甚至还不如入党前与入党时的表现。
学生入党主体意识的归位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走出困境的基础。高校学生是符合年满十八岁的知识分子,要求入党的应该是《党章》所述的先进分子。[3]从规定中能看出入党动机的质朴性——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4]这表明了入党动机的纯正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个人为共产主义奋斗、不谋私利和特权。而这种质朴性和纯正性则组成入党动机的纯朴,这正是党在九十多年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经验总结。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重视学生入党主体意识的归位,即学生入党动机由功利回归纯朴,由深受纷杂的外界干扰回归源自真正的内心追求。
四、主导意识的归位:高校党组织工作由被动回归主动
主导,在百度百科里的基本解释为:统领全局、推动全局发展起主导作用,引导全局并推动全局发展的事物。[5]在一个庞大的系统中,主导意识至关重要。对于长期性、复杂性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特别是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党员发展群体而言,主导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很多高校认为党建工作的成效就是提高学生党员的比重,因此,现实中就有高校配备学生党员指标数,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出因为指标而变得被动,被动就使得工作难以正常进行,难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归结为一点就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导意识有所缺乏。高校党组织工作的主导意识错位就导致了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缺乏统领与推动、对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党员发展群体缺乏引导与教育,表现为入党程序不够规范合理,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不到位、流于形式,忽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引导与教育等等。
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主导意识的归位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走出困境的关键。《党章》第一章第五条指出: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6]说明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吸引原
则,有工作目标,但不能配备发展指标。高校各级党组织应该牢牢把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主动权,让错位的主导意识回归。要加强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发挥好“校党委-院党委-辅导员-学生党支部”领导链在工作的领导作用,充分调动各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各学生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可以尝试建立二级学院学生党总支的做法,以减轻二级学院党委的工作,也加强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领导、指导与监督。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健全发展学生党员的目标管理机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稳中有升;要构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机制,以责任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入党程序,严把确定积极分子前的团员推优、确定发展对象的审核考察、预备党员的转正以及学生入党后的引导教育等关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重视党组织在此项工作中主导意识的归位,即由工作的被动回归主动,由迷失方向、失去动力回归主导方向、引导发展。
参考文献:
.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5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