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麦肯锡

2015-12-15 1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意义重大在于其带来的倍增效应,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项强国的发展战略。结合调研,运用麦肯锡7-S系统模型,客观分析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制约因素,提出有利于调动创业积极性的新建议,引导开展创业教育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竞争和创业能力,有效拓宽就业途径。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创业 影响因素 创业教育 麦肯锡7-S系统模型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社会背景分析
  进入21世纪的快车道,中央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将高校毕业生这一高素质的资源,从传统的就业市场中解放出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解决人才及劳动力市场间的供需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目前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少22~27个①。据统计,处于改革前沿的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全国平均水平在2%左右。而在欧洲和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超过20%,大大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创业精神不适应扩大就业的要求。
  为了鼓励初期创办企业,2008年8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实现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③。但国家对创业的扶持政策却基本没有高校毕业生问津。
  二、运用麦肯锡7-S系统模型分析法,体现具体研究的系统思维和全面视角
  美国企业管理多用的麦肯锡7-S系统研究模型,近年来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和应用。课题组基于麦肯锡7—S系统模型为分析框架,围绕成功创业目标列出影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的6项重要因素,通过调研佐证,结合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效果不佳的普遍现,全面探析其内在原因,为进一步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对策建议提供一种体现系统思维的全面视角。这六个因素是:创办企业的职能结构组合、创业的战略规划布局、创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创业的团队人员组成、创办企业的文化氛围和风格以及创业的支持体制。
  三、调研结果
  课题组针对高校学生成功创业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效果措施,共印发800份问卷分别对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人员的代表、企业家、高校教师和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一)认为影响高校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因素
  创业的支持体制,非常重要93.5%;
  创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91.3%;
  创业的战略规划布局,非常重要80.4%;
  创业团队的人员组成,非常重要73.9%;
  创办企业的职能结构组合,非常重要64.1%;
  创办企业的文化氛围和风格,非常重要52.4%;
  (二)认为能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措施:
  校内设立创业孵化基地或实践工作站,创业计划和职业规划大赛定期举办;外界创业环境政策宣传和文化氛围营造;
  社会和学校设立专项创业扶持资金,加强学生外派实习或实践力度;
  提升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和水平,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改革;
  大力扶持校内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立项,与外界对接的学生创业咨询机构或组织;
  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校友的经验分享,高校创业教育的相互交流和观摩学习。
  四、大学生具体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政府和社会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准确对接的机制没有形成,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创业组织一体化的运行体制没有建立,整套支持系统不完善,具体表现在:
  1.高校学生在校内有部分成熟的创业计划项目,但毕业后转化成实体企业的后续力量薄弱。
  2.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工作站很少。同时缺乏专业的创业风险评估和扶持机构,对有想法但社会经验不足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具体的指导功能。
  3.社会组织举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较多,营造了一定的环境氛围。但创业大学生申请政府专项融资资助的渠道过于繁琐、具体受理部门不明晰,申请成功率低且资助金额较少,大学毕业后真正创业成功的非常少。
  4.高校本身开展创业教育普遍缺乏适合学生群体的规范教材。
  5.高校创业师资队伍水平亟待提高。
  五.准确把握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措施,推动成功创业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处在起步阶段,有待强化
  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创造发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民营、乡镇企业,成就了许多创业者。但在西方国家有更多的创业巨头创造了更大的生产力和巨额财富,这在于他们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工作。美国的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有50 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哈佛大学开始于1947 年,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起于1949 年④。百森学院的创业课程设立于1967 年,1979 年建立创业教育中心;UCLA 自1970 起开始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⑤。创业教育可以说是百森学院的立校之本。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在就业中由被动变主动,既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又可带动就业。根据“2008中国创业观察报告发布会”精神制定的《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意见》,对创业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进行了“打包”和提高⑦。在全国选取了20个城市作试点创业城市,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力倡导。
  (二)解决创业教育面临问题的建议
  课题组结合提升高校创业教育效果的调研结果,提出下列建议:
  1.加强解读宣传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出台指导政策与创业准确对接的具体机制;
  2.开展实证研究。总结探查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特点和规律;
  3.鼓励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创业大赛;
  4.探讨高校与政府、社会各行业的合作形式,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依托专业优势,并切入到经济发展的具体行业当中;
  5.探讨如何利用政府、民间和风险投资的支持,建立项目甄选评估和扶持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成果进行选择性孵化。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创业是大学生就业道路上的一面导向旗。使大学生成为高素质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由“求职者”转变为“ 创业者”,是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必须多方齐抓联动,既与政府部门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密切相关,又需要有效的综合氛围与社会环境与之相配合。
注释:
① 参见《十七大报告解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华社,2008.1.7。
② 参见《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
③ 徐思佳:“全国: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 促进就业”,《中华工商时报》,2008.8.19。
④ 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⑤ 任 悦:“美国创业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新学术论坛》,2009年第12期。
⑥ 李 俊:“基于美国经验的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思考”,《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
⑦ 参见于法鸣:《2008中国创业观察报告发布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8.7.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