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浅析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

2016-08-09 16: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教育公平问题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从教育公平概念入手,分析了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现状,通过梳理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存在原因,并相应地提出加大高等教育财政的投入;筹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资金;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等政策,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高等教育公平概述

 

  随着《教育发展纲要》的酝酿和出台,我国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这一方针的确立将教育公平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高等教育发展历来是政府财政支持的重点之一,而教育公平始终是贯穿高等教育财政支持政策的灵魂,综观其概念国内外研究并无明确定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公平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平问题也再次呈现新情况,由此也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很多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是增进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虽说大众化模式使高等教育的公平出现新特征,高等教育的公平在上有所突破,但的方面根本没有改观。

 

  ()教育机会与高等教育公平

 

  归纳我国的教育机会与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区教育的布局。二是不同的招生政策。三是教育收费及资助政策。四是教育机会公平的保护政策。

 

  ()区域发展、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区域发展间存在的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是教育公平研究的重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些年国家财政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量有了质的飞跃,但在某种程度上需求大于供给不足的矛盾相对缓解,但不均衡问题却未得到改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提高财政投入总量,推进针对性的补偿,实施更多倾斜性的教育政策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公平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等教育产品是准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该领域公平的维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

 

  教育改革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已位居世界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前列。虽然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越来越多的来自农村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还存在很多问题,公平与效率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地区间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生和不同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不公平等。

 

  ()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经过改革开放,由于政策和地区自身条件的原因,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相差悬殊。首先,我国各高校空间分布格局不平衡,全国大部分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东西部落后地区极少,分布反差较大。其次,优质教育资源间的鲜明对比,在重点院校的分布上,北京地区最多,目前达到了27所,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再次,上海和江苏,分别有10所和11所,其他省份重点院校一般在15所。最后,各地区间的教育经费支出差距显著。我国教育财政拨款是政府——高校拨款模式,由中央和地方按职责直接进行拨款,主要是过度依赖于地方拨款。

 

  ()城乡间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优先发展城市,这就拉开了城乡差距,城乡差距不仅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城乡的教育水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无论是从基础设施还是在师资水平上都存在无可争议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二是不同层次高校的城乡学生分布。

 

浅析财政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


  三、高等教育公平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稳定作用,国家对教育予以高度重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财政上加大投入力度。我国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长,但实则效率低,且教育经费投入的分摊比例上中央的财政投入太少,教育经费严重依赖地方财政。2007年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在这一年中央的投入仅占全国教育财政投入的5. 5%,其余教育经费投入全部由地方承担。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两个方面。前者是由于自身资源条件差异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后者则是由国家的发展战略造成的。

 

  国家在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时,优先发展东部省份,虽利用更优惠的政策促使东部省份的经济快速发展,却在此过程中将东西部差距拉大。而就目前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教育经费投入过度依赖地方财政,换句话说教育经费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直接导致区域间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同时造成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失衡。

 

  ()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两点,第一,存量即高校的分布格局,第二,流量即高校拨款情况。而导致这两点失衡的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从历史的角度看,自古以来,各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东部和西部。从市场环境看,目前市场正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市场所追求的是投入与产出比和效率,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较落后,投资环境差,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且当地经济水平不高,人才需求相对较少,造成其投入产出比要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因此,市场资源更多地流向了发达地区,而这更加剧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大不仅是我国社会分配制度的弊端,同样是造成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的引导政策是最主要的原因。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且有恶化的趋势。而家庭收入的多少对其在教育经费支出上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长期投入,家庭贫困的孩子上大学相对来说要艰难得多,因此,家庭贫富差距越大,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影响越大。

 

  四、政策建议

 

  ()加大高等教育财政的投入

 

  教育财政投入是政府财政中一项重要内容,鉴于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及高等教育巨大的正外部性,增加财政性投入是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保障高等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措施。保证中央政府投入并不难,难点在于地方的财政能力是否能跟上。在教育财政投入上,地方政府承担责任更大,但地方往往财权较少而无力承担。因此,要加大财政投入,财政体制也需要相应改革。

 

  ()筹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资金

 

  多元化筹集高等教育资金是指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出资兴办高等教育。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另一方面应根据需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筹集高等教育资金,确保高等教育的公平。

 

  1.发行高等教育公债

 

  利用国债资金,加大教学行政用房、宿舍、食堂、仪器设备、图书馆固定资产的基本建设投入,弥补前几年高校扩招导致硬件设备的不足,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2.发行教育彩票筹措资金

 

  世界各国都在发行彩票,彩票已经成为全球性产业,销售收入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他可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弥补社会公共事业资金不足的情况。其资金主要用于社会福利、卫生、教育、体育、文化等。目前我国正在运作的有中国体育彩票和中国福利彩票,这促使体育事业和福利事业取得双赢的局面。现在国外发行的彩票己经多达几十种。根据目前我国彩票市场的现状,以发行教育彩票筹集社会资金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时机十分成熟。首先,中国彩票市场潜力巨大且尚未得到发掘。其次,作为准公共物品的高等教育,他的正外部性表现为整个社会都可以从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公民身上获益,他的性质很适合通过彩票形式融资,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分配

 

  政府不仅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且还要是合理地投入,两者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在考虑效率的同时,也应兼顾公平。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造成不同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悬殊。

 

  ()制定高等教育绩效拨款制度

 

  绩效拨款制度是以产出为基础的拨款制度,他主要通过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来决定拨款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将学校绩效指标具体量化,然后利用一定的计算公式来确定拨款数量,拨款数量与高校所达成指标的程度成正比。

 

  ()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在财政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筹资渠道。二是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三是完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使贫困家庭的子女能上得起大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通过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来缓解弱势群体家庭的经济压力。

 

  由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仅凭财政性的资助已不能满足日益严峻的贫困补助需求。因此,各高校也要在以人才服务于社会的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对各高校的办学支持,具体可以包括对资助贫困生工作的支持,设立社会性贫困奖、助学金。

 

  作者:孔妍 来源:北方经贸 201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